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古老艺术的江西傩文化 具有古老艺术的江西傩文化作品

星座解梦2023-04-06 16:18:14佚名

具有古老艺术的江西傩文化 具有古老艺术的江西傩文化作品

文章目录:

1、具有古老艺术的江西傩文化

2、盘点江西传统文化有哪些

3、古色古香的江西茶文化

4、江西陶瓷文化,陶瓷艺术的巅峰

5、具有悠久历史的江西传统民居文化

6、猜你喜欢:

1、具有古老艺术的江西傩文化

傩文化是江西的一种宗教崇拜文化,是江西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傩文化经过三千年的历史沿袭至今,形成了原始古朴的一种传统宗教文化,被人们誉为古代文化的“活化石”。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什么是江西的傩文化吧。

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古先民在征服自然中获得生息,繁衍后代,生存的欲望需要宗教(自然宗教)观念的帮助来超越自我,龙的传人以伟大的浪漫主义心性创造了灿烂的巫傩文化。“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巫傩活动在生命意识上满足了广大信仰者的心理要求,长期以来,巫傩之风的传承与流布融入习俗之中,即使在现代,仍以传统文化的形态存留于民间。

巫傩活动在赣鄱大地可上溯到殷商。经三千年的沿袭、发展,江西傩文化形成了历史积淀丰厚、原始形态古朴、文化遗存众多、文化体系完整等鲜明的特点;江西傩事活动分布广泛,其中的许多民俗遗存和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据1995年调查统计,全省有25各县(市)有傩事活动,保留的傩舞傩戏节目247各;江西傩被学术界誉为古代文化的“活化石”,倍受瞩目,多次应邀远赴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及香港、台湾地区表演、交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都处于北纬30度左右。中国的文明是农业文明,中国农业文明的核心文化是水稻文化。水稻是一种喜暖畏寒、宜水忌旱的农作物。因此,只有在北纬30度左右,具有平原和沼泽地貌的地区最适合水稻的生长。中国南方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大面积水域和它的水源地都有可能是水稻文化的发祥地。

由于“傩文化”是农耕时代的意识形态,它只能依附农耕文化才能生存。因此,它也应发祥于上述地区。考古发现,中国水稻文化的发祥地,应以中国第一大湖洞庭湖及湘资沅澧四水流域为首选。洞庭湖地区正处于北纬30度的锦绣江南,延绵八百里的水域处处都有广大的沼泽地,是生长野生稻的理想环境,有发展农耕的最佳条件。

水稻文化的发祥地应该是具有万古粮仓实力的湖湘地区。作为水稻文化的意识形态,傩文化当然也应产生在这一地区。洞庭湖地区不但出现了9000年以前的彭头山遗址,而且还有大批时代相近的文化遗址,犹如众星拱月似的环绕着彭头山遗址,连绵千余里,持续数千年。不像其他地区,有的虽然有古老的历史,但后继乏力,没有历史相近的遗址来传承它的文化,有的地方虽然遗址密布、文化发达,但历史却没有洞庭湖地区悠久。

更具体一点,中国最早的农耕定居点及傩文化艺术的发祥地,竟都集中在过去被人称为蛮荒之地的湖南西部的古黔中地。

傩,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驱鬼逐疫、禳灾纳吉的仪式活动。法师在为愿主还愿时,一般都要根据不同需要使用驱赶巫术。贵州傩坛使用的驱赶巫术,从傩堂戏角度看,有不少是特技表演,这里择要介绍几种。

“踩刀”俗称“上刀山”,分“踩天刀”和“踩地刀”两种。“踩天刀”由掌坛师手执牛角,口念咒语,背着过关童子即有病的儿童,赤脚爬上由十二把或二十四把、三十六把利刀组成的刀杆上。“踩地刀”是将装在刀杆上的利刀平放在地,刀锋朝上,掌坛师赤脚牵引过关童子从刀上走过。

程序一般为“请师”、“迎王”、“上座”、“拜表”、“上关”。在上述程序中掌坛师要念咒语、打卦。在巫术信仰看来,小孩多灾多难,是遇上了恶魔鬼怪,要在神灵护佑下,由巫师驱赶鬼怪,指引小孩闯过人生旅途的关隘,易长成人。在观众看来,则是一幕惊险、有趣的特技表演。

类似上面的巫术表演,还有含红耙齿,是将铁耙齿烧红,巫师将它含在嘴上表演。“下火池”俗称“下火海”,是将若干砖块立起,排列成一沟槽,槽内烧木炭,将砖块烧红,巫师赤脚于烧红的砖块上行走、表演。傩戏演出中各种特技表演还很多,如“开红山”、“捞油锅”等都很惊险。

这些表演是演给鬼神看的,也是演给信徒和观众看的。前者在于告诉各路鬼神妖魔,“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师法力无边,各路鬼神妖魔,不得胡作非为,更不得给愿主家带来灾难,否则就要遭到灭顶之灾;后者在于展示傩坛威风,吸引信徒,招来观众。

猜你可能也喜欢:

历史悠久的甘肃敦煌文化

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十分有名的甘肃文化旅游景点推荐

南宁最好玩的地方:青秀山

2、盘点江西传统文化有哪些

江西文化是江西地区许许多多传统文化的集合体,是一种多元化的地域文化。在江西文化中包含了方方面面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涉及了江西大大小小地区的习俗,方言,饮食等等。那么江西文化中究竟有哪一些传统文化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文章你就知道了。

书院文化

“江西书院甲天下。”江西是古代书院的起源地,唐代德安义门东佳书院和高安桂岩书院是中国设立最早的书院之一。宋代白鹿洞书院名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华林书院延四方讲席,鹅湖书院首创学术自由争辩之风,白鹭洲书院以人才辈出、延续办学800年而着称。

在明代1239所书院中,江西地区就有238所,占五分之一。据清光绪《江西通志·书院》记载,江西书院达526所。有学者根据其他各种史籍、志书、笔记、碑刻统计,认为江西古代书院足有千余所之多,迄今保存较完整的仍有85所。

赣文化

赣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子系统。经长期发展,它又派生出一系列自己的文化分支,构成层次丰富、脉络清晰的网络。赣文化包含了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赣南客家文化等诸多子系统。其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苏区文化、文学、艺术、哲学等,各自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它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史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

临川文化

临川文化是以江西临川为汇合中心,人文、风物、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医理、学术、宗教、民俗、体育、语言、建筑、美食等实行向性组合,而形成独具特色,自有特征,承上启下的区域文化。临川文化背景下诞生了宰相词家晏殊及其儿子晏几道,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医学家陈自明,地理学家朱思本,着名的戏剧家汤显祖等历史文化名人。

赣南客家文化

赣南客家人的进取精神、乡土意识和淳朴务实精神孕育了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盛唐诗人綦毋潜、北宋名医陈恕、宋代诗人曾几、散文家魏禧、孙中山先生的先祖孙勰,以及革命年代叱咤风云的将军古柏、肖华等名人。赣南600余幢客家围屋被称为“东方的古罗马”。客家民俗文化包括山歌、赣南采茶戏、东河戏流传至今。

方言文化

古称傒语,习称赣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江西省内通行赣方言的有60多个县市。包括南昌、景德镇(城区)、萍乡和宜春、抚州、吉安三地区的各县市;上饶、九江两地区的大多数县市;赣州地区的、石城、宁都、兴国、于都、瑞金、会昌等县也有使用赣方言的乡镇。

革命传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着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的21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

戏曲文化

明初形成的弋阳腔是南戏高腔源头,演变成京剧、川剧等40多种戏曲。明代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代表中国古典戏剧最高水平,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清代蒋士铨称乾隆间第一曲家。江西因盛产茶叶在清中期逐渐形成的采茶戏。民种类丰富,有号子、渔歌、山歌、小调、灯歌等,以兴国山歌最为着名。

猜你可能也喜欢:

难度五颗星的安徽方言文化

吃货必看:安徽好吃的小吃

具有当地特色的安徽结婚风俗

详解:安徽有什么文化遗产?

3、古色古香的江西茶文化

中国的饮茶的氛围历史悠久,江西地区以优秀的自然环境使得这里成为了茶叶的主要产区,经过岁月的沉淀,慢慢形成了当地的茶文化。这里的茶叶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里在不同地区不同的茶种,一起汇集成江西文化中的精品。

江西盛产茶叶,庐山的云雾、井冈的翠绿、上饶的白眉、景德镇的浮红、修水的宁红工夫与双井绿、遂川的狗牯脑、婺源的茗眉,无一不是茶中精品。

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茶产于江西省庐山。这里北临长江,南映鄱阳湖,滨江襟湖,青山巍然,名胜古迹遍布山中,风景非常优美。本世纪50年代以来,庐山云雾茶得到了迅速发展,古老的茶山,日新月异。随着历史的前进和发展,庐山云雾茶制作方法,不断改进。

鲜叶原料以一芽一叶初展为标准,长度为3厘米左右。加工工艺分为杀青、抖散、揉捻、炒二青、理条、搓条、拣剔、提毫、烘干九道工序。

婺源茗眉

婺源茗眉产于江西省婺源县。这里是江西省主要绿茶产区之一。特别是海拔1000余米的鄣公山,地势高峻,峰峦起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四季云雾不绝,具有栽培茶树的优越自然条件。婺源茗眉是以上梅州茶树良种和本地大叶种的鲜叶为原料,经精细加工而成。

该品种芽叶肥壮,满披白毫,产量高,芽叶萌发早而匀齐,含有效成份丰富。受到中外人士的一致好评。

狗牯脑

狗牯脑产于江西省遂川县汤湖乡的狗牯脑山。狗牯脑山有苍松劲竹,百鸟高歌,清泉不绝,云雾弥漫,更有肥沃的乌沙壤土,昼夜温差较大,确是一个栽培茶树的绝妙佳境。

狗牯脑茶之所以品质优良,固然与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分不开,但在很大程度上却取决于该茶独特的采制技术。该茶鲜叶原料十分细嫩,一般在4月初开始采摘,高级狗牯脑茶的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要求做到不采露水叶,雨天不采叶,晴天的中午不采叶。鲜叶采回后还要进行挑选,剔除紫芽叶、单片叶和鱼叶。

双井绿

双井绿产于江西省修水县杭口乡“十里秀水”的双井村。该村江边有座石崖形成的钓鱼台,台下有两井,在一块石崖上,镌刻着黄庭坚手书“双井”两字。茶园就坐落在钓鱼台畔。这里依山傍水,土质肥厚,温暖湿润,时有云雾,茶树芽叶肥壮,柔嫩多毫。

该茶的品质特点为,外形圆紧略曲,形如凤爪,锋苗润秀,银毫显露;内质香气高香持久;汤色明亮;滋味鲜醇;叶底嫩绿。

井冈翠绿

井冈翠绿是江西省井冈山垦殖场茨坪茶厂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创造而成的。1982年被评为江西省八大名茶之一;1985年分别被评为江西省和农牧渔业部的优质名茶;1988年被评为江西省新创名茶第一名。由于产地为井冈山,色泽翠绿,故名井冈翠绿。

井冈翠绿的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多采自谷雨前后。鲜叶采后,略经摊放,经过杀青、初揉、再炒、复揉、搓条、搓团、提毫、烘焙八道工序制成。

宁红工夫

宁红产区位于赣之西北边隅,有幕阜、九宫两大山脉蜿蜒其间,全境山多田少,地势高峻,树木苍青,雨量充沛,土质富含腐殖质,深厚肥沃,气候温和,每当春夏之间,云凝深谷、雾锁高岗,茶树生长根深叶茂,茶芽肥硕,叶肉厚软,内含化学成分丰富,造成宁红工夫优良的自然品质。

宁红工夫是我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之一。其外形条索紧结圆直,锋苗挺拔,略显红筋,色乌略红,光润;内质香高持久似祁红,滋味醇厚甜和,汤色红亮,叶底红匀。

4、江西陶瓷文化,陶瓷艺术的巅峰

说起陶瓷文化,给人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江西的景德镇了。景德镇的作为江西的陶瓷文化重镇,在江西文化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江西的陶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文化价值。下面就一起去见识江西陶瓷文化的绚丽多彩。

中国原始陶器

华夏民族陶器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大约在70万年以前的原始时代,人们发现干泥巴经火烧烤则会变得坚硬起来,于是自主捏泥成器,做成各式盛水、放物的早期“土陶”容具,这应是后来陶“技艺”与“器”观念产生的开肇。至目前为止在我国发现的最早陶器,是在我国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陶片,从而物证中国陶器文化形成至少已有11700多年以上的悠久历史。

距今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彩陶,是在陶器未烧前图画陶坯,彩纹烧铸固定在器物表面。有的在彩绘之前,先涂一层白色陶衣,使彩绘花纹更为鲜明。最初,彩陶花纹少有动物纹,主要是花卉图案和几何形图案:弦纹、网纹、锯齿纹、三角纹、方格纹、垂幛纹、旋涡纹、圆圈纹、波折纹、宽带纹,并有月亮、太阳、北斗星等纹样。后出现鱼纹、鸟纹、蛙纹、猪纹、狗纹、鹿纹等动物纹样,却也少见人物图式。

在距今68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陶器上,发现有稻麦粒、枝叶、花瓣、几何云纹、动物图纹,随后出现人物图式。1973年在青海大通县出土陶钵,口沿内壁上画有三组跳舞人群,五人一组,舞人动作整齐,姿态优美,精美异常。这不仅反映出原始采集与原始渔猎在初期人类社会形成之“活动”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是沿一条从察观自然到反睹自身的历程文明行进的。

江西陶器起源

江西是我国陶器文化最早发源地之一。1962年,在对距今约14000-9000年前的江西万年县大源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发掘中,获得质地非常疏松,胎厚近二厘米,陶泥既夹炭也夹砂的陶器碎片。经测定,应是中国目前所知最原始陶器之一,证明江西陶器文化起源时间至少可以追溯到九千至一万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

江西成为我国陶器文化最早发源地之一

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发掘出12000~14000万年前的栽培稻,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栽培稻,其不仅佐证江西是人类稻作农业的发源地,也不仅佐证江西万年仙人洞人是最早开始栽培水稻的人类先民,还由于稻食牵连陶器制作、使用、废弃等所荷载的人类行为与文化信息,亦佐证江西稻作生产与陶器运用的历史早熟,使赣地成为中国烹饪饮食文化源头之一,更毫无置疑地确证江西大鄱阳湖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南方昌盛、经济富庶之地。

陶文化最早发源地之一的认证,既历史客观地展示了江西陶艺手工业从土地农业中分离出来的经济基础与发展脉络,以及人文现实与趋势必然,又揭示了以景德镇瓷都,浮梁茶市,河口、吴城商市,樟树药市、文港笔都……等为代表的市场繁荣发达之所以的历史积淀,进而彰明了江西在作坊经济的宋明以降前现代社会文明璀璨地位的历史必然。

江西万年发掘出陶器的重要意义

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发掘,一方面清晰了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地层关系(其地层堆积,涵盖了由旧石器时代末期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完整地层序列),对研究人类如何由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文化演进过程;另一方面,更由于陶器利用及其制作技艺,对有关稻作生产的起源、农耕文明的发达、安稳居住的观念、牧养动物的驯化,以及发明烹饪与技艺饮食等重大学术课题的科研开展。

提供了包括人类学、历史学、文化学、民族学、社会学、甚至原始宗教学,……等一系列关于土族、部族、家族、宗族、民族、国族、等族与民之安身立命文化与经济发展进程的“前文明书写”,确切了科学研究赖以进行的真凭实据,从而雄辩地证明与坐实江西作为中华古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域,不仅推动了历史中国的经济进步与展阔了传统中国的文化视野,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研究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地位。

猜你可能也喜欢:

南宁为什么叫绿城呢?

名扬天下的青海特色美食

青海文化的一朵奇葩:青海结婚习俗

特色鲜明的青海饮食文化

5、具有悠久历史的江西传统民居文化

在江西文化发展的历史中,江西的传统建筑文化逐渐展现出它独有的魅力。江西的传统民居建筑充满了人情味和江西的乡土气息,其装饰图案也表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下面的文章带你领略多姿多彩的江西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

赣派古民居特色鲜明,讲究实用。因地缘关系和经济文化背景、地理气候的近似,赣派古民居与徽派古民居建筑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两者同属于天井式建筑,但赣派古民居更加注重内部构架和陈设上的实用性,较少有徽派古民居建筑大面积的雕梁画栋,出檐用斜撑而不用斗拱,建筑两侧的马头墙一般不如徽派建筑发戗早、起翘高,人字型屋面下端直接为檐口,正面檐口线有一字型和凹字型。

吉安一带建筑外墙多用眠砖,南昌与抚州多用单丁斗砖,墙体下部多用麻石、红石勒脚,清水外墙,青灰瓦。

赣派建筑中主体建筑部分高大规整,辅助房则因地段的原因或大或小,或高或低,很不规整,它们围合在主体建筑两侧,这样从外看住宅的外形变化就丰富起来。屋架较高,约六米,这是赣派建筑的一个特征。由于住宅沿巷子密集排列,互相之间有多侧门贯通,遇到紧急情况,能很快疏散,这使得赣派建筑的功能性大大提高。

赣派民居正门造型装饰丰富,除一字门外,还大量使用八字门、牌坊式门和贴壁垂柱门,大门石材除红石外还普遍使用豆绿石。南昌、抚州大门以石雕为多,吉安与赣南则以砖雕为多。从门的装饰来说,多在门墙上做门罩,用青砖做柱子,并有精细的砖雕。赣派民居在指导思想上依然恪守儒家的中庸与内敛,强调建筑的坚固实用,不论是粗犷大方、严守“三间五架”的明代民居,还是精巧细致、开间众多的清式住宅,都较多地坚守了这一点。

赣派古民居建筑较为重要的元素是天井,“天井”是南方特有的建筑式样,但赣派古民居的天井仍具有自身特点。天井具有解决建筑内部的采光、通风、排水等功能,因此赣派古民居建筑前平面结构基本单位“进”,就是以天井为中心展开的居室组群,以“进”为单元纵横组合,可以连接成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建筑群体。

赣派古民居建筑基本采用木构架承重,砖或土外墙只起到围护作用,因此不少房屋外墙倒塌,而木结构却完好无损。现在遗留的赣派古民居大多为清代的穿斗式结构,只有少数因减柱或空间变换的需要要少量加入抬梁式结构。

同时赣派古民居建筑精心规划,注重风水。赣派古民居建筑往往处于一个和谐完备的人居体系当中。它既注意与周边环境相适应,也注意与祠堂、庙宇、牌坊、门楼、戏台等功能性建筑有机结合。一般村庄创建或改造,都经过精心规划。很多古村都建于河流或湖泊旁边,这样可以使居住者就近获得可直接使用的水源,还可以通过河流与外界进行联系。即使没有天然湖泊,人们也会挖掘人工湖以形成汇聚雨水的水塘。

赣派古民居建筑从传统的风水观念出发,在选址、布局上讲究风水效果,追求人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赣派古民居村落隐映在青山古树之间,在这里,建筑充满了人情味和乡土气息,建筑与环境相互渗透,人类与自然融为一体。建筑作为环境艺术必须植根于周围环境之中,与周围环境氛围有机统一。

处理好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审美观感,还可以更好的装扮环境。建筑设计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崇尚自然”,好的建筑应与四季吻合。“四时之景不同,而乐意无穷也”,这是一种境界。建筑和自然景色融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文人山水画,从建筑中观赏自然,从自然中欣赏建筑。在赣派传统建筑当中,绘画中的“线”也体现在装饰图案中,那些建筑装饰图案带有鲜明的纹身特点。

建筑装饰图案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通过接触、认识周围各种事物,形成形象思维,逐步描绘和创作出来的。“在建筑装饰的设计上,经常可以见到线的运用。流坑建筑中的各式门楣窗雕、砖雕石刻图案和造型正是线运用到建筑装饰中的最好诠释。透窗多施以镂雕,以内外连锁的几何线造型为主体,线条纵横交错,构图完整严谨,线条刚劲有力,曲线各异,显示了健康质朴的民间艺术特色。”

赣派民居在设计中充分而理性地运用了线的各种处理技法,通过变化中求统一的形式营造出别具一格的造型。赣派古民居建筑设计在理念上也常是这样,利用地形、自然环境等因素串起一条线性空间,用写意的方式来提取传统建筑中的元素,从每一个角度看都可以产生不同的心境。

猜你可能也喜欢:

名扬天下的青海特色美食

青海文化的一朵奇葩:青海结婚习俗

特色鲜明的青海饮食文化

青海传统建筑风格与特色

6、猜你喜欢:

本文标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