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内酞胺酶抑制剂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作用机制

三农助农2022-07-09 10:03:01未知

细菌产生的β—内酰氨酶使某些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水解失活是细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理。甲氧青霉素为第一个半合成耐酶青霉素,随后,又有许多半合成耐酶青霉素问世,如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和双氯西林。耐酶青霉素属于可逆性竞争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当药物抑制剂消除后,酶的活性可以恢复,因而对青霉素酶的抑制活性差,给临床应用带来极大不便。
  克拉维酸等属于不可逆性竞争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酶牢固结合后使酶失活,因而作用强,不仅作用于金葡菌的β--内酰胺酶,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β—内酰胺酶也有作用。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合用极大地提高了抗茵活性,可使其最低抑菌浓度(MIC)明显下降,药物可增效几倍至十几倍,使耐药菌株恢复其敏感性。
本文标签: ,内酞  ,胺酶  ,抑制剂  ,细菌  ,生的  ,内酰  ,氨酶  ,某些  ,内酰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