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怎么样 碧桂园滨海城怎么样

时间:2023-08-04人气:作者:未知

海城怎么样 碧桂园滨海城怎么样

海城街往事

作者:郑琦

前言:

《海城街往事》一文曾荣获“东方小巴黎”哈尔滨市地名展播系列活动之“地名文化故事”优秀作品奖,并获得黑龙江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哈尔滨市民政局;黑龙江省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颁发的荣誉证书。因在此次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优异,于2017年12月27日,被授予“黑龙江省地名文化宣传员”光荣称号。

笔者以为我们每一个老哈尔滨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把我们所知道的哈尔滨地名故事讲出来,借《大话哈尔滨》这个网络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哈尔滨这座城市。知道每一条街,每一栋建筑背后的故事。让每一个人熟知属于他们的老城故事,更加热爱哈尔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海城街是哈尔滨市南岗区的一条南北走向,与主干道西大直街十字相交的百年老街,它南起马家沟河右岸,北至铁路街,路长1609米,宽10.5米。这条街始建于上世纪初,原为中东铁路枢纽城市哈尔滨新市街(“новый город”这是当时俄国人对南岗区的称谓)的一条次干道。

一 海城街的几种称谓

海城街建成之初曾用名技术街。早在上世纪初中东铁路绘制的《中东铁路附属地哈尔滨及其郊区规划图》中就规划并命名了这条街道,俄文的名称是“техническая улица”,汉译为技术街。据史料记载,海城街还曾有过另外两种称谓,分别是建造街和校尉街,但俄文的称谓一直没有改变。1926年,哈尔滨市政管理权被陆续收回,11月1日,哈尔滨特别市市政局成立,储镇为市长。1927年,由东省特别区警察总管理处处长金荣桂负责,组成街道更名委员会,对全市街道名称混乱,一街多名现象进行整改,技术街正式被命名为“海城街”。它是以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海城”为名的。

海城街这个街道名称,是最早出现在1927年月5月,东省特别区警察管理处编制的《东省特别区哈尔滨街市全图暨街道新旧名称对照表》中,首次在附图“东省特别区第一区警察第三署华文街市图”内用汉字“海城街”明确标出。

东省特别区第一区警察第三署华文街市图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932年日军攻占哈尔滨,2月哈尔滨沦陷。当年5月,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就提出了《大哈尔滨都市计划概要》及附图。1935年中东铁路出卖以后,日本人又获得了中东铁路附属地的经营权,对哈尔滨市城市建设进行了新的规划,新开辟命名了一些街道,也曾对一些街道名称进行了更改,但海城街街道名称没有改变。日本人还是沿用了俄国人对这条街道的最初称谓,在日伪时期出版发行的哈尔滨市街图中,或用日语片假名“チユホニ-チユスカヤ ウリツヤ-”(俄文技术街音译)来标注,或用汉字“海城街”称谓这条街道。

海城街当年虽说只是一条次干道,但因其地处中东铁路哈尔滨枢纽城市中心地带,沙俄外阿穆尔军区司令部和中国政府设置的督办中东铁路事宜公署,分别设在西大直街与海城街交口东西两个拐角处。临近外阿穆尔军区司令部街道两侧,多是外阿穆尔军区军官住宅,中东铁路护路军哈长绥司令部也曾设在这条街上。校尉街的称谓是否因此而得名不得而知。

二 老街居住过的知名人士

海城街是哈尔滨市形成较早的一条街道。1903年,中东铁路哈尔滨第一新哈尔滨小学(1-Я НОВОХАРБИНСКАЯ ШКОЛА)就开设在这条街上,相继开办的还有中东铁路警察学校(ПОЛИЦЕСКАЯ ШКОЛА)和商务学校(ТОРГОВАЯ ШКОЛА),校址在现哈工大建筑学院临近海城街一侧。

设在海城街上的商务学校

海城街也是中东铁路住宅区的中心,道路两侧建造了为数众多的中东铁路官房。除少数楼房外,多是呈现出浓郁俄罗斯庭院式住宅风貌的一层住宅建筑,这些具有典型俄罗斯寒带地区民居特点的建筑,坚固耐用、宽敞明亮,而且占地面积都很大,显示出当时铁路职工的居住状况和生活水平。对于解读哈尔滨市历史文化名城和花园街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海城街上现存的中东铁路官房,是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每一栋建筑,都与哈尔滨近代史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很多历史人物曾在这条街上居住过。

依据史料记载,中东铁路公司理事会秘书萨林;中东铁路公司理事会俄文秘书关鸿翼;俄国哈尔科夫帝国大学毕业,1906年5月入路,担任中东铁路医务处副处长、处长的 Сергей Иванович Петин / С•И• 佩廷;东省特别区地方法院院长刘长民;1903年5月1日入路,中东铁路管理局商务处处长 贵族出身的扎•维•斯拉乌达 / Захарий Викентьевичъ Слаута;北京俄文专修馆毕业。历任京东铁路车务副总管、中东铁路管理局副局长、局长的郭崇熙,以及1934年2月,哈尔滨日伪当局以“偷运机车”出境等罪名被驱遣回苏联的中东铁路管理局财务处长Н•Ф•库布里和机务处机车科科长В•Ф•拉夫洛夫等显赫一时的知名人物。

除此以外,曾经在这条街上居住过的还有中东铁路工程局总监工代办、1901年2月至1915年6月任中东铁路公司交涉全权代办 Е•В•Даниэлъ / 达聂尔;中东铁路公司高级官员,理事会理事长助理、代理副理事长 Геккер Анатолий Ильич / Г•А•葛开尔,以及臭名昭著的原阿穆尔总督 Николай Львович Гондатти / Н•Л•关达基,俄国十月革命前掌管俄国远东地区大权,后逃亡来到哈尔滨被中东铁路管理局长霍尔瓦特任命为地亩处处长。1924年10月3日,伊万诺夫就任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关达基与原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沃斯特罗乌莫夫、经济调查局局长米哈依洛夫一起被撤职看押。1925年5月9日,因侵吞路款一案被东省特别区法院公审,9月8日,由张作霖具保,东省特别区地方审判庭释放了被拘押的沃斯特罗乌莫夫和关达基等白俄要人。

关达基保释出狱后,长期居住在哈尔滨。1932年日本占领哈尔滨后投靠了日本当局,参加白俄事务局工作,1946年4月5日在哈尔滨逝世,葬于老墓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哈尔滨曾经有一条街道河图街(现哈药路)和南岗新马家沟区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三 关鸿翼住宅今犹在

1926年12月创刊,1954年2月终刊的《哈尔滨公报》主办人、社长关鸿翼也曾居住在这条街上,其住所至今保持完好。更可喜的是,设在斜纹街与水道街拐角9号(现道里区兆麟街1号)的《哈尔滨公报》报馆也被保留下来了。该报当年是得到中东铁路督办公署和地方当局的按月津贴,并同时用中俄文两种文字出版发行,是一份有着深远影响的民办大报。

关鸿翼 (1892年-1954年),字宾如,别名玉柯。沈阳市人。1911年9月,由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选送到哈尔滨中东铁路商务学堂留学的20名男学生之一,后又毕业于哈尔滨法政大学。他精通俄语及商业法律,被委任为中东铁路理事会俄文秘书。1925年,随中国官银号董事长等赴苏联、东欧及德法等国考察;翌年兼任哈尔滨自治临时委员会估捐委员会委员,还兼任哈尔滨长绥印花税处长,但主要精力办报,成为哈埠知名人士。1943年被任命为马家区区长。直到日本投降。1945年8月下旬,在苏联红军军事管制下,哈尔滨市政会成立,他就任副市长,他还曾经担任哈尔滨市新闻记者协会理事长等职,。1954年2月1日病逝。

关鸿翼在中东铁路理事会会议上(前排左起第二人)

四 李立三曾在此居住

1946年4月28日,东北民主联军解放哈尔滨。从此哈尔滨永远回到了人民手中,成为全国最早解放的城市。是年,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和东北民主联军的林彪、罗荣桓、彭真、高岗、陈云等高级领导干部来到哈尔滨,多数都集中居住在以花园街为中心的公司街、海城街、北京街的街道两侧那些仍然保持哈尔滨开埠时期新城住宅区基本原貌的中东铁路官房内。运筹建立了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并指挥了辽沈战役。

据李立三夫人李莎回忆录《我的中国缘分》书中记载,1946秋,李莎携女儿英娜(李英男)来哈时,李立三最初的住所就是在这条街与花园街的拐角处,而林彪则居住在与其隔街相望的另外一栋较大的中东铁路官房内。当时,除李立三一家三口人外,同李立三夫人李莎一起从莫斯科回来的林利(林伯渠的女儿)和孙维世(周恩来养女)以及李立三的警卫员和秘书,都居住在这栋使用面积并不是很大的房子里。1947年4月,李立三一家搬到南岗区铁岭街一座带有花园的二层小洋楼居住。

李莎、孙维世、林利、李英男在海城街住宅内合影

李立三在海城街居住过的中东铁路官房现状

李立三在海城街居住过的中东铁路官房现状

海城街是我熟知的哈尔滨开埠之初街道之一,这里也是我的同学、同事和世交居住过的地方,这里有我说也说不完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海城街的历史是厚重的,老屋与老街见证了哈尔滨城市的变迁,这里的建筑是构成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尽岁月沧桑,昔日的老街已是旧貌换新颜。2002年,海城跨线桥建成,海城街与道里区尚志大街连通,海城街现已成为连接南岗区与道里区的重要通道。

注:

文中所配图片,除已注明出处外,其余历史资料图片、照片均为作者收藏、拍照。

史资料图片、照片均为作者收藏、拍照。

作者简介:哈尔滨铁路局退休干部。现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哈尔滨市文物保护专家顾问组顾问。主要著述有《中东铁路与哈尔滨枢纽城市建设纪略》《中东铁路编年简史》。

来源:大话哈尔滨

标签: [db:关键词]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