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部披露:一高校学生投靠境外间谍机关后,上演主动投案戏码

时间:2024-06-11人气:作者:未知

国安部披露:一高校学生投靠境外间谍机关后,上演主动投案戏码

“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6月11日消息,12339举报受理电话、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等是国家安全机关受理公民和组织举报的官方渠道,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支持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共同维护国家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有极个别人员把举报当成儿戏甚至是表演的舞台,通过假装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或投案的方式,妄图混淆视听、逃避制裁。下面让我们通过一则典型案例,看看这起自编自导的“举报”是怎么一回事。


国安部公布的举报方式

主动投案,疑点重重

2023年6月,国家安全机关接到一通蹊跷的举报电话。举报人自称是某高校学生,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勾连,对方要求他提供“红头文件”,被他断然拒绝;但举报人又称,为了帮助国家安全机关“抓获间谍”,自己在不久前主动联系了境外间谍,还“骗取”了对方数万元间谍经费,遂拨打国家安全机关12339举报受理电话主动反映情况。

一个普通学生为何会被境外间谍紧盯不放?为何能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建立联系?又为何能从专业的境外间谍手中骗取经费?接线的国安干警疑窦丛生。

做贼心虚,露出马脚

虽然心存疑虑,但国安干警仍秉持对举报线索认真负责的态度,依法及时约见了举报人,详细询问相关情况。谈话期间,举报人闪烁其词,围绕其反映的遭到勾连、骗取间谍经费等情况,回答前后矛盾,对于其中一些细节更是漏洞百出。

在国安干警询问其具体过程和详细情况时,举报人常常顾左右而言他,甚至伺机套问国家安全机关是否掌握其他涉及此案的线索情况,反映出其做贼心虚的心理状态。

缜密侦查,真相大白

经国家安全机关缜密侦查,相关案情终于水落石出。举报人贺某,系某高校在读大学生,日常花销大手大脚,导致年纪轻轻就负债累累。为牟取经济利益、填补亏空,贺某竟产生了主动投靠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搜集出卖国家秘密赚钱的想法。他借助某境外社交软件,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建立联系,并在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蛊惑和指挥下,多次非法赴我军事禁区附近拍照,并向有关人员套取涉密信息,前后共收到间谍经费数万元。

贺某深知自己的行为是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行为,内心十分惶恐焦虑,于是自编自导了主动投案的戏码,妄图通过反映虚假线索、刺探国家安全机关掌握证据情况,逃脱法律制裁。

国家安全机关在依法开展案件侦办过程中,对贺某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贺某认识到错误后,对自己的行为悔恨不已,主动交代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勾连细节。据此,国家安全机关顺藤摸瓜破获了一起重大间谍案件。贺某也因主动彻底交代问题、积极认罪悔罪并提供反间谍工作线索,被依法从轻处罚。

国家安全机关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规定,实施间谍行为,有自首或者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给予奖励。

《公民举报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奖励办法》规定,对于恶意举报或者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国家安全机关工作的,依法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维护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肩负国家未来和希望的青年学子,更应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一旦遭遇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拉拢策反,要第一时间向国家安全机关报告,主动保护自身,避免自毁前程。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有关人员如果行差踏错实施了间谍行为,不可心存侥幸,更不可隐瞒事实真相,妄图逃避法律制裁。遇有相关情况,应及时通过12339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者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自首或举报,并配合协助开展调查取证。

延伸阅读

航天专家被策反出卖核心情报 国安公布抓捕画面

1月10日是第四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国家安全部公布了三起间谍案的细节:

  • “国安宣工作室”发布2024年国安警察形象宣传片《我是谁》,片中出现了两个间谍被抓捕的画面。

  • 国家安全部在微信公众号文章《边境线上的国安卫士》中披露,有一起重大间谍案的嫌疑人潜逃至云南西双版纳,在准备偷渡出境时被国安干警抓获。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2023年12月,国家安全部举行2023年度总结表彰大会。

国家安全部党委书记、部长陈一新总结说,在2023年,国家安全机关办成了一件件过去想办未办成的大事实事,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取得了开创性成效,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构建国家安全机关工作新格局全面起势、积厚成势、奠定胜势的关键之年。

陈一新要求,要力求谋在早、干在先、走在前。

天降横财的“好事”‍

宣传片中第一个出镜的间谍名叫陈伟,他出生于1985年,曾是某军工科研院所下属公司网络管理员,向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提供军工涉密文件。



陈伟被抓捕画面

2011年的一天,陈伟在公司门口“偶遇”了一名自称彼得的外国人。彼得声称,自己是一名技术专家,想在中国购买一些技术资料。

陈伟工作的科研院所属于核心涉密单位,他负责内部网络维护,有条件接触到很多涉密文件。这样天降横财的好事让陈伟心动了。他决定接受这笔交易,开始在互联网帮彼得找资料。

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陈伟盯上了单位的内网,凭借工作便利,窃取了大量涉密文件给彼得。

随着窃取的文件越来越多,密级越来越高。陈伟也逐步意识到,彼得并非普通的技术专家,而是一名间谍。他心生恐惧,提出终止合作。

然而,彼得却以陈伟此前提供的情报为把柄,要挟他继续提供涉密情报。在彼得的步步紧逼下,陈伟又继续窃取了大量机密。

2014年,陈伟从单位辞职。

2015年3月,北京市国家安全局对陈伟实施抓捕。

2019年3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间谍罪判处陈伟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调查证实,陈伟共窃取并向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提供了该科研院所文件共5500多份,其中机密级146份、秘密级1753份,以及其他大量内部文件。

航天专家被策反

第二个出镜的间谍名叫赵学军,是我国航天领域的一名科研人员,属于重要涉密人员 ,被策反后向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出卖我国科研进展情况。



赵学军被警方带走

2009年,赵学军赴西方某国留学,刚到国外就被当地一名外籍男子盯上。

此前在单位,赵学军一直觉得自己的专业才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刚到国外人生地不熟的他,不仅受到对方的热情宴请,自己的专业学识还被对方大加赞赏,赵学军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后来,赵学军的家属赴国外探亲,对方不仅热情邀请赵学军和家人共同出游、观看演出,还精心准备了礼物。

心里认定了这个异国他乡的好友后,赵学军开始按照对方的需求,提供航天领域相关专业知识,并以咨询费的名义收取相应的报酬。

在即将回国之前,这位外国朋友向赵学军展示了自己的真实面目。

“他说我是替情报部门工作的,我们也急需想了解,你正好也比较符合我们的需求,希望你能够到我们这来工作,一个月是一千美元,如果你做好了的话,有出色的报告,可以再加八百美元。”赵学军回忆说。



赵学军受审画面

思虑再三,赵学军还是选择了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合作。

回国后,赵学军利用在科研院所工作的便利条件,大量搜集我国航天领域核心要害情报,并使用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提供的专业间谍器材,将情报提供给对方。其间收取数十万元间谍经费。

2019年6月,国家安全机关对赵学军采取强制措施。

2022年8月,赵学军因间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20万元。

经审查认定,赵学军向境外提供的情报属于我国航天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情况。

国安干警化装“船老大”抓获外逃间谍‍‍‍

1月10日,国家安全部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边境线上的国安卫士》一文。

文中披露,有一起重大间谍案的嫌疑人潜逃至云南西双版纳,在准备偷渡出境时被国安干警抓获。

据新华社报道,经依法调查,此人系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策反后安插在我要害部门的工作人员,这次成功抓捕为我方避免了重大损失。

某年8月的一天中午,湿热,气温接近四十摄氏度。化装成船老大的国安干警宋斌(化名),已经在澜沧江边守了一个多星期。

此前接上级通报,一起重大间谍案的嫌疑人李某已潜逃至西双版纳,可能会从这里偷渡出境。

根据时间推断,李某应该已经抵达边境。

当天下午2点左右,小路尽头闪出了一个身影,头戴鸭舌帽,背着双肩包。随着身影越来越近,宋斌根据形貌判断,来人就是李某。

看到宋斌,李某主动迎了上来,询问宋斌是否可以载自己“过河”。

攀谈了几句,确认李某身份无误后,宋斌果断亮明了身份——“我是国安警察!”

李某当即跪在地上,“大哥,放我一马”,并从随身的背包里取出厚厚的几摞美元和人民币,表示“出境后还有重谢。”

“妄想!”宋斌一把将李某控制住,与不远处冲过来的战友一道,将其押送回国家安全机关。

后来谈起当时的惊心动魄,宋斌开玩笑说:“我也算是经受住金钱诱惑了。”

文章指出,对于国安干警来说,在西双版纳960多公里人迹罕至的边境线上,寻找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线索,是“太平常的一件事情”。

随着中老铁路顺利开通,位于西双版纳的磨憨口岸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关隘。那里的国安干警又在维护国家安全的新战场上,打响了一场场新的战斗。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