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人气:作者:佚名
1、印度教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力
2、两大文明古国,印度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3、令人捉摸不透、神秘的印度教文化
4、印尼巴厘岛的印度教文化
5、印度教的牛文化、牛图腾
6、猜你喜欢:
印度教作为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它对世界各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在封建统治时期,随着中国与印度有着贸易的往来和文化交流,宗教也流向国内。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印度教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力吧!
至少在公元前2世纪以前,中国就与印度有了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在我国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时,印度古人就用“秦”来称呼中国,并与中国进行丝绸贸易。大约在公元前后,佛教已从印度传入中国。关于佛教传入的具体时间,历史学界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一般倾向于这两种意见:一则为西汉哀帝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支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
二则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中天竺和尚摄摩腾和竺法兰,“白马驮经”来到洛阳,翌年在洛阳建白马寺。不管怎么说,佛教在公元前后已传到我国是比较可靠的。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印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到了我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国与印度的文化和贸易往来达到鼎盛期。
在中印文化的交往中,许多拜佛求经的香客和学者络绎不绝地往来于中印之间。为求宗教真理,他们跋涉戈壁沙漠、穿越丛林峻岭、翻过喜马拉雅山,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这是一条十分漫长、艰苦而充满危险的旅程。不知有多少印度人和中国人未能达到终点而死在途中,据说这些香客的死亡率高达90%。
在中印文化交流中,有许多着名的佛教学者为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例如,在印度学者中,以摄摩腾(1世纪)、鸠摩罗什(5世纪)、舍那掘多(5世纪)、菩提达摩(6世纪)为代表,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大量的佛教梵文经典翻译成汉文,同时还通过佛典把许多印度教文化传入中国。在隋唐时代,大批的印度僧人居住在中国,据说在6世纪,单在洛阳境内就曾有三千行以上的印度和尚和一万户印度家庭。可见,当时中印文化交流的规模之大。
此外,在赴印度取经的中国佛教学者中,最着名的是法显(5世纪)、玄奘(7世纪)和义净(7世纪),他们不仅从印度带回了大批佛教经典,而且也向国人大量地介绍了印度教的思想与文化。如,玄奘在他的《大唐西域记》中,这样描绘印度教的教育制度和各种古代科学技艺:“开蒙诱进,先导十二章。七岁之后,渐受五明大论:一曰声明,释诂训字,诠目流别。二工巧明,技术机关,阴阳历数。三医方明,禁咒闲邪,药石针艾。四曰因明,考定正邪,研核真伪。五曰内明,究畅五乘因果妙理。”
您可能还喜欢:
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区别是什么?
基督教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道教文化的内容及影响
深度剖析伊斯兰两大节日
中国和印度分别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特有的文明让国家的文化发展变得更加欣欣向荣。那么,这中印文化上,印度文化对中国都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最主要的体现在哪一方面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印度文化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最主要的是佛教。
印度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表现:
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外来文化是所谓的“二西”(钱钟书《谈艺录?序》),即我们现在平常说的西方(古代称“泰西”)和印度(不是西印度,不是中国人想象中的印度,而是实实在在的印度,古籍里有时
在我们眼中印度教是神秘的、令人捉摸不透的存在,印度教起源于哈拉帕的转世及灵魂不死之说。他们信奉人死后能避开轮回,灵魂升入天国,精神上与神或天地万物重聚的极乐!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印度教吧!
印度教源于古印度韦陀教及婆罗门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也代指印度文化圈内所产生的宗教。它拥有10.5亿信徒(1993年统计数),仅次于拥有15亿信徒的基督教、11亿信徒的伊斯兰教。所谓“印度教”是产生于印度文化圈上的宗教、哲学、文化和社会习俗的综合称谓,它的信仰、哲学、伦理观点等复杂多样,甚至相互矛盾。而且有很多思想于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不谋而合。如“梵我一如”、“上梵”“下梵”、“上智”“下智”等等。印度的社会等级、集团和不同的文化阶层有着各自相异的信仰和实践,这种综合性、多样性使人们很难对印度教的信仰和特征作出公认、明确的定义。
印度教的教义:
1、主神论
这是印度教的主要特征之一。表面上印度教号称有3300万个神灵,但多数印度教徒只崇拜一个天神。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梵天是第一位的主神,是创造万物的始祖;毗湿奴是第二位的主神,是宇宙的维持者,能创造和降服魔鬼,被奉为保护神;湿婆是第三位的主神,是世界的破坏者,以男性生殖器为象征,并不断变化着不同的形象,也被奉为毁灭之神。
2、种姓分立
教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这充分体现了印度教宗教生活社会化的特征。
3、因果报应
认为每一种生命都有灵魂,会再生或转世,善恶将得到报应,这种轮回周而复始,无始无终。要得解脱必须达到梵我如一的境界,即灵魂与神合而为一。解脱的道路有三种:一是行为的道路,严格奉行各种戒律、例行祭祀;二是知识的道路,通过学习、修行、亲证等;三是虔信的道路,靠信仰神而得到恩宠。
4、祭祀万能
由于印度教认为婆罗门地位至上,因而祭祀万能影响了印度人两千多年的历史,教徒崇拜各种类型的神,且礼仪繁琐,有时甚至将活人作牺牲。此外,印度教认为克制情绪及苦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炼方法,它可以使人达到梵我如一的境界,摆脱轮回之苦。
5、吠陀经典
吠陀经典被认为是印度历史上一切文化的渊源,被称为“天启的经典”。这部印度最早的宗教经典是印度古老宗教与历史文献的总集,对印度后世的宗教与哲学思想影响深远。
您可能还喜欢:
传说中的藏传佛教辟邪七宝
佛教传说当中的财神爷“五爷”
藏传佛教的主要护法神“玛哈嘎拉”
中秋节与道教的秘密关系
印度教是世界主要的宗教之一,它的传播非常的广。但是除了印度本土,世界上没有一处地方有着这样浓郁的印度教文化情结了。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印尼巴厘岛的印度教文化吧!
在当今世界上除了印度本土外,很难找到一个地方,像印尼巴厘岛那样具有浓郁的印度教文化情结。巴厘岛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神庙多。全岛的面积5560平方公里,人口28万,却有印度教神庙1250座。当你乘车由机场到它的首府登巴沙(denpasar),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个岛上都是低矮的建筑,其高度一律不准超过路旁的棕榈树,这是当地政府做出的硬性规定。既没有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也分不清哪儿是城市,哪儿是农村。街道相交的十字路口,经常耸立着一些石雕神像,有印度教崇拜的正神,也有邪恶的精灵,这些神灵的造型具有强烈的性格特征,想象力十分丰富,既是雕刻艺术的精品,又营造出一种宗教氛围。
巴厘岛的历史,就是一部完整的印度婆罗门教(印度教)在印度尼西亚传播的历史。
婆罗门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发源于印度,没有创教人。它崇拜的三尊主神是大梵天王婆罗摩、大自在天王湿婆和遍照天王毗湿奴。理论上的依据是称为吠陀的四部经典:即《梨俱吠陀》、《耶柔吠陀》、《沙摩吠陀》和《阿闼婆吠陀》。
因此,公元前2000年至前1200年被称为印度的吠陀时代。公元前1200年至前800年被称为婆罗门时代。这是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婆罗门教士的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专职祭司和神人之间的媒介,并有可能由人变成神。公元前700年婆罗门教开始衰落,至157年结束了优婆尼沙昙时代,婆罗门教逐渐发展为印度教。印度教和婆罗门教没有本质区别,都坚持森严的等级制度。不同的是印度教比婆罗门教更为大量地吸收佛教的一些教义,相信灵魂,相信生死轮回,相信业和因果报应。
早在公元前2世纪婆罗门教就已经传入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处中国和印度两大文明的交汇之处,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印两种文化的影响。有的国家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比较大,如越南、新加坡等,形成中国文化圈;有的国家受印度文化的影响比较大,如柬埔寨、泰国、印尼等,形成印度文化圈。
跟印度一样,整个印度尼西亚乃至巴厘岛,古代几乎没有可以信赖的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的是传说和神话。它们的历史,全靠从中国古籍中的一些零星记载中拼凑出一个大致的轮廓:7世纪苏门答腊岛上存在两个国家,一是末罗瑜,在现今的占碑;一是室利佛逝,在巨港。爪哇岛上有三国,西端多罗摩国;中部诃陵国;东部泗水之南还有一个王国。东晋僧人法显在其着作《法显传》中记载说印度教在那里十分盛行:“乃到一国,名耶婆提。其国外道婆罗门兴盛,佛法不足言。”
您可能还喜欢:
宗教知识:北传佛教是什么意思?
宗教知识:汉传佛教是什么意思?
宗教知识:南传佛教是什么意思?
宗教知识:什么是一神教?
印度教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宗教之一,有着属于自己的宗教文化和图腾。而牛在印度教里是神圣的存在,印度人对于牛敬之如神。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印度教的牛文化、牛图腾吧!
一、古代印度社会生活中的“牛”
印度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度,其中,印度教占主导地位,印度教徒的数量达到人口总数的80%,从绝对数字上看,印度教徒的行为方式就代表了印度社会的生活风貌。印度教徒崇拜牛,尤其视母牛为他们的圣灵,所以牛在印度人的社会中就具有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在城市,神牛可以自由自在地踱步于街头巷尾;在,神牛可以随便进入田间,它们饱食或践踏未成熟的庄稼却不受主人的驱赶。
印度教徒严禁宰牛,既不能吃牛肉,也不能用牛皮制品。这样的现象在印度几乎随处可见,现在的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印度人喜欢牛这个特点,而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种类的牛都受到印度人的喜爱与崇拜,更不是全部的印度人都尊崇牛,将这一习俗放在历史长河中考察就可以非常清楚的了解到,牛一开始并没有受到印度人的喜爱,牛尊崇地位的形成过程是曲折漫长的。
公元前1800年,雅利安人进入了南印度次大陆,并在此后一千年统治着北部印度。依据现代考古资料,雅利安人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与牛马羊等动物相伴为生,同时还留下了印度教最早的圣书——《梨俱吠陀》。这部吠陀经最早记录了印度种姓制度中的“婆罗门”祭祀阶层、“刹帝利”武士阶层,“吠舍”商人阶层和“首陀罗”贱民阶层这四个不同的社会等级。从出现祭祀阶层这一点上看,印度教最早的雏形已经出现。由于这时的宗教受婆罗门阶层控制,所以这一阶段的印度教又可以称作婆罗门教。
现在流传下来的“吠陀”经典书中并没有关于牛崇拜的迹象。当时的雅利安人崇拜的是各种代表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神,有雷电和战争之神“因陀罗”、火神“阿耆尼”、天神“瓦鲁那”等等。而婆罗门种姓的宗教职责之一就是在祭祀时选择什么样的牛采用何种屠宰方法,这说明吠陀时期的印度人既不禁食牛肉也不保护母牛。这与当时的经济生活方式有关,游牧民族的生活中,牛是主要的驯养动物,牛肉、牛奶及其奶制品都是可以吃的,牛有时还充当货币来流通。
但应当明确的是,吠陀赞歌和梵书中的论述是由“婆罗门”而作的,婆罗门属于当时的上等社会阶层,他们的论述自然不会顾及他们眼中低等社会阶层的人们真正的生活及情感,这些低等种姓的人在宗教生活中是被忽视的,或者说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没有宗教地位的。而正是这些人却占据了雅利安社会中的大多数,也正是这大部分人终日跟牛马等动物打交道,从事生产劳动,牲畜几乎就成为他们个人财产的全部。
您可能还喜欢:
道教文化的内容及影响
深度剖析伊斯兰两大节日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及影响
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
我是海豚捉摸不透巴厘岛信仰印度教中国文明古国捉摸不透的人最可怕可怕的文明古国中国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剩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