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本土艺术文化:浦东说书 浦东说书艺术诞生时间

时间:2023-09-08人气:作者:佚名

上海本土艺术文化:浦东说书 浦东说书艺术诞生时间

文章目录:

1、上海本土艺术文化:浦东说书

2、上海文化典型的代表“沪剧”

3、上海里弄文化,里弄的起源

4、上海民间的传奇艺术:松江画派

5、别具一格的陕北说书的艺术特色

6、猜你喜欢:

1、上海本土艺术文化:浦东说书

上海的本地文化多种多样,繁冗复杂。众所周知戏曲是全民性本土性的大众文化,浦东说书是上海戏曲文化典范之一,不仅传承了上海戏剧的特点,还展示了自己的特色。那么,想了解浦东说书的文化起源吗?就和小编一起看看上海文化吧!

浦东说书是上海市的汉族说唱艺术。起源于黄浦江以东包括川沙、南汇、奉贤在内的“浦东”。主要分布于川沙、南汇、奉贤、金山以及松江、青浦等市郊全境;除在上海老城厢演出外,也曾流传到浙江平湖、嘉兴等地。浦东说书又称沪书、农民书,因单手击打钹子又称钹子书、唱单片和敲刮子,是

2、上海文化典型的代表“沪剧”

沪剧是我们汉族地方的一种戏曲剧种,流行于上海等地。沪剧的曲调比较唯美,富有江南乡土气息,擅长于表现现代生活。但是很多人对于我们以前的一些戏曲都不是特备的了解。那么,大家对于上海文化典型的代表“沪剧”有什么认识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沪剧的发展历史

40年代以后,沪剧在话剧和电影的影响下,建立了编导制度,表演上注意刻画人物性格,探寻唱、做、白的有机结合。演唱艺术方面,以最能表现个人演唱特点的长腔长板为主,出现各种流派。并将电影《桃李劫》改编成《恨海难填》,演出获得成功,同年被拍摄成戏曲影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沪剧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1953年成立了第一个国家沪剧演出团体——上海人民沪剧团(上海沪剧院前身)。广大沪剧演员、编导、乐师、舞美人员积极编演现代戏,出现了大批反映革命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剧目,如《罗汉钱》、《白毛女》、《星星之火》、《鸡毛飞上天》、《黄浦怒潮》、《芦荡火种》、《红灯记》、《被唾弃的人》等,对提高沪剧的音乐唱腔、表导演水平和舞美推陈出新起了重要作用。其中《罗汉钱》、《星星之火》被摄制成影片,影响较大。文革后,沪剧逐渐得到复苏,着名沪剧艺术家重返舞台,焕发了艺术青春。沪剧舞台上陆续推出了一批新人、新剧目,如《金绣娘》、《张志新之死》、《日出》等。

沪剧的唱腔音乐

沪剧唱腔音乐来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和广采博取,逐渐形成了其丰富多彩的曲调以及独特的风格。它既擅于叙事,也长于抒情。为了适应剧情和人物感情的需要,在演唱时巧妙地运用速度的放慢或加快,变化其节奏、节拍、调式与伴奏过门等,从而形成了一整套板式,曲调主要分为板腔体和曲牌体两大类。

沪剧的伴奏乐器

沪剧的伴奏乐器从对子戏时的一把胡琴、一副板和一面小锣,到40年代时较大的沪剧团已使用五至七、八件乐器伴奏。以竹筒二胡为主(俗称“申胡”),辅以琵琶、扬琴、三弦、笛、箫等,属于江南丝竹类型配备,也采用支声复调手法演奏。后吸收了少数广东乐器,使一些江南丝竹乐及广东乐曲的音调融入唱腔过门中。建国后,有的剧团在民乐基础上吸收了西洋乐器的弦乐、木管乐组成中西混合乐队;有的还设置电声乐器,应用复调、和声以管弦乐技法配器,向新歌剧及电影音乐借鉴,戏剧配乐和剧情紧密配合。

和豫剧是河南文化的代表一样,沪剧是上海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近现代中国大都市的风貌,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出很强的生机和活力。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沪剧艺术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存危机,出现人才流失和断层现象,江南地区原有的数十个沪剧演出团体如今仅剩3个,以有力措施抢救和保护沪剧艺术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沪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您可能也喜欢:

台湾土生土长的剧中“歌仔戏”

中国传统雕刻技艺:福建惠安石雕文化

世界文化遗产之福建土楼

城市文化:浅谈厦门民俗文化

3、上海里弄文化,里弄的起源

里弄,指的是城镇或乡村里主要街道之间的、比较小的街道,是沟通当地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于上海的里弄文化,和当地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弄堂文化中去了解里弄的起源吧。

里弄的起源:

可以说,里弄建筑是上海所独有的产品。这些里弄建筑的出现和一个世纪前上海的殖民地历史背景有着深切的关联。从1845起,英、美、法、日相继在上海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先后建立了英租界、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日租界,而老城区一带则为华界。初期,这些界地各自为阵,互不干扰。有些外国租界甚至在一些公共建筑门口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

里弄石库门住宅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1860年以忠王李秀成为首的太平军发动东进,攻克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宁波等苏南浙北城市,迫使数以万计的苏南、浙北难民进入上海租界避难。人们纷纷迁居租界,致使租界的人口急剧增加,住房问题日益突出。租界为接纳难民,动员商人投资住宅建设。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设计师将欧洲的联立式住宅和中国传统的三合院和四合院相结合,创造出这种中西合璧的新建筑样式的里弄住宅。在思南路周边地区建造于1918年的老渔阳里和新渔阳里可以说是典型的早期石库门里弄建筑。

仅仅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近2300万平方米的里弄房子在数年间就占据了上海滩的大块地皮,此时正是上海的大暴发阶段。那也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时代,里弄的格局采用中式结构,欧式联排的方式,在一条纵轴上依次展开,前后排排伸展,上海最初的“小区”就是这样如棋盘展开,确立了城市的空间。

4、上海民间的传奇艺术:松江画派

上海是一个传奇的城市,它临近黄浦江边,经历了两千多年的纷纷扰扰,世事变迁。它的繁华,它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让人无法直视。而它的民间艺术也源远流长。那么,你想知道在众多画家中,松江画派的故事吗?就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上海文化吧!

明代松江,地处江浙两省的交通要冲,是当时全国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常有各地的文人学士过往,文化艺术因此而兴盛。顾正谊、孙克弘、董其昌、沈士充、陈继儒、赵左、莫是龙、蒋蔼等人分别创立了“华亭派”、“云间派”、“苏松派”,这三个画派。他们都是松江地区(今属上海市)人,风格主要追随董其昌,用笔洗练、墨色清淡,是与吴门派关系最密切的山水画派。这些画派的画学观点、创作思想基本一致,在董其昌影响下,至清初遂形成独霸画坛的“四王”派系。而在众多的画家中,唯董其昌执画坛牛耳。

松江画派,艺术流派。明代末期,江南松江府地区工商业发达,文化艺术兴盛,出现了以顾正谊为首的“华亭派”,赵左为首的“苏松派”,沈士充为首的“云间派”,被统称为“松江画派”或“云间画派”。其中,董其昌是此派最有成就的人物,他融宋元诸名家之长,所作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秀逸潇洒,具有平淡和洗练的特点。他的画学思想对后世也有着深远影响,莫士龙、陈继儒、程嘉燧、李流芳等从之。

流派特色

他们在美学思想和绘画风格上基本一致,讲究水晕墨章,古雅神韵,富于江南清疏情致,一般认为该画派对后世及“海上画派”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

与其说松江画派是一个画家群体,不如说是以董其昌为代表和领袖的绘画风格类别,甚至说,松江画派在中国画史上的影响力主要生发于董其昌,也唯有在明代画坛上,董其昌执松江画派之牛耳并对后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以国画大师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就是他们在笔墨渊源上均以元四家为宗,并上溯董巨,和董其昌一样,他们主要以董巨、元四家为宗,但具体面目又各各不同。莫是龙“书画宗米南宫、黄子久”,陈继儒把大小米、高克恭、国画大师倪瓒等列为自己心仪祟尚的“方外不食烟火人”。就是作为松江画派的依托,顾正谊、宋旭、赵左、宋懋晋、沈士充等的笔墨渊源,也多是在元四家基础之上,染指于董、巨、米、高。

因此,松江画派的艺术成就,也就建立在国画大师对吴浙两派末流的反叛上,他们为了力矫文徵明学赵孟頫、王蒙的细密、甜腻、繁琐和纤弱,革去浙派的硬、板、秃、拙,于是舍赵、王的笔墨图式而以黄公望、倪瓒为基础,上溯董、巨,又参以米芾、高克恭的韵致,终于开创出一种比国画大师董源、巨然、米芾、高长恭等更加温润、秀雅、恬淡和静逸的艺术风格。

可能你也是:

惟妙惟肖的重庆綦江农民版画

久负盛名的厦门四大建筑风格

河北曲艺的文化“奇葩”-唐剧

天津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魏记风筝”

5、别具一格的陕北说书的艺术特色

我们都知道,“说书”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它起源已经可以追溯到至今三千多年的西周时代,在宫廷,已经有了管理说书的奴婢。其实这种说书文化是黄帝专门设立来搜集民间的“街谈巷语”的。那么,大家对于陕北地区的说书文化了解吗?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来看看吧!

艺术特色与表演特征

陕北方音——陕北说书的传统表演形式是艺人采用陕北方音,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弹自唱、说唱相间地叙述故事。根据伴奏乐器的不同,或称之为“三弦书”,或称之为“琵琶书”。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北说书在着名艺人韩起祥等的改造下,发展成一人同时操用大三弦(或琵琶)、梆子、耍板、名叫“麻喳喳”的击节木片和小锣(或钹)五种乐器进行伴奏的曲艺说书形式。

激扬粗犷——陕北说书的唱词通俗流畅,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曲调比较丰富,风格激扬粗犷,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其中常用的有【单音调】、【双音调】、【西凉调】、【山东腔】、【平调】、【哭调】、【对对调】、【武调】等。

脚本程式化——陕北说书的曲目中所保留的传统节目不仅内容题材因袭宋元活本和鼓词中的历史人物故事,而且有的书目连曲本多也一样,如《金镯玉环记》《绣鞋记》《汗衫记》《金箸记》《七侠五义》《包公案》等均是宋代故事的篇目,这一时期陕北说书有个显着的特点就是脚本程式化。

别具一格——陕北说书书词的曲调很多。除了艺人们特有的开场白或特定的唱词外,几乎不加任何限制,可以由艺人任意发挥。好的民间艺人在唱词中大量引用陕北民歌、陕北道情、陕北秧歌剧、陕北碗碗腔,甚至秦腔、眉户、蒲剧、晋剧、京剧的曲调,说得上是集各种唱腔于一炉,加以冶炼,然后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唱词。

说唱艺术——陕北说书是说唱艺术,唱占了很大的比重,艺人们说:“说是骨头唱是肉”。在书场里除了听远古神话、历史传奇、百姓故事,还可以学历史、听新闻,说书人走州过县、见多识广,朝政大事、奇闻趣谈、张长李短等等,他都能说得活灵活现,并对那些邪、恶、丑予以嘲笑和鞭达,对真、善、美大加赞美与颂扬。

被称为陕北民间艺术中最耀眼的技艺之一的“陕北说书”,虽然在厚重的陕西文化积淀和滋养下,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但随着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有了更新的要求,“陕北说书”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便成了亟待思考、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6、猜你喜欢: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