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孩子遵从社交规则。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妨制订明确的交往规则,要求孩子遵从。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餐桌上,不必每一次都把孩子爱吃的东西全留给他,而是适当地分给其他家人,然后告诉他:好东西人人都喜欢,所以大家要公平地、轮流地享用,不能够一个人独占。久而久之,孩子在与父母交往过程中习得的社交规则,能被他逐渐内化形成巩固的能力后,再运用到和同伴的交往中。
2、创造具体的情景锻炼交往能力。父母还可以做的是创造一些具体活动,吸引孩子们走到一起共同活动。交往需要情景,对孩子而言,交往的最好前提是共同做某项彼此都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妈妈可以准备一些沙包,教孩子们做丢沙包的游戏,或者在家中举办小小晚会,邀请左邻右舍的小朋友一起参加。尽管孩子在幼儿园或在学校能够获得机会和同伴交往,但父母还是不妨自己再创设一些活动,观察孩子与同伴交往的特征如何,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交往能力的培养。
3、引导孩子体察他人的情感变化。在同伴交往中,对他人情绪的正确感受和积极反应是交往的基础。教孩子敏感地判别他人的情感变化,是父母应当重视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看 电视 、游戏等方式,教孩子观察人的各种情绪变化是如何通过脸部表情以及肢体动作来表现的。还应注意引导孩子学会思考自己的行为对他人会造成什么样的情感变化。可以多问问他:如果你是别人,这时你会怎么想?是高兴还是生气呢?
4、给孩子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要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尽可能做孩子的朋友,培养孩子爱说话、敢说话的性格。家庭大小事尽可能让孩子参与讨论,尤其是涉及到孩子的问题,应多听听孩子的意见。这样有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大胆地与人交往,品尝与人和谐交往带来的种种乐趣。
5、培养孩子具体的社交方法。社交能力是在孩子与他人、尤其是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获得的一种能力,所以想要让孩子获得社交能力,家长要教给孩子具体的社交方法。尤其是让孩子学会以他人能接受的方法获得想要的东西。比如,当孩子想要加入其他人的游戏时,可以教导孩子友好地向别人发问:“我可以参加你们的游戏吗?”“我想和你们一起玩,可不可以?”当孩子与别人争抢玩具时,父母要耐心引导,陪孩子一同想出更好的办法,学会说服别人与自己分享玩具。另外,教孩子用文明语言与他人交流。如“谢谢”、“不客气”、“对不起”、“行吗”、“你先玩,我后玩”等语言,使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待人热情主动,逐步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交朋友。
6、创设情境、提升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获得提升的。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多种社交机会和条件。家长首先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串门,或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家里玩;当交往的机会到来时,家长要学会藏在孩子的身后,而不是冲在孩子的前头。比如,家里来了客,要让孩子参与接待;有机会也要适当地带孩子参加各种聚会,让孩子与不同的亲戚朋友交流;玩耍购物时,让孩子试着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让孩子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学会与他人正确地相处。
7、及时赞美,巩固社交能力。赞美如同阳光。面对孩子正确、积极的人际交往行为时,我们要充满激情地给予赞美。如果能够加上肢体语言就更棒了。亲一亲,摸一摸,抱一抱等。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明白什么行为是对的,并不断加以巩固和延续。
8、要牢记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要教孩子先学做人,后成才,一定要先育德为先;要关注孩子身体健康;要教育孩子一定要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不能单纯用金钱去奖励;长大要为国为民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