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新节,侗族的传统节日(侗族过什么节传统节日)

时间:2023-09-08人气:作者:未知

吃新节,侗族的传统节日(侗族过什么节传统节日)

文章目录:

1、吃新节,侗族的传统节日

2、侗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之祭萨节

3、侗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之朝龙节

4、盘点:侗族传统节日文化大全

5、侗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之侗年

6、猜你喜欢:

1、吃新节,侗族的传统节日

侗族文化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最具色彩。侗族的节庆丰富多彩,保留着从古代流传至今的文化习俗,它向人们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更是一种继承与发扬,不忘本的精神。那么,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最具色彩的侗族的传统节日吃新节。

简介

侗族节日以侗年最为隆重,其次是一年一度的吃新节。亦称“新米节”。“吃新节”是侗族古老的传统节日。盛行于南北地区,各地吃新节的时间和仪式虽不尽同,但不同的形式,共同体现了侗家人虔祭祖的心理。吃新节不公是祭祖节,也存在着农事丰庆的复合内容。

北部地区

北部地区,有些村寨以农历六月交小署后的第一个“卯”日为“吃新节”,有的则在七月“寅”或“卯”日举行“尝新”仪式。过节之前,由家族中的妇女依长房二房的顺序排列到河边将竹筒、水桶、粽粑叶、干蕨菜、糯米、高粱等物洗净。回家将蕨菜、糯米、高梁与盐巴拌匀腌入坛中备用,并用刚从井里担来的“新水”泡糯米蒸熟酿制甜酒。这天宴食以鱼为菜肴,还炖一鼎罐不放盐的包谷和瓜菜。

节日那天,火塘边的方桌上摆着满盛糯米饭的长凳,饭上盖四张云南叶(接骨丹),桌边置一长凳,凳上按一定距离给各房摆若干张云南叶。叶上放一堆糯米饭。并加三节未出穗的禾苞和四尾鱼,两碗煮烂的瓜菜和两碗甜洒,以及干蕨菜拌和糯米、高粱制成的腌菜。旁边放上一双实心竹制的新筷子。摆放完毕,开始祭供祖先,先由年龄最大者烧香化纸祈祷祖先英灵。品尝各种饭菜,接着,按各房长次的顺序入席吃祭供的新食,共同祭祖宗。

南部地区

南部地区吃新节,有的在六月十二,还有的在七月初二、初四、初七和七月十四,以及八月初一等不同日子。从江的侗族吃新节多在七月上旬或中旬。前一天,由妇女们到河边将炊具洗净。席上的菜肴以鱼为主,筷子全是以山上刚砍来的实心竹所制,并以未出穗禾苞或用笋壳叶包成的糯米饭表示新米饭祭祖先。房屋门一律敞开,以让祖先英灵同来吃新,凌晨天未亮时,走廊上香烛灯米通明,全家晨宴祭祖。宴罢,男人们便去宰牛备为待客荤菜。敞门待祖习俗反映了古人在节后中的幻觉心理所产生的祖公门现象。

吃新节的庆贺活动,有对唱大歌、斗牛等,但从江县的岜扒寨有支侗家人为纪念其祖上迁徙的辛酸,于半夜里打着火把,背着行李离开家,摸仿爬山水的仪式。“吃新”是侗族古老的传统节日,盛行于广大侗乡。各地吃新的时间和仪式不尽相同。

客家“吃新”

福建龙岩连城县四堡乡至今仍保留着客家传统的“吃新”习俗,每年早稻或晚稻收割完后,各村就轮流按照传统定下的日期品尝新粮,庆祝丰收。当日前一天,各家各户都要做米、糍粑或炸米蛋送给外村的亲戚朋友品尝,而当日则要邀请亲戚朋友到家里举行宴餐,村里还要举行演戏、游神等庆祝活动,以示感谢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年丰物阜。

您可能还会喜欢:

藏族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及风俗习惯

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庆

布依族世代相传的民间曲艺文化

碉房,富有地域特色的藏族民居

2、侗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之祭萨节

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省份的侗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在千百年的岁月中,侗族同胞始终保存着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侗族的传统节日——祭萨节。

“萨”在侗语中为祖母之意,祭萨节又称祭祖母,是侗族由母性崇拜、祖先崇拜而衍生出来的祭祀节日,时间定于每年农历二月第一个卯日,也有说在农历正月初一的,这是侗族人一年中仅次于春节的隆重节日。

祭萨节,相传是纪念古代侗族女英雄杏妮的节日。杏妮是一位坚强勇敢的姑娘,她曾组织侗家人反抗朝廷的压迫,后被朝廷兵围困在从江县的九层岩地方,杏妮坚贞不屈,跳崖就义,后化为一座岩石守护着侗家山寨。

人们为纪念这位英雄,尊称她为“萨”,并在各寨建立“祖母堂”,每个祖母堂中都供一块九层岩的岩石,以示接杏妮到本寨。过去,若某寨发生灾祸,就要从九层岩再接一块岩石供上,还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以祈求祖母杏妮保佑。

祭萨节当天早饭后,整个寨子的人盛装汇集在鼓楼坪,小伙子们身着绿衣、白裤、红头巾,身背绣花“胜”字袋,手持鸟枪、刀、矛,在寨老指挥下举行杀敌演习,直至中午。凯旋时要在田里扯一莞稻秆挂在社堂前,以示敌首级。演习结束后,男女青年还要唱歌跳舞,尽情欢乐。

祭萨当天,各家各户从家里拿一块猪肉或一条腊鱼到寨中鼓楼,放到一个大大的锅头里,由寨上指定的几个老人将鱼肉煮熟,然后“管萨”(师傅指定的每月初一和十五代全寨祭萨的人)将煮好的酒、肉先拿去“祭萨”,唱祭萨词。最后就将这些鱼、肉切成片分给小孩吃,这就是“赖难萨”。

侗家将“萨”视为最高的女神,他们认为是“萨”赐福于侗乡侗寨,是“萨”保佑侗人平安,是“萨”让他们幸福安康,所以,小孩吃了“萨”赐的肉将聪明伶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祭萨的规模有大有小,有的侗寨只供奉清茶,有的供祭酒肉,有的供祭后各自回家,有的供祭后仅寨老聚餐,有的侗寨则每户来一男一女,携带酒、肉、香、纸等祭品,集中在萨屋供祭。

祭毕,即在广场上共进晚餐。首席上方留一空位,是给“萨”即祖母神就坐的象征性席位,由寨老和管理萨屋的人相陪,其余自由就坐。但需要注意的是,按照侗族的习惯,祭萨活动禁止怀孕妇女参加,也不允许她们进鼓楼坪。

祭萨不仅是一种祭祀活动,也是一种娱乐活动。祭萨时,邻近各村寨本民族和兄弟民族男女青年邀约前去祝贺联欢。一时间宾主手牵手、肩并肩,在萨坛前“多耶、对歌、吹芦笙”,热闹非常。人们用优美的舞姿、歌声,传颂“萨”的功德,祭奠“萨”的英灵,表达团结和睦、建设家园的美好愿望。

3、侗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之朝龙节

侗族是一个文化艺术丰富多彩的民族,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同时侗族同胞们还在漫长的岁月里保存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今天就让侗族的传统节日为你介绍侗族朝龙节。

侗族的传统节日朝龙节是居住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南明一带的侗族同胞们每年要过的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在朝龙节这天,全寨子人都要到本寨指定的“龙脉”所在地举行朝龙仪式。

正月初四晚上是正式出龙的时候,龙灯队前往本村和外村没有男孩的人家送“龙子”。求“龙子”的人家事先作好准备,龙灯队一到,全村家家烧香点纸和放炮迎接龙灯。送“龙子”的“龙头”念完祝贺明年添龙子的吉祥令,接龙寨上的人家要请玩龙灯者到家做客,热情款待。

求“龙子”的人家就更是热情了,一般要准备几桌酒席,把灯头请来吃喝热闹一番,席间话题主要是祝得龙子。“龙头”要告诉灯众筹备衣、帽、鞋、袜、背袋等物,准备来年春节到“龙子”家当龙外婆。

倘若次年真生男孩,送龙子的和求龙子的人都感到荣耀,添子的人家要带母鸡、红蛋、糖和酒等礼物,到送“龙子”的灯头家报“龙外婆”;而在这年的春节,灯头要事先通知得龙子的人家“龙外婆”来贺喜的日期,到时,龙灯队到该寨子,先挨家朗诵吉令,后到“龙子”家献礼祝贺,主人以盛情款待。

4、盘点:侗族传统节日文化大全

每一个民族都有代表自己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侗族当然也不例外。他们的一些节日可能是你平时没见过的,但却非常有特色,那是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积淀发展形成的。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侗族文化吧!

春节

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但各地的过节方式不一样。在北部侗乡的新晃、芷江、玉屏、锦屏一带侗族过春节与当地汉族差不多。南部地区凡建有萨坛的村寨,新年初一或初二,先要到萨坛祭祀祖母神。通道侗族除夕之夜守岁进,全家围在火塘边吃粥,叫年羹饭。

等到鸡叫头遍,男人放12个大炮竹,以求一年顺当大吉。妇女们则去挑新年水,用以煮年茶。他们不兴拜年,初一初二不串门,初三请客吃油茶,初四请吃饭。宣恩侗族一天过两次年,称过重年,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敲年锣,敲得越响亮越好。

侗年

根据侗历来确定的新年。一般为农历十月底或十一月初。现大部分侗族均不过此年。仅有部分地方仍过侗年。这些地方每年过两种年。称侗年为小年。春节为大年。榕江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寨于农历十一月初过侗年。十月将屋前屋后打扫干净,杀猪宰牛,舂糍粑,准备过年。从十一月初一到初五举行大规模的踩歌堂、跳芦笙和斗牛活动。有的地方把姓氏节也称为过侗年,各个姓氏节日期不一。但一般为农历的十一月。

大雾梁歌节

也称大戊梁歌会。每年立夏前18天,湘黔桂三省(区)边境的侗族,还有苗族瑶族等青年云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大雾梁上,举行一年一度的歌会,参加人数少则数千,多者上万人。这个歌会是由纪念一对饮恨惨死的恋人而兴起的。

花炮节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

俗传,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人财两旺,幸福安康。因此抢花炮时个个奋勇,人人争先,志在必得花炮,为本村争光。抢花炮的时间不限,谁能把花炮先交到指挥台,就算优胜。抢花炮比赛结束,便开始了各种游艺活动。芦笙队在芦笙场上赛芦笙;老人在树下斗画眉,拉家常;年轻姑娘和小伙子则趁此良机,对歌谈情。侗家山寨,到处洋溢欢乐的节日气氛。

您可能还喜欢:

朝鲜族的体育竞技游戏:朝鲜族跳板

满族茶文化你了解有多少?

朝鲜族人的葬礼礼仪与文化

一起来看看朝鲜族秋千的传承与发展史

5、侗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之侗年

我国的少数民族中,有一些是和汉族民众一样过汉族春节的,当然也有一些民族拥有着自己的传统新年。侗族就是后者的一个例子,侗族同胞们过的传统新年称为侗年,是我国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就来看侗族的传统节日为你介绍。

侗年在侗语称凝甘,又称冬节或杨节。这个节日原来是侗族中的杨姓族人的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九至二十二,主要在贵州黎平、榕江、从江等地作为传统新年流行,后来人们互相仿效,侗年就传开了。在上世纪80年代初,侗族人统一了侗年的日期——农历十一月初一。

侗族人民认为在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切农耕事务完毕的秋后,便是劳作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因此,有些地方把农历十一月当作新春的岁首,有的地方则视为旧年的终末。

在这被认为是旧岁已去、新年到来、禾谷满仓、禽畜满圈之时,家家杀猪宰羊庆贺,年复一年而沿袭成侗族的新年吉庆。侗年期间,各家或杀猪宰羊,或杀鸡杀鸭,请客访友,宴饮作乐。

节日前一天,备豆腐、鱼虾,当晚用酸水煮熟,经一夜冷却成“冻菜”,节日当天便以“冻菜”祭祀祖先,当天侗家要备好各种酸菜、冻鱼、糍粑以馈亲友,叫“吃杨粑”。过农历大年时,对方要如数奉还,称“还杨粑”。

榕江县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家人,过侗年在十一月上旬,主要活动是花色品种祭老人和缅怀祖宗。新年之际,家家将房前屋后打扫干净,男女老少更换新装,人们宰猪杀牛,春糯米耙,从十一月初一到初五,举行大规模的踩塘跳芦笙和斗牛活动,有的青年人则趁此佳期举办婚庆礼仪,宴请亲友。

七十二寨除了过十一月上旬的侗年以外,还有两次“陪年”。所谓“陪年”就是陪同附近侗族所过的阴历十一月底的侗年以及汉族的春节。“陪年”是增强民族团结,增近各寨友谊的节目,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隆重。

七十二寨的侗民过侗年,有这么两个传说,一说彦洞的龙姓侗族是最早落户于此,后来罗、黄、王、龚等姓祖先相继而来。罗姓祖先为村寨和睦,于十一月廿七杀猪宰牛、打糯米粑,宴请各姓亲;十二月初一,其他姓家族也设宴答谢。

另一说是因在战争兵乱的年月里,罗姓祖先听到有军队要过境的消息,就提前于十一月廿七日杀猪宰牛过了年。后来其他姓的人家知道了,也于十二月初一过了年。从那时起一直延续到现在。

6、猜你喜欢: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