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人气:作者:佚名
1、浅述拉祜族民歌的音乐风格
2、浅述高山族民歌特点与风格
3、浅析仡佬族民歌的音乐风格
4、浅述朝鲜族民歌特点与音乐特征
5、浅析纳西族民歌的音乐风格
6、猜你喜欢:
拉祜族民歌是拉祜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拉祜族善于歌咏,自古以来,创造了无数民歌,类型涵盖颂歌、叙事歌、儿歌、情歌、丧歌五大类,是拉祜族宝贵的民族音乐文化。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拉祜族民歌都有哪些风格和特征吧。
拉祜族主要聚居在中国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地区,少数散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口304174人(1982年统计)。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拉祜族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和器乐两大类。民间歌曲有古歌、山歌、想念歌、儿歌和催眠歌等。
古歌:拉祜语称“咕阔嘎阔”,节日喜庆中,多由长者演唱,借以传授习俗和农业生产知识,追忆本民族的历史,演唱民间传说故事。古歌的音域较窄,多在八度以内,音乐结构为一个乐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与想念歌、山歌有联系。山歌:拉祜语称“嘎阔”,原意为唱歌。因为多在山野间唱,也常译为山歌。
山歌的内容广泛,有爱情、劳动、赞美家乡、歌唱新生活等。山歌的节奏较自由,多为单句体结构,根据歌词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曲调高亢悠扬,时而出现八度及四、五度的跳进和有趣的三音mi下滑结束,形成了拉祜族音乐独特的结尾。
如下例:想念歌拉祜语称“法达阔”,属于情歌一类,青年男女常以想念歌表达爱慕之情,或歌唱情人的美丽勤劳。
多独唱或对唱。儿歌和催眠歌:拉祜语称“亚哀嘎阔”和“亚诺阔”。前者旋律流畅,常作三、五度的跳进,类型的节奏颇有特色。后者由妇女为孩子演唱,旋律婉转,节奏细致。此外有多种习俗歌,如节日喜庆中唱的酒歌、祝福歌以及摩巴(巫师)为病人唱的叫魂歌、送鬼歌等。器乐:拉祜族的民间乐器主要有葫芦笙列嘎杜(直箫类吹管乐器)、响篾(即口簧)小三弦、象脚鼓、镲等。
拉祜族的男子几乎都会吹葫芦笙。葫芦笙曲以舞曲为多,如《跳笙调》、《舂盐调》、《撒种调》《犁地调》、《过山调》、《串门调》、《催眠调》等。列嘎杜曲有《山歌调》、《想念歌》、《催眠曲》和舞曲等。响篾多为姑娘弹奏,曲调有《情歌调》《铃铛调》、《树枝调》等。小三弦虽然不是拉祜族的传统乐器,但已广泛流传。乐曲有《伤心调》、《欢乐调》、《跳笙调》等。著名民间艺人张老五的演奏技巧颇富特色,并积累了一批风格鲜明的曲目。
一提起高山族,我们就能想起那首耳熟能详的《阿里山的姑娘》,“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动听的歌声一下子就让我们想到高山族的美景、姑娘和少年。在高山族文化中,民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现在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高山族的民歌。
高山族人是中国台湾最早的居民,约40万人(1982年统计),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由于居住地区和语言的不同,高山族内有阿美、排湾、泰雅、赛夏、布农、曹、雅美、鲁凯、高山族民歌卑南、邵和平埔等名称。除平埔人与汉族杂居平原外,其他分布在台湾本岛山地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及兰屿岛。此外,大陆上也有少数高山族人散居各地,以福建最多。
高山族音乐有民歌与器乐两大类。民歌比器乐丰富,可分劳动歌、生活歌、仪式歌和叙事歌四类:①劳动歌是在农耕、狩猎、捕鱼及其他劳动中唱的,以农业劳动歌最多。②生活歌分抒情歌、朗诵歌、讽刺歌、舞歌、酒歌、儿歌和催眠歌等。③仪式歌分礼俗歌、祭典歌和巫咒歌等3种,礼俗歌用于婚礼、丧礼和迎宾送客等场合;祭典歌用于有关农业、狩猎、渔业的祭祀仪式以及祭祖先、祭人头和举行成年仪式(祭猴)等场合;巫咒歌用于祈求降雨和祛除疾病。④叙事歌是以叙述历史来缅怀祖先和颂扬部落头人等为内容的传说故事歌。
高山族内(平埔除外)根据位置相邻、社会发展水平相近和音乐上的某些共同点,可以划分为5个音乐文化区。各个音乐文化区包括较原始的到相当复杂的民歌。它们的音阶、旋律、多声部结构、和声以至风格等有很大的差异。
①阿美地区与卑南地区位于东部平原,与汉族接触较早,在高山族中文化水平较高。这一音乐文化区使用五声音阶,以羽调式最多,旋律的音域较宽,富于歌唱性。卑南民歌抒情优美,主要是单声部民歌;阿美民歌热情而充满活力,有单声部的一领众和以及多声部的对位型合唱和轮唱等多种形式。阿美南部的二部到五部的对位型合唱,是高山族多声部民歌中形式较复杂的品种。
②泰雅地区和赛夏地区使用不完整的五音阶较多。泰雅民歌多数用la、do、re和sol、la、do、re音阶,音域狭窄,只有四度或五度,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吟诵性;除单声部民歌外,赛夏矮灵祭祭歌中,有男、女声平行四、五度合唱;泰雅东南的赛德克地区有轮唱等形式,下例是二部轮唱加持续音型的合唱:
③布农地区、曹地区和邵地区流行和声型合唱。在布农地区,合唱比独唱更为盛行,一般分二部,也有较多声部的,各声部之间一般是一音对一音的关系。基本音阶是do、mi、sol,与当地人喜爱的弓琴和口簧发出的泛音相同,有时出现re、i、↓mi。合唱几乎全采用大、小三度、纯四、纯五、纯八度等协和音程。它的主旋律和节奏跳动不明显,全曲似乎只是协和音程的连续,速度中庸,格调平和。
如:曹地区的民歌也以和声型合唱较多,使用的音阶有两种:一是do、mi、sol;一是以do、mi、sol为基础,有时加re或la。合唱一般是部分地使用和声,比布农注重旋律,旋律较流畅,声部组合也以协和音程为主。该地的单声部民歌比较古老,使用五声音阶,以羽调式最多。此外,住着少数邵人的日月潭,自古以来是游览胜地,以杵歌杵乐最有名。
④鲁凯地区与排湾地区在17世纪末期出现了贵族与平民阶层,已进入原始社会末期,与高山族其他地区(平埔除外)相比,曾经达到社会发展的较高阶段。鲁凯以及排湾北部邻近鲁凯的地区主要流行带持续低音的合唱,一般分二部,也有三部的。二部合唱的高声部由独唱担任,低声部由众人演唱持续音。高声部旋律采用的音阶是do、re、mi、fa、sol,很少达到la,有时省略sol;do是主音,通常用作持续音。和声特别喜欢用大二度音程。节拍规整、清晰。这类合唱与当地人使用的双管鼻笛和双管竖笛演奏的曲调相似。
排湾的其他地区主要流行单声部民歌,使用以do、mi、fa、sol为基础,有时加la、i、si、do的音阶及五声音阶,旋律富于歌唱性。⑤雅美地区位于台湾本岛东南的兰屿岛,长期以来,很少受外界影响,是高山族中文化程度较低的地区。该地没有乐器,民歌较原始,其中有一些不准确的音高或未定形的音程、音阶。多数民歌使用do、re、mi音阶,re是主音,do进向re,有时(特别是在终止式中)向下滑约小三度。如:
高山族的乐器,主要有口簧、弓琴、竖笛、鼻笛、乐杵、竹筒、铃、裂缝鼓和龟甲等。现在台湾高山族音乐有了很大变化,仅就祭典歌而言,由于祭祀仪式除了收获祭、赛夏矮灵祭和雅美船祭以外,都已逐渐废除,与之配合的歌便在生活中消失。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在阿美、排湾和泰雅等地区出现了一些现代抒情歌和讽刺歌,它们是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体裁。在大陆上,音乐工作者对高山族民歌进行了搜集、整理、研究和加工创作。大陆上的高山族人经常用民歌曲调填词,歌唱他们的新生活,抒发他们对家乡台湾和那里的骨肉同胞的深切怀念。
仡佬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民族,仡佬族的人民是看见什么就唱什么,可以说是处处皆是歌。仡佬族民歌在仡佬族文化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它不仅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就是仡佬族先民创造的艺术精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仡佬族民歌可分为山歌、儿歌、酒歌、孝歌4类。曲调不同,各有特点。古老的民歌以三言、四言以至十余言不等的长短句组成。近二三百年间,受汉族诗歌体裁的影响,多用七言绝句或古风体,并多借用汉语词句。
仡佬族民歌在旋律结构上,除受当地其他民歌的相互影响外,还受到当地花灯音乐的影响,其旋律进行中,既有强烈欢快跳跃的感觉,又有婉转抒情的味道,两种形态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该地区仡佬族民歌的旋律特征。
仡佬族山歌的唱腔,有高腔(假声)山歌、平腔山歌、低腔山歌。酒歌曲调明快,气氛热烈。古歌、祭祀歌在节日庆典、祭祖时唱,曲调庄严肃穆。丧葬歌曲调低沉忧郁;有些唱词曲调如同念经。哭嫁歌如泣如诉,曲调悲戚。打闹歌属有伴奏的劳动号子,其音乐与当地山歌、花灯、高台戏、板凳戏、民间小调有密切关系。
打闹歌按劳动时间分齐田号(有说板、唱号,用于早晨开工之时,唱号有快慢松散之分)、催闹号(用于早饭后的劳动)、花花闹(用于吃“晌午”后,有独唱、齐唱、对唱、重唱、领唱、合唱等)和放闹号(用于晚饭前的劳动中)。其曲调、节奏欢快、鲜明。
仡佬族与汉族歌曲者共同发掘和整理出仡佬族民歌《八月十五走坡来》、《我家住在龙潭边》等歌曲,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歌曲。
猜你可能也喜欢:
揭秘锡伯族的由来与起源
锡伯族起名习俗与姓氏
锡伯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有哪些
有关锡伯族的爱情传说
提到一个民族我们多半都会去想看看他们的舞蹈,想听听他们的音乐。不同的民族 说话口音也有着差别,唱出来的歌曲也是各有特色。本期就跟小编一起去朝鲜族文化探索一下他们的民歌特点与音乐特征。
朝鲜族民歌是民族民间音乐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以传统的调式调性为基础 ,运用五声调式音调为民歌旋律的特征,并有机地结合朝鲜族独特的长短特点和个 性化的音乐风格,从而更加突出具有独特民族音乐特征的朝鲜族民歌。
朝鲜民族传统音乐的最主要特点——弄弦法、转声法及退声法
朝鲜民族音乐在调式的形式原理和调式体系及旋律特点上都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 朝鲜族传统音乐的调式特点是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平调和界面调的调式体系,歌曲中 看到的平调曲是羽调(平调)《灵山再会》《别羽调打令》等,界面调是《定大业 》《三弦灵山会相》等。
朝鲜民族传统音乐在节奏方面的特点——“长短”
“长短”包括节拍的规律、节奏的组织形态、速度、情绪等,每个“长短”都有自 己相对情绪性格上的特征。朝鲜族传统音乐中长短的三分拍法、退声法、摇声法、 转声法是朝鲜民族音乐的最重要的特征。朝鲜族传统音乐唱法是在明暗交叉中带柔 断性的颤音。
纳西族传统民歌是纳西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植根于民族文化而绽放的奇葩。传统的纳西族民歌像是一部本民族的“有声历史书”,其间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纳西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及风俗等社会风貌。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下纳西族民歌的具体内容。
纳西族的民间音乐形式主要包括纳西古乐、东巴祭祀音乐、民歌和其他器乐等。民歌是先于一切音乐形式产生的声乐载体,他对于其他民间音乐和专业音乐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的许多民间器乐曲,有一大部分是直接由民歌移植或改编而成的。在纳西文化中,民歌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纳西族的东巴祭祀音乐,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曲调都是来源于纳西民歌。因此,可以说,纳西民歌是最贴近纳西人民生活、情感的音乐形式之一。
纳西族歌谣,主要分为传统调和即兴调两大类。
传统调也叫大调,纳西语叫“本底子”或“本子”。纳西族民间长诗皆属传统调。即兴调也叫小调,无固定的唱词,望物起兴,灵活多样,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纳西族广阔的社会生活。
纳西族人民世世代代惯于用民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寄托美好的愿望,调子一般低沉哀怨,如泣如诉,但东部地区因受藏族民歌影响,调子比较奔放、粗犷。革命战争年代,出现了反映人民反抗斗争的《诉苦歌》、《反三征歌》和歌颂革命军队的《贺龙敲石鼓》等慷慨激昂的民歌民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现了高亢、欢快的歌颂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新民歌。
朝鲜族音乐特点纳西族服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