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其两端而竭焉的解释(叩其两端取其中)

时间:2023-05-29人气:作者:佚名

叩其两端而竭焉的解释(叩其两端取其中)

  “叩其两端而竭焉”的解释: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叩其两端而竭焉”出自《论语·子罕》,本篇共包括31章,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

  “叩其两端而竭焉”原文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叩其两端而竭焉”翻译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叩其两端而竭焉”注释

  (1)鄙夫:孔子称乡下人、社会下层的人。

  (2)空空如也:指孔子自己心中空空无知。

  (3)叩:叩问、询问。

  (4)两端:两头,指正反、始终、上下方面。

  (5)竭:穷尽、尽力追究。

  “叩其两端而竭焉”赏析

  孔子本人并不是高傲自大的人。事实也是如此。人不可能对世间所有事情都十分精通,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但孔子有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就是“叩其两端而竭”,只要抓住问题的两个极端,就能求得问题的解决。这种方法,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思想方法。

叩其两端而竭焉的解释

  《论语》创作背景

  《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论语》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标签: 两端  原文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