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人气:作者:未知
男子杀人后潜逃9年,抛弃真实身份,与所有亲友断绝联系,以捡拾垃圾为生,最终仍难逃法网。8月4日,南都记者获悉,武汉市公安局黄陂区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在上级公安机关的全力支持下,将潜逃9年之久的公安部B级命案逃犯叶某贵抓获归案。
叶某贵被抓获
废弃拆迁房内发生命案
2014年7月3日10时,黄陂区公安分局接到报警,有人在前川街双凤大道一处待拆迁房屋内发现一具已经高度腐败的女性尸体,经法医鉴定为被勒住脖颈导致机械性窒息死亡。
分局组织精干力量成立侦查专班,全体参战民警以案发现场为中心全力搜寻破案线索。根据受害者的衣着特点,专班民警从海量的视频录像中找到了受害者6月7日凌晨出现在案发现场附近的身影,她的身边还有一名走路姿势略显怪异的可疑男子。次日清晨,可疑男子离开案发现场消失,而受害人再也没有出现。这名男子有重大作案嫌疑。
根据视频录像和可疑男子的外貌特征,专班民警在附近区域内对可疑男子的身份进行地毯式排查,最终于2014年7月12日从附近一工地工人提供的线索中锁定了曾有强奸、盗窃前科的叶某贵(曾用名陈某明)。
然而,犯罪嫌疑人叶某贵反侦察意识极强,自从离开案发现场后,便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事不宜迟,专班民警迅速将线索汇总,报请上级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叶某贵列为公安部B级逃犯。
嫌疑人多次捏造、冒用虚假姓名
“无论这个叶某贵逃到哪里去,我们都会把他捉拿归案!”9年来,案件专班先后换过3批侦查办案民警,但所有的办案民警都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早日将叶某贵缉拿归案。
叶某贵逃窜后的每一年,专班都会召开案件研判会,部署侦查抓捕工作。专班民警重点围绕犯罪嫌疑人叶某贵的社会关系,先后辗转广东、河南、安徽、四川、重庆等省市和武汉、黄冈、恩施、随州、孝感等湖北省多个城市,多次在叶某贵的亲友所在地附近蹲守,但是叶某贵与所有的亲友都断绝了联系。
曾是第一批专班成员的退休民警徐友宝回忆,嫌疑人叶某贵十分狡猾谨慎,戒备心极强,具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和生存能力,基本上是靠“走一路,玩一路,骗(盗)一路,再寻找另一路”的方式来生存并逃避公安机关的抓捕。
虽然一直没能成功抓住叶某贵,但是民警逐步摸清了嫌疑人社会关系,掌握了嫌疑人曾多次捏造、冒用虚假姓名的情况,对嫌疑人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性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流浪拾荒男子怪异走路姿势引起民警注意
7月21日,案件出现一线转机。根据上级公安机关在命案积案攻坚工作中提供的线索,分局掌握到孝感市某地一流浪拾荒男子与犯罪嫌疑人叶某贵存在相似体貌特征,立即召集命案专班,利用现代化刑侦破案技术,对该流浪拾荒男子开展集中研判比对工作。
经研判分析,民警发现该流浪拾荒男子与叶某贵仅有一定的相似度,无法准确判断是否为同一人。但是本着不放弃任何一条线索的原则,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刘颖自告奋勇,带领民警吴文春简单收拾行李后,直奔该流浪拾荒男子活动区域,暗中开展调查。
嫌疑人
“一定是他!”虽然该流浪拾荒男子面貌、体型都和叶某贵有着较大区别,但是他略显怪异的走路姿势一下子击中了民警尘封已久却又无比深刻的记忆。结合该男子独来独往几乎不与外界交流的生活习惯,民警确定该流浪拾荒男子就是专班苦苦寻找了9年的叶某贵。
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副大队长刘颖紧急呼叫增援,冷静结合该区域地形、人员、治安状况等特点,因地制宜制定了兵分四路的严密抓捕计划。两组警力在嫌疑人叶某贵可能出现的路口进行蹲守,另外两组警力则在他经常活动的区域隐蔽埋伏。
“警察,不许动!”7月25日19时,叶某贵推着自行车拾荒归来,出现在民警吴文春所在的抓捕小组视野范围内,立刻被等待已久的专班民警牢牢控制。当晚,专班将嫌疑人叶某贵押解回汉,分局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赶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现场组织指挥突审专班有序开展审讯工作。
DNA比对确定身份9年逃犯终伏法
审讯期间,嫌疑人叶某贵负隅顽抗,始终以警方抓错人等借口拒绝配合调查。民警连夜采集他的DNA送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检测,DNA检测比对结果显示生物信息吻合,叶某贵身份确定,容不得他再有半点狡辩。
经过锲而不舍的政策攻心、亲情感化,犯罪嫌疑人叶某贵心理防线最终溃败,如实供述了2014年6月7日晚,他因酒后与受害人发生争执,进而发生肢体冲突,最终将受害人杀害后潜逃的犯罪事实。
警方对叶某贵进行审讯
据叶某贵交代,9年逃亡生涯中,他始终游走在社会的最底层,从来不敢与家人联系,与他人交往过多。期间,他改名换姓躲藏,虽然抱有一丝侥幸,但内心深处早已放弃了抵抗,只是没有勇气主动投案自首,只等民警找到他,结束这暗无天日的生活。
但是,心存侥幸的叶某贵认为自己的容貌发生了改变,嘴角的明显疤痕被时间磨平,体重增加,长胖了很多,加上刻意蓄发留须,这才在面对审讯时负隅顽抗,试图继续伪造身份逃避审讯。然而铁证如山,尽管叶某贵百般抵赖,最终等待他的仍然是法律的严惩。
目前,犯罪嫌疑人叶某贵已被黄陂公安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采写:南都记者 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