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面对环境已失败 人类面临环境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4-06-06人气:作者:佚名

人类面对环境已失败 人类面临环境问题的思考

(原标题:人类面对环境已失败?这三点很重要!)

文章来源:牛弹琴公号

人类失败了。

6月5日,世界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我觉得,这件事其实更重要,只是很多人漠视了。

因为这一天,是世界环境日。

坐不住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特意跑到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发表了一次特别演讲。

主题,是全球气候变暖。

我相信,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其实都有感觉,我们的城市,我们的世界,正变得越来越热。在一些地方,譬如印度,不少城市气温现在接近甚至超过50摄氏度,很多人在悄无声息地死去。

数据是很残酷的。

按照古特雷斯的说法,刚过去的2024年5月,是人类有历史记录以来,最热的5月。

也就是说,从2023年6月到2024年5月,这12个月中的每个月,都是人类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

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里程碑,但更糟糕的还在后面。

因为气温还在继续上升,这意味着:格陵兰冰盖和南极西部冰盖将崩解,海平面会灾难性上升;热带珊瑚礁系统会被摧毁,同时被摧毁的是至少3亿人的生计;永久冻土会大面积融化,释放出毁灭性水平的甲烷……

“我们的地球,正在试图向我们发出信号。”古特雷斯说。

什么信号?

其实就是求救,就是警告。

向我们人类求救,警告我们人类已经失败。

古特雷斯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称“我们的地球,正在试图向我们发出信号”

古特雷斯痛心疾首,说:根据2015年的《巴黎协定》,人类制定了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度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已经岌岌可危。

“世界气象组织今天报告说,未来五年中至少有一年,全球年平均气温有80%的可能性,会超过1.5度的限制。”古特雷斯说,“我们正在与我们的星球玩俄罗斯轮盘赌!”

之所以选择自然历史博物馆发表演讲,古特雷斯显然也是有用意的,因为这座博物馆里,最著名的,就是灭绝的恐龙骨架。

人类,不能成为另一个恐龙。

“就气候而言,我们不是恐龙。”古特雷斯警告,“我们是流星。我们不仅处于危险之中。我们就是危险。”

他警告:1.5度和2度之间的差异,对一些小岛国和沿海社区来说,意味着生存还是毁灭。

“最脆弱的人被迫陷入困境,拼命挣扎以应对不是它们创造的气候危机,这是一种耻辱。”他大声疾呼,“1.5度不是目标。这不是一个目的。这是一个物理极限。”

这可能是古特雷斯最慷慨激昂的一次演讲了。

联合国秘书长,也不容易啊。

最后,怎么看?

还是粗浅三点吧。

第一,人类,不要被偏见模糊了双眼。

我知道,对于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很多人有不同看法,包括特朗普。

特朗普曾不顾全世界的反对,断然退出了《巴黎协定》。在他看来,气候变暖就是一个阴谋,甚至是中国人的阴谋。

让人哭笑不得。

对于全球变暖,我总觉得,人类还是要有正确的认识,对于某些地方,变暖确实有好处,比如降水可能增多,寒冷会逐渐消失,沙漠甚至可能变绿……

但这毕竟是少数地方,对大多数地方而言,更多是灾难,是洪水、是热浪、是野火,是极端天气,是无法生存,是缓慢死亡。

北极的冰川消融速度被指惊人(资料图)

我们毕竟只有一个地球,我们真不能跟地球玩轮盘赌。

第二,有些国家,不要太自私太虚伪。

看古特雷斯的发言,还有不少对化石燃料企业的抨击,指责他们是“气候混乱的教父”,他同时呼吁,要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一个好消息是,就在去年,清洁能源投资创下历史新高,风能和太阳能的增速,超过了历史上的所有电力来源。

一个坏消息是,按古铁雷斯的话说,“让人惊讶的是,尽管近年来可再生能源蓬勃发展,但自2015年以来,在中国以外的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清洁能源投资却停滞不前……”

请注意:中国以外!

而谁在风能和太阳能利用上最积极?

中国!

但我们更要看到,就在最近一段时间,美西方以所谓“过剩产能”为由,要对中国的电动车、电池、光伏产业下黑手。

这是在应对气候变暖吗?

这其实正暴露了这些国家的自私和虚伪,一边高声疾呼,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暖;另一边却为保护自己落后产能,对应对气候变暖举措背后一刀。

这才是跟我们的星球玩轮盘赌。

图为山火(资料图)

第三,我们必须要有准备,一个残酷的未来。

古特雷斯最后警告:我们人类必须作出选择:是创造推动气候改善的临界点,还是冲向堕入气候灾难的临界点。

但坦率地说,基于当今世界的现实,基于一些国家的自私,我却无法有任何的乐观。

这个世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1.5度的控温目标,人类事实上已经失败;失败之后,未必就会是痛定思痛,可能是更高的气温,更多的灾难,更可怕的未来。

古特雷斯还说:“我们不能接受未来富人可以在空调中受到保护,而其他人却在不适宜居住的土地上受到致命天气的鞭笞。”

可悲的是,如果人类还是无动于衷,这就是未来的现实。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