欧盟想提高电动汽车关税,王文涛此时到访欧洲聊了什么?

时间:2024-06-08人气:作者:未知

欧盟想提高电动汽车关税,王文涛此时到访欧洲聊了什么?

近几个月来,欧盟欲提高电动汽车关税,一直是中欧关系的讨论焦点。据香港《南华早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透露,欧盟官员已告知中国汽车制造商,预计欧盟委员会将从7月4日起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关税,但没有透露关税税率。

按照欧盟惯例,欧盟委员会应该在关税生效前4周公布税率。但由于欧洲议会选举定在6月6日—9日进行,欧盟选择了谨慎行事,将关税税率推迟至欧洲议会选举之后公布。德国《镜报》称,推迟是为了“不影响竞选”。知情人士还透露,相关信息将在6月10日发布,同时该人士也认为,推迟也是因为一个“临时的技术性问题”。

据悉,7月4日之后,欧盟委员会将有4个月的时间与成员国协商,决定是否将临时关税变为永久性关税。“调查还在进行中,我们不会对此发表评论。”欧盟贸易事务发言人奥洛夫·吉尔表示,“我们将很快宣布一些临时条款。”

对华关税几何 欧盟左右为难

事实上,欧洲内部关于电动汽车调查的是非恩怨一直争论不休。一方面,欧洲的支持者希望提高关税,以遏制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口,保护欧盟汽车行业。另一方面,自由贸易主义者和环保主义者组成了一个罕见的反对关税的联盟。他们认为,关税将扭曲市场,破坏欧盟摆脱对内燃机汽车的依赖,从而减少碳排放的努力。

压力落到了布鲁塞尔。观察认为,欧盟委员会征收反补贴税的决定,既要平衡他们认定的中国企业得到的补贴水平,又要为本土汽车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还要看上去没有放弃对欧盟《绿色协议》的承诺。

围绕此次调查,行业专家们争相预测将征收的关税水平,同时也试图预测中方的反应,并推演出将是一场“针锋相对”的贸易战的步骤。



近几个月来,欧盟欲提高电动汽车关税,一直是中欧关系的讨论焦点 图为欧盟旗帜

如果欧盟执意征收关税,关税需要提高到多高才能产生明显的影响?

荣鼎咨询在4月底的一份报告中表示,新关税必须高达50%才能产生真正的影响。据了解,欧盟历史上征收的平均反补贴税为19%,而目前对这些汽车征收10%的进口关税。荣鼎咨询的分析师认为,鉴于其它市场的关税更高,低于50%的关税不太可能阻止所有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口,并保护欧盟的汽车行业,例如,美国上月对这些汽车征收100%的进口税。

由于临时关税将给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增加数十亿美元的新成本。一些分析师表示,他们可能会大幅削减中国在欧洲的销量。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上周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20%的关税,将导致欧盟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减少38亿美元,约占当前贸易额的25%。

中国欧盟商会会长彦辞·埃斯基隆德警告说:“火车事故还没有发生,但如果我们继续沿着今天的方向前进,事故就会发生”。他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告诉路透社记者:“我们需要我们的领导人坐下来,探讨如何避免贸易战全面爆发。我认为这已经有点迫在眉睫了”。

欧方保护主义“三箭齐发” 中方见招拆招

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在欧盟内部就对华电动汽车征收关税闹得沸沸扬扬之际,中方也没有坐以待毙。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和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目前正在南欧国家访问。在西班牙和希腊,电动汽车调查都是重要议题。

王文涛6月1日在巴塞罗那主持召开中资企业圆桌会时表示,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对铁路机车、光伏、风电和安检设备等发起的《外国补贴条例》调查,以及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国际采购工具》调查是欧方保护主义向中方射出的“三支箭”。中方态度很明确,中欧合作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中方呼吁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方面问题;但同时,中方的决心也是坚定的,“我们将采取一切措施维护中资企业的合法正当权益”。



当地时间6月1日,王文涛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主持召开西班牙中资企业圆桌会

目前,北京已对欧洲白兰地发起反倾销调查。有报道称,国内相关行业正在准备证据,向主管部门申请对从欧盟进口的猪肉发起反倾销调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董一凡向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表示,王文涛部长的表态,表明在面临欧洲保护主义倾向时,中国政府捍卫中国企业合法利益的能力与信心,“在中欧经贸摩擦问题上,中国政府愿意直面问题,同时坦诚地与欧洲方面进行沟通”。

此外,在圆桌会议上,王文涛还驳斥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说法,重申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他强调了国内企业在研发方面的“大量投资”,认为这些企业 “成功地将曾经成本高昂的新能源产品转化为有益于全球的公共产品”。

事实上,根据中国欧盟商会援引的统计数据,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绝大多数面向国内市场,12.6%用于出口,其中约5%(47万辆)进入欧盟市场。欧盟统计局2023年的数据显示,在从中国进口最多的产品中,汽车和机动车的进口额增幅最大,增长35亿欧元,比2022年增加36.7%。

在6月6日的商务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何亚东谈到中欧汽车合作时表示,中方始终认为,中欧互为重要经贸伙伴,具有良好合作基础,在良性竞争中扩大合作、实现共赢才是正确相处之道。何亚东进一步指出,一些中国汽车企业选择在欧建厂,就是中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生动写照,有利于拉动当地经济和就业,有利于推动欧洲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中欧经贸关系新机遇:良性竞争中的共赢之道

值得注意的是,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西班牙调研时,就到访了奇瑞埃布罗合资工厂这样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中西合资工厂。在这里,王文涛提出“中欧之间在良性竞争中扩大合作、实现共赢”的愿景。

董一凡认为,探访奇瑞埃布罗合资工厂,展现出中欧之间在电动汽车方面有着非常好的产能合作基础,并且有意将这种合作基础进一步扩大。



当地时间6月2日,王文涛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调研奇瑞埃布罗合资工厂

作为中国汽车“出海”的探路者和典型代表,奇瑞集团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收获了近380万的海外用户。今年前5个月,奇瑞销售新车超90万辆,同比增长51%;整车出口43.51万辆,同比增长31%,继续保持中国汽车第一。相当于每出口3辆乘用车,就有1辆来自奇瑞。

公开报道显示,奇瑞汽车与西班牙埃布罗公司于今年4月1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自由贸易区举行电动汽车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双方将在当地设立合资企业,共同开发电动汽车新产品。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工业和旅游大臣霍尔迪·埃雷乌等百余名嘉宾出席了签字仪式。

根据协议,埃布罗公司将控股双方组建的埃布罗工厂,奇瑞将侧重与其开展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的各项合作,助力开发新产品。该合资企业计划今年第四季度开始生产电动汽车,2029年将年产能扩大至15万辆,并为当地创造1200多个就业岗位。

董一凡认为,奇瑞埃布罗合资工厂为中欧车企互利共赢提供了示范。他进一步指出,无论中国政府还是企业,实际上都希望克服中欧经贸领域存在的问题,超越中欧间横亘的话语陷阱,通过推动产能合作、供应链产业链相互嵌入等方式,实现中欧在经济产业以及绿色转型等方面的强强联合。

作者丨朱海胜,深圳卫视直新闻驻京记者

编辑丨李怡,深圳卫视直新闻高级主编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