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电动汽车软件,美国太弱没啥筹码"

时间:2024-10-04人气:作者:未知

"面对中国电动汽车软件,美国太弱没啥筹码"

(原标题:"面对中国电动汽车软件,美国太弱没啥筹码")

原创 陈思佳 观察者网

► 文 观察者网 陈思佳

为打压中国汽车产业,美国近期不仅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还扬言要禁止美境内智能网联汽车使用中国硬件和软件。但英国《金融时报》10月3日发文指出,美国的电动汽车市场规模太小,在软件方面无法与中国竞争,美国政府的举措很可能得不到别国响应。

文章称,欧美国家似乎正竖起贸易壁垒,反对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美国采取“脱钩”的战略,希望其盟友也作出“对抗中国”的姿态。然而,美国未能做好其国内的经济基础工作,这使得美国无法在电动汽车领域发挥出“压倒性的影响力”。

美国政府往往利用美国市场准入来控制其他国家的贸易和技术政策,但在美国消费者的偏好和传统汽车制造商的主导地位影响下,美国电动汽车市场规模相当有限。到2023年,电动汽车仅占到美国市场总销量的10%左右,而在中国和欧盟的占比分别为38%和21%。

《金融时报》指出,美国近些年对中国5G的限制仅“成功一半”,多数新兴市场并未理会美国。如今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占据更大的主导地位,生产了世界一半以上的电动汽车,在汽车软件研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美国更是缺乏对盟友施加影响力的“筹码”。

7月5日,安徽芜湖港朱家桥港区国际集装箱码头,等待装船出口的汽车 视觉中国

文章举例称,澳大利亚和英国都禁止了中国5G,但两国不太可能对电动汽车软件采取类似的措施。澳大利亚在40年前放弃了本国汽车工业,现在热衷于进口中国电动汽车。英国迫切希望在脱欧后维持汽车工业,正积极吸引来自中国的投资,伦敦街头标志性的黑色出租车已经引入了中国生产的混合动力车型。

欧盟委员会正计划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但《金融时报》认为,欧盟和支持关税的欧盟成员国是希望给欧洲企业提供调整和发展的“喘息空间”。欧洲汽车制造商则普遍反对加征关税,因为他们希望在欧洲建立合资企业和发展中国市场。

即使是在美国市场,中国电动汽车同样取得了“不可忽视的立足点”。比亚迪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工厂已开始生产电动大巴,吉利旗下的沃尔沃公司在南卡罗来纳州拥有一家汽车制造厂。

不仅如此,美国要如何落实对中国汽车软件的禁令也引起质疑。美国加州咨询公司Dunne Insights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邓恩(Michael Dunne)表示,许多汽车软件是开源的,可能无法确定某一行代码的来源,“‘中国软件’到底是什么?他们能多严格地定义它?”

邓恩指出,如果美国通过并严格执行对中国软件的禁令,可能只会迫使汽车制造商使用非中国软件构建一个单独的北美供应链。他认为,这最终可能导致全球汽车市场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由美国和加拿大组成的“高价低技术孤岛”,另一个是由世界其他地区组成的价格更低、数字化程度更高的市场。

“美国企业在技术方面落后,家庭在消费方面疲软,这在某种程度上令人意外。”《金融时报》总结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国内产量和保有量来赋予其压倒性的影响力,美国的电动汽车贸易和技术政策将难以对全球市场产生影响,这个市场早已迅速发展起来。”

美国商务部9月23日宣称,将提议禁止美境内智能网联汽车使用来自中国的关键硬件和软件。美国商务部信息和通信技术办公室负责人利兹·坎农(Liz Cannon)表示,预计任何在中国生产并在美国销售的汽车都将被列入禁令范围。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回应说,中方反对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针对中国的相关企业及产品采取歧视性做法。我们敦促美方尊重市场原则,为中国企业提供开放、公平、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中方将坚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9月25日表示,近年来,美方对中国汽车加征高额关税、限制参加政府采购、出台歧视性补贴政策,现在又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污蔑中国网联车软硬件及整车“不安全”,限制在美国使用。美方做法毫无事实依据,违反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是典型的保护主义做法,严重影响中美在网联车领域正常合作,扰乱和扭曲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也会损害美国消费者的利益。美方做法也是利用政府力量干扰企业经济商业合作的非市场行为,构成经济胁迫。

中方敦促美方停止泛化国家安全的错误做法,立即撤销相关限制措施,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无理打压。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福特CEO:来了中国才知道美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大幅落后

美国从9月底开始大幅上调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持续引发关注。一边是美国政府挥舞保护主义大棒;另一边却是美国车企高层在访问中国后坦言,美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已经大幅落后。

9月底开始美对中国电动汽车将征收102.5%的关税

当地时间9月1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对华301关税最终措施发布公告,宣布将从9月27日起提高对部分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14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发表谈话表示,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据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2018年贸易冲突以前,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平均关税水平为3.8%;多轮加征关税后,这一数字已经大幅增加到19.3%。目前,有大约66.4%的中国输美商品被额外加征关税。


美国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征收的关税税率

拜登政府此次调整对华关税的重点是中国新能源相关产业,尤其是中国产电动汽车在进入美国市场时面临的关税税率将从目前的27.5%大幅上调至102.5%。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对美出口纯电动汽车仅326辆,出口额不到300万美元;直到2022年,中国对美出口纯电动汽车才突破1万辆。而从美方数据来看,中国产纯电动与混合动力汽车只占到美国进口新能源汽车总量的2%,占比远不及德国、韩国和日本汽车。

美媒:福特CEO表示中国电动车企“光速前进”

业内人士指出,美国借加征关税打压中国新能源产业只是一厢情愿。《华尔街日报》网站14日刊文披露,美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商福特公司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自2023年年初以来多次访问中国。这几次访华行程让他彻底意识到,中国企业在电动汽车竞赛中已经大幅领先。


福特CEO表示中国电动车企“光速前进”

今年5月从中国返回后,他给福特董事会成员约翰·桑顿打电话说:中国电动汽车企业正在以光速前进。中国的电动汽车运用了AI和其他大量新技术,而类似的产品在美国根本找不到。中国车企通过高效的供应链,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更好的产品,并在海外快速占领市场。


福特和比亚迪产品对比

美媒将福特“电马”与比亚迪海狮07两款车型进行了简单对比,同样是纯电动SUV,海狮07的续航比电马多出近60英里(约合100公里),但顶配版价格比电马的低配版还便宜6000多美元。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美国电动汽车在新车销量中的占比仅为8%。由于电动化转型不及预期,拜登政府今年3月宣布将2032年电动汽车新车销量份额目标从67%大幅下调至56%;福特则预计其电动汽车业务2024年全年将亏损50亿美元,降成本被公司高层列为“最优先事项”。

福特公司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最难的一点就是做出实质性改变,让电动汽车业务能够盈利,降低成本。

美媒:中国电动汽车在电池等方面拥有成本优势


电动汽车物料清单

美国CNBC电视台指出,目前电池成本占到电动汽车总成本的20%至30%,而中国电动汽车40%的成本优势来自电池方面的优势。

声音来源美国汽车行业分析师迈克尔·邓恩:比亚迪在自制汽车零部件方面表现出色,75%到80%的零部件都是由他们自己生产的。他们掌握了电池及其供应链,很明显这有助于降低成本、把控质量。

不仅是电池,中国企业在几乎所有其他类别的成本方面,都远远低于福特和通用等美国传统车企。

美国汽车行业分析师比尔·鲁索:(福特汽车公司创办者)亨利·福特,彻底改变了汽车产业。他把汽车从富人的“玩具”变成了工薪阶层都能买得起的东西,而现在,普及智能电动汽车的就是中国。

美媒:福特高层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功能感到震惊

据悉,结束五月的访华行程后,福特CEO法利特意安排将小米和理想等多个中国品牌的电动汽车运往美国密歇根州的总部,供公司高层体验。福特内部人士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多样化功能感到震惊。

美国CNBC电视台记者:中国的电动汽车通常会配备很多附加功能,例如,我可以给座椅通风来应对夏季的炎热。我可以调整设置,让这辆电动汽车听起来像是一辆燃油车。我还可以让AI助手帮我停车,真是非常方便。

美媒认为,正是中国电动车企的创新,让汽车从简单的代步工具成为物联网中可以互联的设备之一。

美国CNBC电视台记者:比如,我可能不会直接说“关闭空调”,而是说“哦,我现在感觉很冷”。然后它(AI)会说“哦,好的,那我把空调(冷气)调低点怎么样?”而且它有时还会开些玩笑,退出的时候它还会说再见,并且比心。

美媒:通用汽车考虑采购使用宁德时代技术的电池

据悉,正是在中国访问期间看到的巨大差距,促使福特高层决定调整在华战略,不再寻求夺回在中国市场失去的份额,而是将中国作为主要的出口基地,并在产品研发生产上对标中国。

福特公司董事长威廉·福特此前曾表示,尽管存在贸易壁垒,但中国品牌的电动汽车今后一定会大量进入美国市场,美国车企必须做好准备。2023年2月,福特宣布斥资35亿美元,采用宁德时代提供的技术,在美国密歇根州新建一座电动汽车电池工厂,预计2026年投产。而根据彭博社的最新消息,美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商通用汽车也已考虑采购使用宁德时代技术生产的动力电池。

彭博社记者:美国车企在电池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这其实很正常,毕竟这是他们在百年历史中,第一次生产电池和电动汽车。一开始肯定不会一帆风顺,这笔潜在的交易还处于谈判的初期阶段,尚未最终敲定。但可能会为美国车企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获得来自中国的廉价且非常先进的电池技术。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