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洪灾遇难老人与儿子的最后一通电话

时间:2024-06-24人气:作者:佚名

歙县洪灾遇难老人与儿子的最后一通电话

6月20日下午,江兆浜的母亲所住的房子被大水冲垮,人失联。60岁的江兆浜几乎整夜没合眼,在村里找了二三十遍,最终在救援队的帮助下找到了,但找到的是母亲的遗体。他将消息告诉了哥哥和两个妹妹,心里满是内疚。三十多年前分家的时候,父亲母亲对他说过:“你到什么地方,我们就跟到什么地方。” 两个妹妹也曾叮嘱江兆浜,一定要把母亲带好。在安葬了母亲后,江兆浜对妹妹们说:“你们两个人交给我的任务,我没有完成。”



汪岔村所在地理位置

不到百米的路,成了洪水中的天堑

6月23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在大雨中来到歙县汪岔村。三天前的6月20日下午,歙县遭遇暴雨,引发洪水侵袭。滂沱大雨导致牛头山天子岭附近,20世纪70年代修建到一半就停工的一座水库决堤,汹涌的山洪自西北向东南向山下冲来,位于山腰处的汪岔村被倾泻而下的山洪撞穿。



两家的房屋被洪水撞穿出现大洞

在众多受损的房屋中,江兆浜、王贵河两家的最为严重。两家的房屋被洪水撞穿,如今透过那个巨大的洞口,可以看到两家房屋中一片狼藉。

20日下午一点,女儿就读的小学紧急停课,江兆浜驾驶着电动三轮车,一路冲过大雨和深水,但半道上,车辆无法通过,江兆浜只能弃车徒步,接到了女儿。原本半个小时不到的路,这次走了近两小时。眼见雨势越来越大,父女俩也只能徒步走山路回家。

17时,还在回家路上的江兆浜给83岁母亲打去电话,叮嘱独自一人住在老房子里的母亲不要出门,赶紧到二楼去避难。“我一直让她搬过来和我一起住的,但是老人家喜欢看电视,经常一个人看到天亮,我也理解她。”江兆浜说,“那个房子已经有50年了,是用红砖砌的。”

父女俩在五点半终于到家。放心不下母亲,江兆浜刚到家就穿上雨裤,想要穿过齐腰高的水流,去老房子看看母亲的情况。可这段不到百米的距离,在汹涌的洪水之中却宛如天堑。“女儿还想和我一起去,太危险了。”江兆浜和妻子离婚多年,如今父女俩相依为命。“我走了的话,留女儿独自在家,我也放心不下。”江兆浜向记者说。

当天晚上,江兆浜接到了村委会许主任打来的电话,他被告知,老房子被冲垮了,自己的母亲失联了:“我真的没办法,一边是女儿,一边是老妈……”

二三十次,从母亲遗体旁经过

接到消息,江兆浜立刻冲出门在村子周围到处寻找。屋后的农田、村口的树丛、房屋间的小路,江兆浜来来回回走了二三十遍。那天晚上,江兆浜一直找到了凌晨两点:“家里的两个手电筒,轮换着用,一个没电了,就拿起另一个照明。”



江兆浜生活照

帮忙寻找的村委会许主任,眼见江兆浜的焦急,给他下了保证:“你晚上好好睡觉,明天救援队来了,不论如何,一定把你母亲找到。”这才把他劝回家睡觉。可刚睡两个小时,21日凌晨4点,江兆浜又爬起来,继续寻找母亲。“我当时其实已经觉得,我妈可能不在了。”江兆浜向记者说:“但不管怎样,一定要找到她。”

21日上午,来自外市的救援队终于来了,他们派出无人机配合救援队员进行搜索,江兆浜也跟着一起寻找。

终于,江兆浜的母亲找到了,遗憾的是,队员们找到的是她的遗体。

“在村口的树丛里,可能是被水冲走的时候,被树给拦住了。她被盖在一块木板下面,只有一只穿了雨靴的脚伸出来。”江兆浜回忆说:“那个地方我晚上走了二三十遍,就是没看到。”

“妹妹交给我的任务,我没有完成”

在找到母亲遗体后,江兆浜先将其安置在了家中客厅里,随后向正在焦急等待的哥哥和两个妹妹告知了母亲罹难的消息。

兄妹四人中,江兆浜排行第二,在三十多年前分家之后,父亲母亲便跟着当时还没结婚的江兆浜生活,后来父亲去世,母亲便一直跟随着他。正因如此,江兆浜始终没有想过像哥哥、妹妹那样,去村子外面买房。

每天,他上午花半个小时把孩子送去学校,再回来干活,有时开挖掘机、卡车,有时做些体力活,中午吃母亲做的饭。挣到了一些钱后,江兆浜就在村里盖了栋新房子,离老房子很近,距离不到百米。到了中午,他依旧经常去母亲那里吃饭。



农田被洪水淹没

现在,江兆浜母亲的遗体就被掩埋在他房子后面的山坡上,遗像则摆在客厅的餐桌上。暴雨影响交通,石灰等砌造坟墓的材料很难运进村里,江兆浜就先用水泥砌了个方坑,再用泥土盖住了母亲的遗体:“老房子里原本放置了她给自己准备的棺材。那是我们家条件还不好的时候,用16块木板拼起来的,连漆都没有刷,现在被冲走了,找不回来。”在听说其母亲罹难的消息后,曾雇佣过江兆浜的两名老板分别转来两千块钱,让他把墓修得大气点,但都被他拒绝了。

22日,两个妹妹和妹夫赶回村里,帮忙把江兆浜家里收拾干净后,留在他家吃了晚饭。在饭桌上,江兆浜无比内疚地对着两个妹妹说:“你们两个交给我的任务,我没有完成。”两个妹妹和妹夫安慰他:“这个,不能怪你。”

来源:现代快报/现代+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