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重启气候合作,有赖中美关系的大气候

时间:2023-07-19人气:作者:未知

社评:重启气候合作,有赖中美关系的大气候

来源:环球时报

7月1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中共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分别会见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此前一天,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与克里进行了长时间会谈,有媒体称双方谈了近12个小时,“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在相关会谈中,中美双方都展示出落实元首共识、妥善管控分歧、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发展轨道的意愿。尽管相关细节仍未披露,但中美这次“谈得不错”,是不少人的直观感受。


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

在两国关系处于建交以来最低谷的情况下,气候问题大概是中美可以“畅谈”的为数不多的领域之一。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特别是中美这两个大国合力应对。中美曾在2013年成立气候变化工作组,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在2014年、2015年分别达成两份联合声明,这一突破极大振奋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并最终促成各方达成《巴黎协定》。现在中美重启高层气候外交,并且有一个好的开端,值得珍惜。

中美在应对气变问题上不仅没有根本性矛盾,反而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为两国推进相关合作排除干扰。比起双方在减排方面的具体分歧,来自华盛顿内部的“政治气流”更容易产生颠簸,甚至把来之不易的合作局面掀翻。换句话说,中美在应对气变方面的合作,不可能作为沙漠中的绿洲而独立存在,它一定与中美关系的大气候息息相关。

现在的障碍主要有两个。一个就是美国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挑衅等行为,破坏了中美关系的大环境,势必影响中美气变合作。就在克里在华访问期间,美国传出我台湾地区副领导人赖清德8月份又要玩“过境”美国窜访的那一套,这无疑将对中美关系造成新的冲击。

另一个则是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美方心态不正确,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近日就克里访华表态说,“世界应该加紧鼓励,实际上是施压中国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来减少排放”,还称中国不要“以任何形式声称自己是发展中国家,来逃避应该承担的责任”。



沙利文

这些居高临下的话,在中国人听起来十分刺耳,却被很多华盛顿政客当成理所当然。作为气候变化问题最大的责任方,美国根本没有资格跟中国说这个话。美国不但不能做一个监督者或发号施令者,反而应该是一个被监督者的角色。一来是因为美国的历史总排放量和人均排放都是世界最高的,二来是因为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不负责任的表现。要说居高临下,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其他任何国家包括中国相对于美国都站在道义制高点上。

克里的姿态就温和一些,他表示,中美可以利用气候合作来重新定义两国陷入困境的外交关系,并在应对全球变暖方面发挥带头作用。中国对此是有共识的,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最近一段时间,世界多地出现极端天气,彰显气候变化问题的严峻性,这更要求中美以最大的诚意和紧迫感相向而行。如果把气候变化所有相关领域的合作都能打通,那么将形成中美一个全新的合作局面,这也会是中美共同向世界发出的强烈正面信号。

中国主动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所用的时间都远远短于发达国家,对中国来说是一场硬仗,但中国以强大的自驱力去推进,并将其当成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事。如果美国等所有发达国家都能向中国看齐,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那么气候变化问题就不会如此困难。就从兑现承诺开始吧,发达国家明确承诺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但目前融资总额不仅严重不达标,甚至还存在“掺水”“凑数”等问题。希望美国能早日补上这些欠账。

延伸阅读:

媒体:克里来华访问 中方外交辞令字字珠玑



解振华与克里

7月17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就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会谈的有关情况提问。

对此,发言人毛宁表示,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经中美双方商定,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7月16日至19日访华,中方将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的精神,同美方就气候变化的相关议题深入交换意见,携手应对挑战,增进当代和子孙后代的福祉。



毛宁

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曾多次访华。10年前克里作为美国时任国务卿访华,在他的任期内共八次访华,创下了美国国务卿有史以来最多的访华记录。而此次访华是他作为美国总统拜登任内气候特使的第三次访华。此前,他曾于2021年4月访问上海,于2021年9月访问天津。

美国气候特使克里前后访华存在温差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注意到,克里虽作为近期多次访华的美国高官代表人物,2021年与2023年的访问却存在温差。2020年11月4日,美国总统大选后第二天,美国正式退出《巴黎协定》。一个月后,尚未正式就职的拜登提前提名克里出任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紧接着2021年4月,克里访问上海。在特朗普政府发动对华贸易战与制裁战的背景下,克里作为拜登政府的特使访华,一度引发高度关注,外界普遍认为,他的到访或将释放缓和中美紧张关系的信号。

然而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在没有修正特朗普政府既有错误的情况下,进一步对中国发起了新的打压,让中美关系进一步滑坡。

时间来到2023年,克里再次到访北京,外交部的表述也出现了细微差别。

2021年4月19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应中方邀请,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于4月14日至17日访华。克里访华其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北京通过视频方式会见了克里特使,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同克里特使在上海举行会谈。会谈结束后,双方发表了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

而在7月17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毛宁的表述是,经中美双方商定,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7月16日至19日访华。

外交辞令,字字珠玑,一前一后的温差,可见中方态度。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美国需正视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引领作用

作为全球两个最大的清洁能源投资国家,中美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国作为有史以来最大的碳排放国,却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却出现态度反复,没有起到大国应有担当。特朗普政府在四年任期内,先后退出了包括《巴黎协定》和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十多个国际机制和机构,拜登则在宣誓就职后的几小时内连签17道行政令,重新加入了《巴黎协定》和世界卫生组织。

对此,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唐新华分析认为,从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的气候政策重心在于塑造美国领导力,争夺气候权力,构建绿色联盟,推进气候安全战略,重塑绿色规则。拜登政府积极与中国开展气候合作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于国内政治需要。2021年4月,拜登在就任美国总统后不久便急于借举办“领导人气候峰会”,快速提升美国在气候议题上的话语权,遂积极与中国展开气候问题对话;2023年下半年,美国政治周期再次进入大选季,拜登希望能够与中国达成一些气候合作成果。

美国虽然已经重返《巴黎协定》,但是却多次模糊协定内容,无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节能减排上取得的显著成就,甚至不惜试图将中国定义为“发达国家”。6月8日,美国会参院外委会单方面通过“结束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法案”,要求取消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在第二天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汪文斌指出,美国想把发达国家的帽子强加给中国,不是出于对中国发展成就的赞赏肯定,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要把剥夺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作为遏制中国发展的一张牌。

对此,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巴黎协定》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明确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义务。比如,发达国家应该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方面的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明确了2020年前每年拿出100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2020年之后还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支持规模。同时在有关“透明度”方面,要求缔约方报告各自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以及减排进展,但赋予了发展中国家适度“弹性”。

早在2021年,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就曾指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仅靠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努力是不够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我们言必信、行必果,有决心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争取做得更好。”

解振华同时指出,希望欧美等发达国家,按照《巴黎协定》的要求,正视其历史责任,率先大幅度减排,早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并落实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充足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的承诺。

过去十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和行动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根据初步核算,2022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2年下降36.7%,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7.5%,比2012年提升7.8个百分点。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同时,森林覆盖率也获得较大提升。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森林蓄积量194.93亿立方米,已超额完成2025年目标。



风力发电

气候问题是中美之间需要加强合作的共同议题。同时气候问题也被拜登写入了当初的竞选政纲,然而美方再三表示想围绕气候问题与中国深入交流,却没有放弃在各领域对中国的打压,本质上还是“竞争、合作、对抗”三分法。中方已经明确告诉美方,用这种方式去经营中美关系显然是行不通的,美国急需找到与中国正确的相处之道。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