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王婆”走红:年轻人的相亲需求有多大?

时间:2024-04-30人气:作者:未知

开封“王婆”走红:年轻人的相亲需求有多大?

接地气和真实,是“王婆说媒”这种看似传统的相亲方式迅速被年轻人认可的缘由。

记者|王仲昀

年轻人真的不爱相亲了吗?2024年春天,看过河南开封“王婆说媒”现场的人,也许会给出完全不同的答案。

从3月起,在开封万岁山武侠城景区,每天两场的“王婆说媒”已经成为了现象级节目。3月的每一天,都有成千上万人聚集到舞台下。

“不是《非诚勿扰》去不起,而是开封王婆更有性价比。”网友的玩笑话,某种程度上也说出了“王婆说媒”走红的关键点——真实。

“比起过去一些自带剧本的恋爱相亲类综艺节目,‘王婆说媒’的形式在走红之初显得更加真实。”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汶蓉近日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提到。

4月3日,万岁山景区发布公告称,“王婆扮演者”赵梅老师因健康原因自当天起请假一个月。18日,景区又发布公告表示,赵梅将在五一假期回归“王婆说媒”。在互联网的流量变幻面前,“王婆”究竟还能火多久,没有人能够预测。但是这一届年轻人对待相亲的态度,以及一些交友新花样,在当下值得关注。


上图:2024年3月28日,河南开封万岁山武侠城的王婆因为现场为年轻人说媒而走红网络,相关话题 “有点急事去趟开封” 也冲上了热搜。

王婆说媒,成败在“真实”

自从“王婆说媒”走红网络后,这个节目就成为游客到访开封万岁山武侠城景区最主要的理由。

王婆的扮演者赵梅,已经在景区扮演王婆6年。赵梅今年61岁了,长着一张方阔的脸庞。扮演王婆时,她化浓妆,粗眉红唇,头戴发髻,耳边别着一朵大红花,身穿古代服饰,深绿色的里衣和枣红色的外衫,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

在万岁山景区,有各类武侠主题实景演出。演员们大多穿着古装,有人站在路边和游客玩游戏互动,还有人在小广场表演相声、耍猴。一开始,“王婆说媒”只是景区一个时长10分钟左右的小节目。没有舞台,赵梅通常站在路边,唱首歌,或者说一段绕口令,给另一位扮演自己女儿的演员说媒。

2023年,景区开始给“王婆说媒”设置舞台。为了增加互动,赵梅尝试给游客相亲。一次节目结束以后,赵梅把男游客留在台上问:“有没有谈女朋友?”男游客表示自己单身。赵梅随即对台下说:“刚才相亲是假的,现在是真的,你们有没有喜欢这个男孩子的?”没想到,真有人举手了。慢慢地,节目从给一两个游客相亲,增加到三四个,时长也加到了1小时左右,上午下午各一场。

2024年春节后,舞台又搬了一次新场地。“王婆说媒”开始在网络上收获巨大流量。

在王婆营业的日子里,赵梅会在上午10点半笑容满面地登上舞台。舞台被装饰得很喜庆。顶部铺着红布,布上装饰着红花和同心结,两边还挂着大红灯笼。

相亲开始后,赵梅自称“干娘”,把台下的游客和粉丝叫作“我的乖乖”。对那些上台的女孩,她都称为“我家姑娘”,像丈母娘一样嘱咐“准女婿”,“要真心实意地对她好,一定不能伤害我姑娘”。

“我的平台不分贫富、年龄,就是想让大家高高兴兴地交朋友。”赵梅站在舞台上,介绍着“王婆说媒”的规则:自己随机选人,被选中的上台报出自己的年龄、所在地、职业,再说择偶的要求。台下的人符合条件、有眼缘就可以举手,为爱情争取机会。如果两人都有意,就现场添加联系方式,牵手成功。

节目走红后,赵梅每次看着台下的人积极举手,总是在强调:“是真心来交友的吗?认真交朋友的才能上来。”

整个3月,“王婆说媒”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热搜,“开封王婆”账号在一个月内涨粉600万。有女生登上舞台后,直接在围观游客中选中心仪男生:“我喜欢那个!”还有女生开门见山,说出择偶条件:“长得帅,有钱!”



清明假期,《王婆说媒》节目开场前半小时,现场已人满为患。

面对来相亲的年轻男女,赵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表演天赋和健谈的性格,在台上金句频出。“不去交往,你永远遇不到对的人。”“恋爱要冲动,交友要谨慎,婚姻要经营。”

除了现场促成姻缘,如今赵梅短视频平台粉丝组成的相亲群已经超过70个,每群500人,数字还在不断刷新。“王婆说媒”不光有热闹,也有实实在在的相亲结果。赵梅更被网友称为“月老手下的销冠”。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视频博主将相亲片段传到网络上,王婆的流量日益上涨的同时,有网友质疑,有些精彩互动,看上去像剧本设计。

起初,赵梅回应表示:“没有托儿,不是演的,没有任何的局,绝对不存在造假,营造现场效果,全都是我不认识的人,都是现场叫的人。”

但是事情很快超出赵梅的控制。3月30日,赵梅为一个四川女孩相亲。男子刘某被选中后激动地跑到台上。赵梅说:“我就喜欢这样的,为爱奔跑。”刘某表示,愿意为了女孩辞职,从郑州到四川发展。很快,刘某被扒出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在海外留学,看短视频才知道丈夫瞒着自己跑去相亲了。

3月31日晚,赵梅在直播中满脸愁容向网友诉苦。“我现在心神疲惫,我一个月瘦了20斤,说起来我都想哭。”“不管是直播带货还是自媒体,一定要尊重我的舞台。”“你们千万别给干娘弄什么剧本了,我就想保住我那舞台一方净土。”“有丈夫,有妻子的,别来这凑热闹了,把时间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经历过3月底那次意外,之后赵梅只能不断地朝台下问:“你们真的是来交友的吗?真心的才能上来。”又过了几天,景区直接宣布赵梅休假一个月。

接地气和真实,是“王婆说媒”这种看似传统的相亲方式迅速被年轻人认可的缘由。而一旦遭遇信任危机,这种线下陌生人之间的互动,也就失去了它最宝贵的价值。

谈到“王婆说媒”为何能吸引年轻人,刘汶蓉认为除了真实,“平民化”让人更有代入感。“以前的婚恋类综艺,嘉宾都是提前安排好,经过化妆、包装,难免有距离感。虽然‘王婆说媒’是陌生人相亲,但是那种热闹的氛围,有别于现实中大家非常理性的日常状态,反而有助于迸发出情感的火花。”

线上交友,主打“小而美”

“王婆说媒”走红后,许多网友感慨,这种直接的相亲方式在今天依然能够吸引年轻人。毕竟,年轻人的交友相亲方式近些年已经非常多样化。豆瓣写相亲帖、小红书发布相亲日记,甚至基金讨论区都变成了单身青年的网络相亲角。那些渴望婚恋的年轻人,没有放过互联网的每个角落。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用户已经突破3000万,更有超过半数的单身青年通过交友软件认识新人。

早在2011年,主打“陌生人社交”的陌陌,曾带给很多年轻人全新的交友体验。从2018年开始,“Z世代社交软件”井喷,在2020年迎来大幅扩张。今年30岁的李飞,就是在2020年开始尝试通过交友软件去认识更多异性朋友。

李飞告诉《新民周刊》,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线下交友的机会变少,身边的年轻同事开始频繁提到线上交友软件,他随即进行了尝试。

过去三年多,李飞在不同软件上“配对”过的异性,超过了两百人。一开始,对于使用这些软件的目标他并没有想太多。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这些软件会积极引导用户,营造出一种“缘分挡也挡不住”的氛围。“刚注册的时候,平台往往会把最好看的女生推给你,你配对的概率也是最高的,会让人觉得很上头。”

在李飞的观察里,从2020年至今,交友软件在身边同龄人中普及度越来越高。一方面,人们不再为展示自己的真实照片而害羞,对自我描述也没有以往那么尴尬;另一方面,在软件上能刷到更多自己的同学和同事。

至于不断涌现的交友软件,李飞觉得也愈发“小而美”,更加注重精细化。有软件专注互联网单身青年脱单交友,用户多为各互联网大厂程序员、工程师;还有平台主打名校交友,除了身份认证,还必须通过学历认证。在该平台上,学历本科及以上的用户达到了90%。

前不久,李飞在一款主打“女性友好”的软件上遇到了现在的Crush(心动对象)。他告诉记者,在这款软件上,即便互相配对,男性用户也不能主动向女性打招呼,只有女性能主动发起对话,“给人一种女性‘选妃’的感觉”。

在“配对”过一些女生后,李飞觉得虽然时常能够感受到“令人上头的缘分”,两人基于某些共同兴趣爱好能够彻夜畅聊,但如果真正发展成恋爱关系,走进真实生活,又很快发现在处理一些琐事时难以为继。对此,刘汶蓉曾在研究中指出,“当代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崇尚理性、竞争和工具化逻辑而缺乏情感、同理和对人际关系、家庭生活的关注”。

除了交友软件,互联网平台组织的一些交友活动,也让许多年轻人拥有了新机会。2021年,“95后”女生陆舟开始报名参加某平台的“48小时CP”活动。和交友软件根据算法提供的众多“配对”不同,平台方每次根据个人信息,只会安排一个匹配对象。

完成匹配后,平台专门有人负责将报名的年轻人们拉进一个微信群,在群里发布一些建议“48小时CP”去完成的任务,譬如给对方推荐自己最喜欢的歌、电影,或者讲一件最近发生的趣事之类。

“每次匹配完,会看到对方的微信头像、昵称和基本信息。有一个我看头像是一个黄头发非主流男生,就没加。我也遇到过我加了对方,但对方没加我。”陆舟告诉记者。

后来经过几次尝试,陆舟认识了一个男生。在微信上聊了三个月后,两人在线下见面,慢慢在一起。经过三年相处,他们决定在2024年下半年结婚。起初,陆舟只是觉得在“玩游戏”,没抱正经期望。对于这种交友方式,她甚至有点排斥。最终,她以这种“完全想不到”的方式走进了婚姻。


上图:2023年10月3日,河南省郑州市,假期期间一场线下相亲大会在商场内举办,52位单身男青年和35位单身女青年现场报名参加活动。

相亲仍然有市场

纵使线上交友软件花样众多,追求精细,线下传统的相亲交友在今天仍然有着稳定的需求。

2023年国内某知名婚恋平台的数据显示,相亲平均年龄在逐渐降低,“00后”人群第一次相亲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而“90后”在24岁左右。

作为长期关注当代青年婚恋状况的学者,刘汶蓉向《新民周刊》分享了她的最新研究。从2023年开始,刘汶蓉和团队成员在北京、上海和广州,针对21岁至40岁人群,分别做了800份关于青年人婚恋困境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样本中37.4%的人有过相亲经历。在已婚者中,这一比例达42.1%。另外,在有过相亲经历的人当中,60%对相亲表示中立,还有约30%持负面评价。

除了过去人们熟悉的婚恋网站,如今线下也出现了各种“相亲工作室”。“90后”徐安阳曾在2023年9月花费7000元,在上海报名了一家“相亲工作室”。当时工作室的“红娘”向他提供了一份合同,合同承诺会提供15名女生的基本信息。如果男方对其中的女生有兴趣,可以选择三位安排线下见面,但首次见面都得在工作室。

第一次,他和一位自称是护士的女生在工作室的房间见面聊天。没想到对方表示刚上完夜班,非常疲惫,不愿过多交流。徐安阳见状,无奈提前结束了聊天,联系方式也没有留。之后两次,和不同女生在工作室见面,双方聊得还算愉快,也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但后来每当他想以看电影或吃饭为由约女生见面,要么被各种理由拒绝,要么就没有回复。最终,徐安阳的三次机会用完,除了在微信上有聊天,并没有和这些女生有进一步交往。他对记者坦言,“感觉被套路了”。

“从我们的调查来看,自我结识婚恋对象仍是主流,占到样本82.6%。剩下17.4%的人群是经过他人介绍。”刘汶蓉告诉记者,在这17.4%人群中,还有一个现象格外引人关注——“父母和亲属介绍”的比例正在上升。

“一方面,当代年轻人越来越频繁提出‘断亲’的说法;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在人生大事面前,他们又对自己的父母亲属展现出更多信赖。要理解这种现象,还是得回到年轻人的成长环境。这一代人很多为独生子女,在现代社会中追求独立和自我,在精神层面感受到父母‘捆绑’带来的压力,渴望挣脱束缚;而在充满竞争压力的社会环境下,他们难以真正独立,特别是在物质层面,比如买房结婚和带娃方面,离不开父母亲属的支持,即对父母的工具性依赖非常高。所以出现了我们看到的这种纠结的状态。”刘汶蓉说道。

(文中李飞、陆舟、徐安阳为化名)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