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无锡地方特色的历相成故居

时间:2023-12-01人气:作者:未知

具有无锡地方特色的历相成故居

文章目录:

1、具有无锡地方特色的历相成故居

2、探访名人故居:程砚秋故居在什么地方

3、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二人台戏曲音乐特色

4、鼓浪屿名人故居都有哪些,分别在什么地方

5、具有泉州地方特色:泉州刻纸

6、猜你喜欢:

1、具有无锡地方特色的历相成故居

或许你听过历相成故居,但你知道薛福成是谁吗?其实历相成故居又名薛福成故居,薛福成是清末政论家,先为曾国藩幕僚,后随李鸿章办外交,1889年出任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他主张变法改良,著作有《庸在全集十种》。历相成故居现已经过修复,成为展示无锡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

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号庸庵,无锡北乡寺头人。从小勤奋苦读,尤好经世实学,立志投身中国的改革事业。光绪五年(1879)所著《筹洋刍议》一书,便是他维新变法思想的代表作。自光绪十年(1884)起,历任浙江宁绍台道、湖南按察使(未到任)、钦差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等职。一生勤于笔耕,文属桐城一派,有《庸庵全集十种》等著作刊行于世。

这座大宅院是薛福成亲自筹划、由其长子薛南溟具体营建的,落成于1894年。按清朝规定,二品以上官员的住宅厅堂,面阔不得超过五间,进深不得超过九架。薛福成的官衔为正三品、特赏二品顶戴,可“钦使第”的厅堂面阔均为九间,远远超过规定。为免遭政治祸患,他采用对剖双排柱的做法,将九间厅相对分成三个三间厅,从而既不违制,又有气派。

历相成故居,宅第布局原有左、中、右三条轴线。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六进。

第一进是门厅,面阔9间,进深6架。明间为“六扇式”大门。大门外有高大的“八”字形照壁一座,正中镶嵌砖刻“鸿禧”二字;大门内原有“七星门”一座,门额之上悬镂花金边、蓝底金字“钦使第”竖匾一方。

第二进至第四进,依次为轿厅、正厅和房厅,面阔均为9间,进深7至10架不等。各进的中间3间为主厅,东西各3间为旁厅。主、旁厅之间的庭柱及石鼓墩全部对剖,留有上下贯通之“伸缩缝”,屋顶盖瓦与木椽间置木板,板上铺麻丝拌灰泥,可防雨水渗漏,又利于隔热保温。各进厅堂之前有天井,天井内除通道外,原均置有小花园。厅堂画栋雕梁,长窗也刻饰戏文。正厅“务本堂”内,大梁及脊檩两端饰有山雾云纹,雕刻精细,为清代江南住宅建筑中所罕见。四进厅堂两侧,各有备弄一条,贯通前后;风火山墙迭起,很为壮观。

第五、第六进,均是面阔11间的二层楼房,两楼有厢楼连接,配以“回”字形走廊,使前楼、后楼、楼上、楼下都能转通,故称为“转盘楼”。这种楼,是江南特有的清式建筑,在无锡的转盘楼建筑之中,薛氏之楼虽年代较早,但规模最大,且走廊栏杆系车制,杂有西式风格。

中轴线的东侧,隔开一第备弄,便是左轴线。前后有两组建筑:前面一组为戏台和花厅等,戏台与花厅之间有水池、假山和花木,两边有环廊相通。戏台小巧玲珑,至今保存完好,是无锡市区现存9个古戏之一,也是无锡市现存唯一完整的家庭戏台。花厅后面有一组建筑叫仓厅,是薛家收租贮谷之处,原有廒仓10余间,帐房数间,晒场一片。

中轴线四侧是右轴线,有偏厅和杂屋数十间,原为管家、保姆之类人员生活、居住的地方。现大部分已作了改建。在转盘楼的北面,原是一个较大的后花园,一直连到前西溪。后花园的西北角,还有一幢8开间二层楼房,名叫“藏书楼”。宅第规模宏大,重檐复阁,回廊曲折,布局合理,雕刻精细,绚丽多姿,不但有清末时代特下,而且具有无锡地方特色,故有重要的历史纪念价值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

2000年起,无锡市政府斥巨资全面修复故居。2003年1月1月,主体建筑群、东花园、后花园修复开放。

2、探访名人故居:程砚秋故居在什么地方

程砚秋,中国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自幼家贫,卖身学艺,终成“大业”创立了广泛的艺术流派“程派”在创立过程中,程砚秋就在自己的故居中为艺术献身。接下来的文章内容就为大家来探访程砚秋故居。

北京有程砚秋故居10余处,分别位于德胜门内后海南沿小翔凤胡同、前门外东大市西湾尺胡同、宣武门外魏染胡同荣蝶仙宅、前门外北芦草园9号、前门外西河沿排子胡同23号、前门内草帽胡同6号、高碑胡同5号、府右街枣林大院兴平巷6号、崇文门内苏州胡同七贤里、东单牌楼东大街西观音寺、东单牌楼北大街什锦花园6号、西四牌楼北报子胡同18号、青龙桥、董四墓程家花园,其中西城区西四牌楼北报子胡同18号(今西四北三条39号)为其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1938~1958年程砚秋在此居住。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程砚秋简介

程砚秋(1904—1958),原名艳秋,满族,北京人。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自幼家贫卖身学艺,初习武生,后改习青衣,根据京剧传统艺术并经王瑶卿先生指点和自身的嗓音特点,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世称“程派”。抗日时期,他罢演舞台,在京郊务农,同时创办功德中学,培养农家子弟。1949年后历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1984年,程砚秋故居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他出身于破落的仕宦家庭,6岁拜荣蝶仙为师,习武功和武生;后改从陈桐云习花旦,继而又从陈啸云攻青衣。11岁开始登台,12岁正式参加营业演出。由于拜多家名师,广泛涉猎文学及多种艺术,声誉日隆。其后,他在不断的艺术实践和创新中,逐步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创立了广泛的艺术流派,人称“程派”,并与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一起被称为京剧“四大名旦”。

故居建筑

故居占地面积约390平方米,共两进院落。大门南向,门两侧各有一方形门礅。进大门,迎面有一影壁。前院有北房四间,为会客厅和书房,名“御霜书斋”。后院有北房三间,东里间为程氏夫妇卧室,室内陈设基本保持原状。东西厢房各三间,周围有抄手廊相接。1987年被列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系西四北三条39号院范围以内。

故居地址:北京西四北三条39号

【结束语】程砚秋在学习京剧的过程中拜了许多名师,广泛涉猎文学及多种艺术,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

3、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二人台戏曲音乐特色

对于每一种戏剧来说,都有其特有的特色,无论是表现在音乐还是语言,亦或是服装,都有其特点让人们记住。下面,要介绍的是关于二人台文化,二人台的戏曲音乐特色。那么,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吧。

1、音乐

二人台的音乐是以当地山曲民歌“社火玩艺”中的的秧歌小调和道情戏中的部分乐曲基础,又吸收了内蒙民间小曲以及陕北民歌中的一些曲调的特征而成,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二人台的音乐分腔和牌曲两部分。唱腔多承用民歌曲调,有些经过各种速度的变化处理,已走向板式化。牌曲部分,基本是民歌基础上的器乐化。此外还吸收、借鉴了古牌曲、民间吹奏乐等,使其越来越丰富。

演奏和伴奏时,主要有扬琴、笛子、四胡、二胡、四块瓦等乐器。音乐具有优美、清新、秀丽、明朗等特点。

2、表演

二人台分硬码戏、带鞭戏与对唱三大类。硬码戏注重唱、念、做,要求表演者有较好的嗓音条件;带鞭戏注重舞蹈表演;对唱由二人交替演唱。

3、唱腔

二人台的唱腔,基本上是专剧专曲,一曲一调。根据剧情变化,演唱时用慢、中、快的三拍式速度。

二人台的传统音乐唱腔比较丰富,多数是在一些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最基本的曲调有“爬山调”和“烂席片”,此外,还吸收了其他民歌的曲子和其他剧种的一些曲牌,以丰富其表现力。其音乐形式,基本上属于民歌结构,因而作为戏剧音乐还是很不成熟的。

为了演唱方便,表演通常只有两人,即一生一旦,或一丑一旦,有时一人可以交替饰演几个角色,俗称“摸帽戏”。随着二人台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有的开始尝试由多个演员表演阵容较大的梆子戏剧目,取得较好的效果。

4、乐器

二人台主乐器有“三大件”——枚、四胡、洋琴。艺人称“枚为骨,四胡为肉,洋琴为衣着,“三大件”互相配合,互相填补,各抒所长,成为协调,统一丰满华丽的音乐,此外还有梆子、四块瓦、唢呐、锣、小堂鼓等伴奏乐器。之外,后来在“三大件”之外还增加了二胡,中胡,琵琶、笙、阮、大提琴、等管弦乐器等,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

5、道具

二人台的服装、化妆仿效晋剧。道具简单,主要有扇子、手绢、霸王鞭等。二人台在表演上既有草原辽阔粗犷的风格,又有北方憨直奔放的品味,深受蒙汉两族人民喜爱。

4、鼓浪屿名人故居都有哪些,分别在什么地方

厦门鼓浪屿素来又被称为“海上花园”,这里人民好客,这里历史深远,这里风景优美,在鼓浪屿文化里有着许多好玩好看的地方如钢琴博物馆、名人蜡像馆,郑成功纪念馆等等。这里还有许多名人的故居,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都有那些吧。

秋瑾故居:

泉州路73号,这是一座三层红砖西式公寓,拱券宽廊,三楼使用花岗岩压条,琉璃瓶件装饰,整座楼气宇轩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建筑里,堪称是相当豪华的洋楼了。这里就是“鉴湖女侠”秋瑾和她的家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记录了她幸福的童年岁月。

清光绪三年(1877年)11月8日凌晨,秋瑾诞生于祖父秋嘉禾的厦门海防厅同知官邸。因祖母病重,秋瑾的父母与祖父一同居住。第二年8月,秋嘉禾调任云霄县同知,两岁的秋瑾随祖父赴任,一年后回到厦门,住在鼓浪屿泉州路73号。她10岁时的1887年4月,秋嘉禾赴任南平知县,秋瑾随往。

光绪十五年(1889年),秋嘉禾回调云霄县同知,13岁的秋瑾再次随祖父赴任。第二年8月,秋嘉禾卸任,秋瑾随全家又返回厦门。光绪十六年(1890年)至次年,秋嘉禾复任厦门同知,秩满后全家返浙。这时,台湾巡抚邵友濂聘请秋瑾之父秋寿南赴台任巡抚文案,秋寿南即带15岁的女儿前往。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调秋寿任湖南桂阳任知府,秋瑾随父赴湘,从此,离开了生活了18年的闽南和台湾。算起来,秋瑾居住在厦门和鼓浪屿的时间共有10年之久,厦门也可以说是她的第二故乡了。文学家郑逸梅在《艺林散叶》书中对此有所记述。

解放后,此楼曾供区政府和派出所使用,后改为海关宿舍,现为民居。如今,秋瑾故居的宽廊已经封堵成居室,拱券也装上了玻璃窗,因年久失修,外表虽然显得老旧,但它作为鉴湖女侠在厦仅存遗踪,历史气韵犹存,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许斐平故居

笔山路19号许斐平故居,这是鼓浪屿海拔最高的别墅。

小楼没有什么特别的,只因这里曾住过一位“钢琴神童”——许斐平

5岁,可以不看乐谱,弹出全部圣诗;

6岁,在三一会堂举行公开演奏;

8岁,进入上海音乐附小,师从钢琴系主任范维生

11岁,可以和上海乐团合作演出,并为比利时皇后表演,受到赞赏,随后受邀参加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以“伊丽沙白皇太后”为名的国际钢琴大赛,同时到欧洲学习,但因文化大**爆发未能成行。70年代,任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的首席独奏。

文革后,27岁的赴美留学。

1982年获朱莉亚音乐学院珍娜·巴候雅图钢琴比赛首奖;

1983年获以色列举行的第四届鲁宾斯坦国际钢琴比赛金牌奖;

1984年获西班牙波露玛奥茜亚国际钢琴比赛奖;

旅美期间,还获得了其它众多国际性钢琴比赛的大奖,同时,开始了他巡回演奏的生涯,并获得了各届的赞誉。

林巧稚故居

位于鼓浪屿晃岩路47号。晃岩就是著名的日光岩,它是鼓浪屿乃至厦门的地标,从日光岩下山的路上沿着一条林荫小路穿行很快就看到了一幢独具特色的建筑,便是林巧稚故居。故居是一座砖木结构、四面通廊的法式两层小楼,外表呈浅白色,柱廊设计颇具艺术韵致,整体呈八角形,当地人称之为“小八卦楼”。小楼的二层通过一条石栈道与晃岩路相连。

1901年林巧稚就出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愉快的童年和少年时代,1921年离家前往北京协和医学院读书。如今,楼房的外观已经褪色,墙皮也脱落,内部结构似乎也已老化了。林语堂的故居坐落在鼓浪屿漳州路44--48号,是鼓浪屿最古老的别墅之一。

所谓漳州路,不过是一条与其它巷子交叉的、窄窄的巷子,宽不到一米。在一张鼓浪屿手绘地图的“引导”下,我们费了好大周折才找到。沿巷子往里走十几米,便看到一个没有围墙的院子,院内有两座东西相对的老宅,据说是别墅的前部。看上去已是一幅破败不堪的样子。

尽管那时太阳已经老高,但那老宅阴冷凄凉,没有半点生气。正屋有一间挂着窗帘,据说里面住着廖氏后人,因对祖厝(闽南房屋俗称“厝”)感情深厚,不愿搬离去住现代新居。

【结束语】厦门鼓浪屿,面积仅1.71平方公里。岛四周海水蔚蓝,海岸蜿蜒,金黄色的沙滩迎送着扑岸而来,又悠然而去的雪花细浪。岛上奇岩峻立、涧谷生幽,绿树苍翠、繁花似锦。岛上具有各式西欧建筑风格的房舍依山而建,青石板小道盘垣山间,岛上车马绝迹,没有汽车,也没有自行车,只有运货的电瓶车,偶尔与游人擦肩而过。这里宁静而富有诗意,小巷里琴声悠扬,故又被称为“钢琴之岛”。

您可能也喜欢: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你知道吗?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郑成功是哪个朝代的人,郑成功是太监吗令人耳目一新的鼓浪屿钢琴博物馆门票价格

5、具有泉州地方特色:泉州刻纸

说到泉州不得不提的就是泉州文化了,泉州也算是个历史古城了,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海峡两岸交流的特别城市。泉州刻纸极具地方特色,下面一起来领略下吧。

最早刻制的是汉族民间红笺、福符,家家户户将刻纸贴在门楣或春联上端,迎风飘展,以增节日喜气。也有一些刻纸用于其品装饰主要是在节庆时,后来更多的刻纸是与泉州花灯相结合,成为花灯艺术重要的造型手段。近代,泉州刻纸运用更为广泛,如,花边、陶瓷器、刺绣、纸剑等。

泉州刻纸以精细秀丽,线条流畅、富有浓厚的汉族民族风格、闽南风韵而着称,内容大多表现吉祥、喜庆、祥和的花鸟走兽,人物博古等,如《月季花蝶》、《飞花》、《梅鹊报春》、《麟凤呈祥》、《龙马浮图》、《圆鹤朝寿》、《双龙戏珠》、《白头牡丹》等。

着名艺人李尧宝,经过长期艰苦摸索,在继承汉族传统工艺基础上,大胆创新,对泉州刻纸艺术发展有较大影响,他的作品造型优美、工整、清新、鲜明、深得人们喜爱,多次被选送出国展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尧宝刻纸集》,收集其作品65幅。后起之秀有吴祖赞等人。

泉州刻纸最终演变成独立的艺术形式,是与李尧宝的七、八十年来辛勤劳动创造分不开的。他从劳动实践中继承并发展了汉族民间艺术的优良传统,创造性地把刻纸艺术广泛应用到工艺美术上去,进一步提高了刻纸的艺术水平。他的刻纸图案还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戏剧服装、刺绣、家具、木雕等,美化着人们的生活。

此外,李尧宝还成功的将刻纸技艺应用到濒临失传的无骨料丝花灯上,创造出立体的刻纸艺术。李尧宝刻纸曾受到国家政要和艺术界的高度评价,他的作品还多次在海内外展出,特别在台湾地区、东南华侨聚居地深受欢迎。极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6、猜你喜欢:

标签: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