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0人气:作者:未知
武汉十大名点小吃介绍
1、热干面
热干面在武汉家喻户晓,也是武汉的代名词,“全国都为热干面加油的鼓励,让热干面名扬天下。
故事渊源:
武汉热干面源于1930年汉口长堤街蔡林记面馆,创始人蔡明玮,有一天面条采购多了,他担心面条过夜变质,就用开水烫熟摊凉,不小心打翻了麻油瓶,他顺手用麻油将面拌匀,第二天用滚水烫热,加上调味料,顾客吃了赞不绝口,热干面由此而来。
2、三鲜豆皮
豆皮是武汉小吃符号,口感层次丰富,形似金色方块,喻意吉祥。
故事渊源:
在武汉,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历史最为悠久,也最负盛名。老通城是创办于1931年的老字号,老通城豆皮具有“皮薄色艳、松嫩爽口、馅心鲜香、油而不腻”的特点。1958年4月3日和9月12日,毛泽东主席先后两次来到老通城品尝了“三鲜豆皮”,留下了“国营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教导。现今,三鲜豆皮已经成为了武汉人过早的主打品种之一。
3、面窝
面窝选用优质大米,磨成糊状,炸制金黄色,口感酥脆,是一道色香味俱佳且武汉独有的传统小吃。
故事渊源:
相传清光绪年间,汉口汉正街集家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名叫昌智仁,他请铁匠打制一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炸,很快就做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人们觉得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称之为面窝。
4、鲜肉汤包
汤包是武汉的小吃名片,制馅讲究,选料严格,皮薄如灯笼,汤汁鲜醇,味美爽口。
故事渊源:
“四季美”汤包馆创立于1922年,经过四代技艺传承,四季美将起源于淮扬的汤包进行了本土化改良,独特的风味引得四方宾客纷纷慕名前来。1958 年 11 月至 12 月,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在武昌召开。会议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曾多次品尝四季美“汤包大王”钟生楚师傅制作的汤包,倍加称赞,还亲自到厨房接见他。
5、鲜鱼糊汤粉
鲜鱼糊汤粉是一道武汉传统特色小吃,鱼米合烹的代表,吃一碗鲜鱼糊汤粉,感受千湖之省和百湖之市。
故事渊源:
田恒啟糊汤粉起源于1924年,创办人为了体现“吃鱼不见鱼”的特色将鱼彻夜熬煮,熬得骨化肉碎,又加入大量胡椒遮掩腥味,考虑到顾客多是在码头上做搬运工的苦力,为了抵饿,再加上生米粉起糊,起稠。冬天的早晨,苦力们吃上一碗带点荤腥的、热呼呼、辣呼呼,又能暂时顶饿的稠稠的糊汤粉,也算是一种享受。
6、蛋酒
蛋酒在武汉“过早”圈出镜率很高,往往是热干面、豆皮、油条的“最佳搭档”。清甜解腻,深受人们喜爱。
故事渊源:
武汉早点丰富,早期一些聪明的武汉人尝试将米酒与鸡蛋混合制成一种新的饮品,既能搭配热干面,又能提供丰富的营养。经过多次尝试和改进,成了现在的蛋酒,进入武汉街头巷尾。
7、腊肉豆丝
腊肉豆丝融合了腊肉的香醇和豆丝的清爽,口感丰富,层次分明,是湖北农家的独特小吃。
故事渊源:
腊肉是农历新年必备的食材之一,人们用新鲜的豆在湖北的农家,丝与腊肉搭配,形成了这道美味小吃。每到重大节日,农家的桌上都少不了腊肉豆丝,传承着乡村的味道。
8、糯米鸡
糯米鸡,外表金黄,凸凹不平,形如鸡皮,故而得名。外层焦脆内里绵软,米香伴着肉香,是一道具有武汉本地特色的风味小吃。
故事渊源:
糯米鸡在武汉约有100多年的历史。相传民国初年,一个姓张的商家,在汉口汉正街上开了间窄窄的门面做熟食生意,经营的品种有炸面窝、糯米包油条、豆腐脑、洑子酒。盛夏的某一日,天已煞黑,准备打烊,但蒸熟的糯米没卖完。生性节俭的老张就把剩下的糯米在手中团一团,放进炸面窝的油锅中炸,吃后发现这个“油炸糯米坨坨”还蛮好吃,于是老张灵机一动,就把它当早点卖。
9、重油烧麦
重油烧麦,选用糯米和多种配料,经过精细的加工后,呈现出饱满的外观和丰富的口感,是一道武汉特色传统小吃。
故事渊源:
烧麦是一道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名点,全国各地都有。相传元代有哥俩卖包子,弟弟捎带卖个开口的包子,取名“捎卖”,后来演变为烧麦。武汉的烧麦以顺香居口味为最,后经严氏改良后更适合大众口味。
10、糯米包油条
糯米包油条是一道融合传统与创意的武汉特色美食。武汉位于江南偏北,民众多爱米食但不排斥面食,大众的油条被包上一层厚厚的糯米饭,外香甜软糯,里香酥脆爽,无不体现了武汉人的包容性。
故事渊源:
糯米包油条的创意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早餐文化,相传在古代,人们为了方便携带和食用,便将糯米饭包裹在油条中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道美食逐渐流传开来,成为武汉人喜爱的特色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