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观澜|赖清德就职满月,尚未稳住阵脚

时间:2024-06-21人气:作者:未知

台海观澜|赖清德就职满月,尚未稳住阵脚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义伟 2024年6月20日,赖清德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一个月。

笔者的总体评价是,他尚未稳住阵脚。

一个篱笆三个桩。对于赖清德而言,台美关系、两岸关系、岛内政局就是他的三个桩。这三个桩,目前没有一个是稳的。


赖清德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满一个月 资料图

先说台美关系。

无论是台湾当局,还是美国官方,抑或美国在台协会,他们在公开场合提到台美关系时,都把“坚如磐石”挂在嘴边。

吊诡的是,即将于7月离职的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处长孙晓雅在6月14日主持任内最后一场记者会时,罕见地对岛内的“疑美论”发表了一番自己的看法。

孙晓雅认为,岛内的“疑美论”,应该是有人刻意散播错误和不实的信息,试图让台湾民众对美国的目标和意图感到困惑。这是让人感到不安的趋势,也是所有人都应该共同应对的挑战。

这应该是孙晓雅卸任前给台湾当局布置的最后一项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岛内绿营最大的媒体《自由时报》特意选在今天(6月20日)这个赖清德就职满月的日子,发表了题为《“显性”与“隐性”的“疑美论”》的社论。

该社论认为,“疑美论”有两种:一种是显性的,由红蓝白(即大陆的共产党和岛内的国民党、民众党)三股势力操纵;一种是隐性的,存在于普通民众中,对美国政府的对台政策感到困惑。社论建议赖清德当局,要打击显性“疑美论”,释怀隐性“疑美论”,“捍卫台湾这艘航母于不沉”。

关于“疑美论”,笔者在之前的评论中已经分析过。简而言之,过往很长一段时间,台湾人对于美国的承诺,是相信美国既有心也有力,但是现在,相信美国有心的虽然还有不少,但感觉美国“心有余力不足”的人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了。“疑美论”是美国实力削弱在台湾人心理层面的投射,根源在美国。赖清德当局打击也好,释怀也好,是除不了根的。

与怀疑美国相对应的,是岛内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大陆。他们相信大陆有能力处理两岸问题,必要的时候,大陆可以果断出手实现两岸的统一。


岛内越来越多的人怀疑美国相信中国大陆,图为中美国旗 资料图

这里面的关键词是“首战即终战”。这个概念被马英九反复提及,对台湾民众的影响力非常大。因此,台湾媒体在街头随机访问,假如大陆用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怎么办,有的台湾民众不假思索脱口回答“投降就好了”。

更关键的是,首战即终战这个概念,对台湾军方的影响,应该也是很大的。为此,赖清德日前在黄埔军校百年纪念典礼的讲话中,重批马英九的首战即终战是投降主义,要求台湾军方“绝不能敌我不分,也不能敌友不分,更不能接受‘首战即终战’的投降主义”。

总体而言,赖清德就职一个月,在两岸关系方面处处被动、左支右绌。这样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善。

关于岛内政局。一个月来,岛内政局的焦点,集中在“立法院”。国民党和民众党利用席次过半的优势,一举通过了一系列改革法案,试图夺回之前被削弱或被消灭的对行政当局的制衡、监督权。

由于“立法院”通过的法案必须经过赖清德同意、公布才能生效,因此,赖清德以及赖清德当局正通过各种手段阻挠法案的最终生效。

这场缠斗目前正在进行当中,最新的情况是,6月19日、20日、21日,民进党连续三天组织群众上街集会,抗议国民党、民众党扩张“立法院”权力损害台湾社会稳定。正值盛夏,台北时而艳阳高照、时而暴雨倾盆,被民进党动员来的民众苦不堪言。他们有的退场,留在现场的也在抱怨民进党提供的餐食不够丰盛,大热的天,送过来的是粥,连块肉都没有。


岛内政局的焦点集中在台立法机构 资料图

这样的内斗,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资源的内耗,也使台湾社会的撕裂更深、对立情绪更激烈。其根源有历史因素,也有赖清德个人的因素。台湾政界以及专家学者有一个共识,赖清德生性好斗,甚至被称为“斗鸡”。

今天(6月20日)的台湾《联合报》发表了题为《沉湎抗争的斗鸡“总统”,真的在乎人民吗?》的社论。社论认为:“赖清德口头上说要团结台湾、深化民主,但他的所作所为却是在激化对内、对外的对抗,甚至动员党员和群众上街抗争。从赖清德身上,人们见识到了比陈水扁更好斗的少数‘总统’。”

根据台湾相关机构发布的调查结果,赖清德就职一个月,支持度重挫10个百分点,支持者流失近200万人。这样的数据,一定是大大出乎他本人意料的。

那么,接下来,在台美关系、两岸关系、岛内政局三个方面,赖清德会有什么样的动作呢?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

王义伟,经济观察报部门主任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