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人气:作者:未知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首诗题目《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是清代张英所作的一首清七言绝句,全文语句简短,表达意思却明了,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
清·张英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千里寄信而来只是因为墙,让他三尺又有什么关系呢?
万里长城如今仍在,可是再也看不到当年的秦始皇了。
1、修书:写信。
2、又何妨:又有什么关系。
3、犹在:还存在。犹:还;尚且。
这首诗的本意很通俗易懂,第一句就交代了整个事件的发生原因,第二句是在劝诫家人要心胸开阔,不要因为三尺之地闹的邻居之间不愉悦。第三句和第四句进而深化主题,万里的长城到现在还在,但是修建长城的秦始皇却不在了。
后来张家人收到这封家书后,豁然开朗,并主动让出了三尺空地。吴家见状,也是被感动到,同时也主动让出了三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张英是安徽人,当时他在京城为官时,老家在盖房子时与邻居叶秀才发生了纠纷。张英的管家要按地契将房子紧挨叶秀才家,但叶秀才觉得他们应该让出三尺地来过路,管家不同意,叶秀才于是一纸状纸将张家告上县衙。
管家只得写信请示老爷张英,张英于是回了这首《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全诗只有28个这,却解决了这个官司。
这封信的事后来让叶秀才知道了,十分佩服张英的为人,对方明明是朝中官员,却能不欺压自己,如此大度。他二话不说也将自家的墙退后了三尺,这样一来便形成了一条六尺的巷子。一首28字的小诗,解决了一场官司,成为一时佳话,如今这条“六尺巷”在当地已成了一处历史名胜。
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又字梦敦,号学圃,又号圃翁,安徽桐城人。清朝大臣,名相张廷玉之父。张秉彝第五子。相继任《国史馆文略》、《大清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和《平定朔漠方略》等总裁官。
诗中“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揭露的是制度的不合理。因为朝廷征敛重税,每年要交无数的税赋,农民没有存粮,饱受统治阶级的剥削,这都体现了制度的不合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出自唐代诗人李绅所作的《悯农二首》其一,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0)人喜欢2023-06-111、专家认为,宝宝在两岁半到三岁都适合开始上幼儿园,因为两岁半的宝宝的身体免疫力已经有所增强,对于进入新环境和改变作息习惯不会感到焦虑和身体上产生不良反应,他们已经有足够强健的身体应付这些环境的改变。2、而且这个时候宝宝
(0)人喜欢2023-06-111、家长携带儿童,同时带好户口簿、预防接种卡、独生子女证,在规定时间内到附近托儿所、幼儿园办理报名手续。2、港、澳、台人士子女,按照相对就近原则入园。同时按有关规定收费,港、澳人士子女,家长(或法定监护人)需到侨务办公室
(0)人喜欢2023-06-111、原文: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2、赏析:这首诗咏垂柳,既没有精工细刻柳的枝叶外貌,也没有点染柳的色泽光彩,但体态轻盈、翩翩起舞、风姿秀出的垂柳,却栩栩如生,现于毫端。它不仅维妙
(0)人喜欢2023-06-11“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首诗题目《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是清代张英所作的一首清七言绝句,全文语句简短,表达意思却明了,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0)人喜欢2023-06-11诗中“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揭露的是制度的不合理。因为朝廷征敛重税,每年要交无数的税赋,农民没有存粮,饱受统治阶级的剥削,这都体现了制度的不合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出自唐代诗人李绅所作的《悯农二首》其一,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0)人喜欢2023-06-111、专家认为,宝宝在两岁半到三岁都适合开始上幼儿园,因为两岁半的宝宝的身体免疫力已经有所增强,对于进入新环境和改变作息习惯不会感到焦虑和身体上产生不良反应,他们已经有足够强健的身体应付这些环境的改变。2、而且这个时候宝宝
(0)人喜欢2023-06-111、家长携带儿童,同时带好户口簿、预防接种卡、独生子女证,在规定时间内到附近托儿所、幼儿园办理报名手续。2、港、澳、台人士子女,按照相对就近原则入园。同时按有关规定收费,港、澳人士子女,家长(或法定监护人)需到侨务办公室
(0)人喜欢2023-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