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7人气:作者:佚名
1、你知道端午节要做什么吗
2、北方端午节吃什么菜,你知道吗?
3、端午节的六个别称,你知道哪些?
4、端午节的端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5、你知道鄂州端午节习俗吗
6、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端午节作为历史上最传统的节日之一,在广阔的土地上,民族众多,端午的故事流传已久,那么在端午节这一天要做什么吗?除了熟知的吃粽子赛龙舟之外,本期的老黄历带大家一起来看看端午节要做什么?
佩豆娘:是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类似步摇,用艾叶搭配纱,编制出各色人、物,栩栩如生,十分精巧。
画额: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那时人们认为可驱避毒虫。
避五毒: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认为这个日子里要小心,免得惹上灾厄。
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佩长命缕: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是用五色丝线编制而成。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在我国受制于南北因素的影响,不同时节的生产品种都是不同的,首先就造成了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即使在中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上除了必不可少的粽子之外,南北方吃的的菜都是有所不同的,今天就要介绍端午北方吃什么菜。
五毒饼,端午节前后,不少食铺会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实际上,五毒饼就是玫瑰饼,只不过其最外一层的酥皮儿上印有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这“五毒”的形象罢了。五毒饼是北方端午节特有的节令食品,初夏时节正是毒物滋生活跃的时候,因此古人会食用“五毒饼”祝愿消病强身,祈求健康。
大蒜蛋,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黄鳝,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打糕,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面扇子,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每到端午时,就已经是临近夏至了。这时节旭日升得早、夕阳落得迟,白天很长,进入仲夏之日,这是端午节。因为古人认为“五”为毒数。所以午为毒时。所以到了端午时,总是要做一些驱邪消毒的事。端午节还有六个不一样的别称,你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到农历小知识看看吧!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别称。
端阳节:五月正是仲夏,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
解粽节: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有“解粽节”之称。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农历五月初五就到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了,虽然关于端午的由来甚至在叫法上都有着许多种说法,但是这一天我们的习俗都是大同小异的。那么每年都有的端午节,关于它的“端”是什么意思,你都了解吗?
端午也称端五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端”是开始的意思。《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
古人常把“五日”写成“午日”,所以,“端五”可以写成“端午”。到了唐代,因唐玄宗是八月五日生,为避“五”字讳,由当时的宰相宋璟提议,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因古人又常把“午时”当做“阳辰”,于是端午又可称“端阳”。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鄂州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向来是旅游的好去处,但你知道鄂州的端午节同样很热闹吗?那么,就让老黄历带大家了解,鄂州端午节习俗,体会鄂州淳朴的民风与习俗吧。
鄂州百姓为了表达对屈原的敬仰与怀念之情,还在各地修建了一些建筑物,供人们祭祀纪念。史载,明正德年间,副使恽巍在西山绝顶(现西山松风阁北面)建望楚亭一座,取屈原诗“乘鄂渚而反顾兮”之意。后毁重建,以示对屈原的怀念。
因受时代和地理环境变迁的影响,鄂州地区端午节有些习俗消失了,如喝雄黄酒,当代人知道有毒副作用后,不再饮用了,有的习俗则保留了下来,沿袭了几千年。在华容一带,出嫁之女,此日要回家探望父母;各地有吃粽子、咸蛋的习俗;临江还有用独蒜及艾叶煮蛋吃的风俗;食品店用木模制作并售卖芝麻糕和绿豆糕等食品。
龙舟竞渡要在农历五月初三至初五举行。龙舟按地区分白、黄、红、青四色,约百余只,各船桨手(又称“桡子”)均着龙舟本色服装及头巾。水面上,百舟竞发;湖岸上,观者如潮,气氛热烈。获奖物品多置于彭家山、九曲亭及魁星阁等处。
端午节后,人们将艾叶剪短泡入温水盆内,用水给小孩洗澡,据说可以祛痱止痒。
清光绪《武昌县志》载,鄂州端午节习俗还有“俗谓初五为小端阳,十五日为大端阳”。农历五月十五至十八为大端午节,有放神船的盛举,俗称“茅船会”。神船俗称茅船,下面用旧木船底做神船底,上扎2层楼阁,飞檐翘角;前扎龙头,后扎凤毛,中间扎有金花圣母等数十尊神像,神像着绣花缎子衣服,戴的耳环系纯金制成(船放入大江时,衣服、耳环都取下来,次年再用),神像栩栩如生。
在梁子湖区沼山镇,还有穿花龙舟表演习俗,2009年开始,曾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龙舟大赛活动,获得金奖和银奖。
端午节的别称端午节别称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端午节习俗端午节的习俗作文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端午节的习俗图片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有什么习俗端午节习俗作文端午节习俗图片端午节习俗英语端午节习俗英文端午节习俗的作文关于端午节习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