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4人气:作者:佚名
中国元首再次强调要扣好中美关系的“第一粒纽扣”,图为中美国旗
直新闻:在这次中美元首通话中,习近平主席提出战略认知是中美关系的“第一粒纽扣”,您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庚欣:习近平主席在这次通话中,首先对这半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做了一个全面评估:既有积极进展,“止跌企稳”的态势已经形成,但也有一些消极因素的增加,需要引起双方重视。针对这种新的中美关系发展状况,习主席再次强调要扣好中美关系的“第一粒纽扣”,也就是要解决好相互的“战略认知”或者叫“基本定位”的问题。
如果说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前50年和后50年世界“最重要的事情”,那么,在中美关系相处之道中,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相互的战略认知和定位的问题,也就是中美到底是对手,还是伙伴,这是一个根本的、管总的问题。这是一个“纲”,纲举才能目张。如果把对方视为最主要竞争对手、最重大地缘政治挑战和步步紧逼的“威胁”,必然导致错误的政策、采取错误的行动、产生错误的结果。有时,一个小小的“气球”也会惹出天大的麻烦。
中美两个大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不同,中美之间有差异、分歧和纠纷,这是所有国家之间都会发生的正常现象。但是。今天中美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并不是因为中美之间真存在根本的、非要对抗的利害冲突,而是主要在于美方对中美关系有误判,对中国发展有误读,对中美两国人民和整个国际社会有误导。根子在于美国霸权的焦虑和膨胀的交织,美国战略实力与目标的错位,美国对时代及世界未来的误读。可是,历史的安排是:中美这样两个大国,不能不来往、不打交道,更不能冲突,两国元首这次的通话也表明,中美不能“脱钩”,也不能对抗,只能沿着稳定、健康、可持续的道路向前走,而不能走回头路。
必须指出,中美正确的战略认知和相互定位,是建立在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现实基础上的,中美有76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和累计2600多亿美元双向投资,有284对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关系,最多每周300多个航班和每年500多万人次的相互往来。这是18亿中美人民共同绘就的宏伟画卷。不论形势如何变化,中美和平共处的历史逻辑不会变,两国人民交流合作的根本愿望不会变,世界人民对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普遍期待不会变。
所以,中国和美国只能共同端正战略认知,这是中美关系的基本定位,是中美关系的现实本质,也是中美相处之道的根本所在。今天,在全球范围内要扣好的“第一粒扣子”是中美正确相处之道,而中美相处之道要扣好的“第一粒扣子”就是相互的战略认知和基本定位。
中国元首明确提出中美关系的三条原则,图为中美国旗
直新闻:这次习近平主席还提出了“和为贵,稳为重,信为本”的重要原则,您怎么解读?
特约评论员庚欣:我认为这是习近平主席第一次这样明确地提出了中美关系的三条原则,具有总体的涵盖性和具体的针对性,可以视为今后一段时间中美关系发展的总方针,而且也概括了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思路。
所谓“和为贵”,就是中国政府不断强调、美国政府也高度认同的:我们双方不能冲突。中方提出的是三点倡议,即“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相互尊重是基础,和平共处是底线,合作共赢是目标。总之,就是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双方也都希望“斗而不破”,都希望“以和为贵”,而不是“以斗为贵”,这就是“和平高于一切”,和平是大道理,大道理要管小道理。
所谓“稳为重”,其实有两层涵义:第一就是无论中美关系处于怎样复杂的状态下,都需要双方保持高度的战略忍耐力和宽阔的相互谅解力,“稳字当头”以稳为重。中美由于“力量的相对均衡、利益的紧密依存、风险的高度共有”,以及双方“元首引领的成熟智慧和定力”,都为这种“相忍为世界,相忍为人民,相忍为和平稳定发展”的战略忍耐力奠定了基础。“和为贵”,必须有这一点作为基础性的铺垫。
第二就是要解决好“稳中有进”“以进促稳”的机制建设,比如最近一段时间,体现最突出的就是中美都在积极落实构建“对话机制”的方针,其实中美相处之道无论是“稳”还是“进”,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对话”。在特朗普上台前,中美已经有近百项对话机制。而且应该说是富有成效的。拜登上台之后,本以为他会恢复过去奥巴马政权极力支持的“中美对话不对抗”的基本原则,但步子走的还不够快。好在最近这段时间以来,中美高层对话等全面展开,美国财长耶伦等又将陆续访华,而且各种工作组等对话机制也在建构、完善之中。这就使得“稳中有进”“以进促稳”中美相处之道可持续地落到实处。
所谓信为本,就是指信用要重于一切,这在今天的中美相处中可能是最现实、重要的,中美无论是为了“和为贵”,还是要做到“稳为重”,最终要落实在“诚信为本”这个基本原则上,这是最根本的中美关系相处之道。人与人相处是“信为本”,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相互的基本信任,那么“和为贵”、“稳为重”就没有了基础,就会成为空泛之谈,没有意义。中美之间的相处之道也就不能真正落实。
“信为本”是最根本的中美关系相处之道,图为拜登 资料图
作者丨庚欣,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编辑丨张思南,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