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1人气:作者:佚名
(原标题: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外交部:已向日方提出交涉)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乌元春】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1日配合靖国神社开始的春季例行大祭,以“内阁总理大臣岸田文雄”的名义供奉了被称为“真榊”的祭品。
汪文斌
在4月21日举行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就此事表示,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工具和象征,供奉有对那场侵略战争负有严重罪责的14名甲级战犯。
“中方坚决反对日方有关靖国神社的消极动向,已向日方提出交涉。”汪文斌强调,中方敦促日方切实信守、正视并反省侵略历史的表态和承诺,彻底同军国主义切割,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延伸阅读:
媒体:美国企图将G7打造成遏华平台 日本积极充当马前卒角色
七国集团(G7)外长会议18日在日本长野县轻井泽闭幕,七国外长在当天发表联合声明。外界注意到,这份声明中涉华篇幅相当之高。七国在声明中称“确认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并对东海、南海、涉疆、涉藏等问题表明关切,敦促中方确保透明、可预测、公正的营商环境”。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18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七国集团外长会无视中方严正立场和客观事实,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恶意污蔑抹黑中国,有关声明字里行间充斥着傲慢、偏见和反华、遏华的险恶用心。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并已向会议主办国日本方面提出严正交涉。
据外交部官网,19日,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约见日本驻华使馆首席公使小泉勉,就七国集团(G7)外长会涉华消极动向向主办国日本方面提出严正交涉,表达严重关切和强烈不满。
外交部为何重点“敲打”日本?这是因为美国企图将G7打造成遏华平台,而日本积极充当马前卒与帮凶的角色。
事实上,本次G7外长会议,日本作为主办国,本就想抓住这次露脸的机会提升国际影响力。因此日本就希望尽可能协调各成员国诉求、对外展示团结形象,以此来凸显自身的国际地位和地区主导力。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去年年底出台的“国家安保三文件”中,就渲染称中国是“迄今以来最大的战略性挑战”,此次在G7的平台上,日本再次炒作所谓“中国威胁”,就是夹带私货,希望西方国家能够在涉华议题上与其表现一致。
外界注意到,日本外相林芳正在首场正式会谈中多次释放G7要“团结一致”,“展现强有力意志”等信息。但在国际舆论场上,G7“貌合神离”却成了外界最大的感受。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指出,G7已从过去的国际合作范例,成为充斥地缘政治分歧的“地雷区”。
比如,在G7气候、能源和环境部长会议16日发表联合声明中,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称,福岛核电站退役工作包括核污染水排海方面的稳步进展将受到欢迎。德国环境部长莱姆克则作出反驳,表示尊重日方在福岛核事故后所做的努力,但不欢迎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
外界还注意到,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访华回国之后,多次发表涉台立场的言论,并强调欧洲要“战略自主”,这显然也与美方想要达到的利益不符。而法国外长科隆纳在本场外长会议中态度也十分微妙。
在科隆纳与林芳正的双边会谈中,林芳正强调“鉴于当前安全保障环境严峻,欧洲与印度太平洋的安全保障无法分开谈论”,柯隆纳则在回应中强调“尊重基于法治的国际秩序至为重要。”此外,法国外长科隆纳强调法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没有改变”。
G7会场
不过,在另一些问题上,G7国家还是保持了态度一致。联合声明称,同意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并将持续向乌克兰提供援助,还将加强协调,以防止第三方向俄罗斯提供武器。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日前单独就俄乌议题表态。他表示,乌克兰问题是G7面临的最直接挑战,G7各成员国致力于加强对俄罗斯的制裁,协调并充分执行这些制裁。在会议举行期间,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8日与布林肯举行会谈,确认为5月七国集团首脑会议(G7广岛峰会)的成功而开展日美合作。岸田表示“希望日美尽力维持基于法治的国际秩序”,布林肯回应称“将继续为峰会的成功作出努力”。
布林肯和岸田文雄
值得注意的是,两人还就日美安全保障合作交换了意见。布林肯表示希望进一步强化同盟威慑力和应对能力。
结合本次G7外长会议中的涉台内容来看,美日实际上就试图将欧洲地区问题与本地区混为一谈,并图谋借助G7平台在亚洲制造冲突和危机。
在今天(19日)举行的外交部记者会上,汪文斌再次强调,以分裂世界为代价的所谓团结是危险的。当今世界不需要由一个国家发号施令的“G1”,也不需要什么“价值观同盟”,世界需要的是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价值观、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相互尊重,在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的基础上团结合作,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他还强调,台海的真正现状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割,一边声称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一边把中方反对“台独”分裂说成是在改变台海现状,这实质是纵容“台独”挑衅,阻碍中国统一,制造和平分裂,这完全背离一个中国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