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2人气:作者:未知
1、独具特色的珞巴族舞蹈文化
2、珞巴族的建筑风格与特色
3、久负盛名的珞巴族语言文化
4、珞巴族的禁忌文化是什么?
5、特色明显的珞巴族音乐文化
6、猜你喜欢:
我们的舞蹈大多来源于生产活动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是为了祭祀祈祷而演变而来的。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民族文化特点的舞蹈,表现出各民族生活中不同的风俗民俗。珞巴族文化中的舞蹈同样来源自生活的感悟。
珞巴族舞蹈大致可以分为无言的舞蹈和有言的舞蹈。无言之舞和图腾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以模仿图腾崇拜为主,动作缓慢粗犷;有言之舞则将歌词与一定的、程序化的舞蹈动作相结合,更多地表达出珞巴族人民劳动和生活的感悟。
珞巴族舞蹈中有原始的巫术之舞。生活在喜马拉雅山麓的珞巴人相信万物有灵。通过巫术,人类可以和自然之灵沟通。这些舞蹈刚劲有力、情绪激昂、气氛严肃,表现了珞巴族人刚毅倔强的性格,以及同恶魔势不两立、顽强斗争的精神。
跳舞时没有乐器,姑娘们跟着巫师所唱歌曲的末句,重复合唱,并按着歌曲的节拍起舞。这些歌谣代代相传,通常讲述的是创世纪的宏大故事,例如人和动物的起源、箭的发明、毒药的发现、历史的传说和部落世系等。
珞巴族还有古老的生殖崇拜之舞。在农历正月时,巫师带领年轻小伙子各村巡游。路过田野时,巫师抛下大米粒,青年就挥刀而舞,同时举着竹制生殖器的舞者在地里跳起生殖之舞,意在预示丰收。
同样,珞巴舞蹈中也有激越的刀之舞。刀耕火种的生活之中,刀对于珞巴族具有特别神圣和重要的意义,对刀的钟爱和崇拜构成了珞巴族独特的风格。着名的珞巴刀舞表现了珞巴猎人兄弟们结拜或是打猎归来,分配猎物时的热烈喜悦之情,公平坦荡之风。舞蹈没有音乐伴奏,舞者全身猎装,披羊毛坎肩,戴熊皮压制的盔帽,帽后还缀有带眼窝的熊皮。
历史溯源
与生产的原始不同的是,珞巴族在民间传说、民族音乐和舞蹈方面展现出宏大的心灵和想象,拥有自己的伟大创世史诗和古老曲调以及根植于图腾崇拜的舞蹈,在整个藏区别具一格。
艺术特色
珞巴舞蹈有浓烈的原始崇拜特色,粗犷有力,刚健热烈。珞巴舞蹈根植于生活实践,生活环境因素对珞巴族舞蹈的影响很大。舞蹈创作植根于生活实践,其动作多以模拟动物鸟兽的形态和动作以及人们捕捉、驯养动物的欢快场面。
形式类别
珞巴族舞蹈包括许多男女边跳边唱的大型集体舞蹈,风格爽朗活泼,刚健有力。舞蹈“夹依”常在节日、婚礼、喜庆的场合集体表演,边歌边舞。此外还有“驯牛舞”,表演公牛的出逃和被抓获,驯服,牵牛归来等场面。除了模拟动物和生活场景之外,珞巴族还有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叫做“都怒”,一人领唱众人和,这是根据原始舞步进行加工升华的规范舞步,并具有体操的造型。
珞巴族是我国的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长期居住于喜马拉雅山脉周边的山地和丛林中,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珞巴族很有特色的建筑风格。有长屋、小栋房等等。一起来看下在珞巴族文化中它们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吧。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渝地区,以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等最为集中。由于长期依附于山地生活,珞巴族的传统建筑、村落格局、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都具有典型的山地特征。珞巴族聚居的珞瑜地区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很早便被珞巴族的祖先所开拓并形成了独特的珞巴文化。珞巴族的传统村落景观文化模式主要由景观要素、陈设装饰和形象符号组成。
1、集体居住的“一”字形长屋
长屋是珞巴族家庭和社会形态的典型表现。长屋呈“一”字形排列有数间或数十间不等,长的可达几十米,一般长屋内住着同一家庭的若干小家庭,每一小家庭占一居室自立火塘,有的部落一个家族住在一幢长屋里。典型的长屋可以分为三类:以崩尼族为代表的“南塔”、以巴达姆族为代表的“莫休普”和“雅胜”。
“南塔”是一种竹木结构的干栏式楼居建筑分三层:第一层称为“那贡”作堆放柴火和圈养猪、牛之用;第二层住人叫“郭基”;第三层即顶棚,供存放工具杂物。“莫休普”位于村寨中心,为男性青少年集体夜宿的公房,为保卫村寨之用,同时也是村内重大事项的议事所、大型的集体祭祀仪式和节庆活动场地。“雅胜”则是未婚女子的公房,分为长屋和方屋两种,也是对青年女子进行集体管理奖惩之所。
2、小家庭式的小栋房
在长屋存在的同时,还有供个体家庭居住的小栋房,分为干栏式和地居式竹屋。干栏式以博嘎尔部落的“乌石”为例,修建时先在底部竖圆木立柱,二层地板处和顶棚处架设横梁,横梁上铺设木条,房顶搭建成人字形,多用木板、芭蕉叶苫盖。墙壁、地板用篾席铺搭,房屋底层堆放柴火作猪狗圈。二层住人,顶层堆放辣椒等杂物。门一般面向山坡开,门外有一阳台,在阳台靠门的两端设有男女厕所。人口多的人家把居室隔作两三间不等,每间均设火塘,由婚后的子女或奴隶分住,一般人家在靠近房子的入口处另建一耳房圈放牛羊,在房子的附近建仓库堆放粮食。
地居式住宅以苏龙人“纠杂”的修建最为典型。其建筑过程是:先在两面山墙外各竖根立柱,中间较高那根做主梁,屋顶两边低的立柱架檐梁,主梁和檐梁之间搭加若干根木棍,上铺芭蕉叶和茅草等用藤条拴牢呈“人”字形,四周用竹片或粗竹席搭棚,再捆上藤条构成墙体,室内铺竹席或木块,屋中心设火塘,火塘上方吊一个木架,供烤柴和烤肉之用。
3、墓葬穴冢
珞巴族的丧葬制度中,以土葬为主,部分地区存在着石冢葬、崖葬和树葬等安葬方式。主流的土葬方式以墨脱为例,先挖一个圆形竖坑,再挖横穴。横穴一般是用来垫放死者旧衣物,尸体向右躺,在横穴口竖插一排木桩以挡土,然后填土压实形成墓冢。
4、河渠道路的交通建设
珞瑜地区山高谷深,江河阻隔与外界联系极为困难,对于长期生活在高山密林中从事狩猎和刀耕火种的珞巴族来说,他们的交通工具与设施是简单而实用的。
在村与村之间,人们修建了一条条羊肠小道。珞巴人修建道路有一个特点,即总要选择最短的距离,即使翻越一座高山也不走路程远的弯路。人们常常利用雨水冲击形成的水沟或乱石嶙峋的河道,稍加修理即成行走的路。遇上莽丛砍伐开道;碰上陡坡,修筑石阶或搭架拱桥;途径沼泽地或小溪流,砍倒大树横架其上;倘若遇到险峻陡峭的山崖绝壁,常用的方法是架设独木桥。珞巴族的河上交通设施相对较发达,常见的桥梁有独木桥、竹木桥、溜索桥和藤网桥。其中溜索桥和藤网桥是依当地实际特点而创,展示了珞巴族人们高超的架桥技艺。
5、地质地理及生物景观
珞巴族大部分人民均集聚于喜马拉雅山脉周边,其中以雅鲁藏布大峡谷周边的景观最具价值。一是峡谷本身壮丽的姿彩,且由于位于亚热带地区,夏季高温潮湿多雨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妙景象。山林中多高落差的瀑布,主要分布在背崩、多雄曲等一带。秀丽的南迦巴瓦峰也位于这片土地,大峡谷地区多高山湖泊,皆是山水清秀景色宜人。大峡谷地区气候温湿,这里有种类繁多的珍惜野生动植物物种,木耳、核桃等质量上乘极富营养。垂直分布的物种资源是开发珞巴族旅游的一大优势。
你可能会喜欢:
达斡尔族萨满教传统文化
锡伯族的丧葬风俗文化
撒拉族服饰特点有哪些
你所不知道的达斡尔族的丧葬习俗文化
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语言的出现,有了语言人们的沟通更为的方便。在我国由于民族的众多,发展出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其中也包括不同的语言特色。珞巴族文化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民族语言,并且传承至今。
珞巴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珞巴语。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其语支的归属,尚待进一进调查研究后确定。
珞巴语是由许多方言组成的。诸如:嘎尔话、邦波话、愽日话、凌波话、巴达姆话、崩尼话、市瑞话、民荣话等。愽嘎尔部落方言在珞巴语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专家们的调查研究做出的结论,珞巴
古人由于科技水平的制约,对于无法用常识来解释的事物,充满敬畏之心,产生对其的一些禁忌事项,当然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带来不同的禁忌。珞巴族文化里的禁忌除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也有来自于生活中。
珞巴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民族,仅有3000人。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渝地区,以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等最为集中。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珞巴族是受时代影响较少的一个民族,所以至今依然保有许多古老的传统与风俗,而禁忌文化也算是其中最为神秘的一个方面了。
珞巴族信仰古老的原始宗教,认为世上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万物有灵,灵魂不死,众多的神灵和鬼灵统称“吾勇”,遍布每个角落,无所不在。珞巴族人十分崇拜山神,出猎、出征、外出交换等都须杀牲祭献山神。
人们崇拜风、雨、雷、电、冰雹等自然现象。祭祀大地、森林是珞巴人自然崇拜的主要内容,凡砍伐、翻土、播种、除草、收割、开仓等都要择吉日杀牲祭祀。珞巴人还有图腾崇拜,他们认为人与自然界中的某种动植物、无生物、自然现象和生产工具等有着一种神秘的关系。
崇拜具有多种形式,其中诸多的禁忌是它的主要活动。珞巴村村有神石,不得手摸、搬动、坐其上边;村村有神树,不得砍伐。每年集体绕神石、神树转三圈和杀鸡、投放饭菜、酒祭祀。多数部落的人崇拜突兀的巨石和怪树,认为它是石神、树神栖息地,每逢过年、春播和秋收要进行三次祭祀活动,每次猎鸡供奉。村人视这些石、树为洪水猛兽,恐惧万分。
把动物神化并加以崇拜,是原始宗教的一种普遍现象。人们对毒蛇猛兽的祭祀与禁忌就更加频繁。有些部落蛇和虎是图腾,严禁伤害。被毒蛇咬伤,不分远近亲疏,都主动停止劳动1天,并禁止到有藤科植物生长的地方,禁吃藤科状的苹果和辛辣食物及部分肉食等。
猪被看作牲畜的首领,是频繁祭祀的主要牲畜,因之受到宠爱,猪糟里严禁大小便。阉猪时,主人在门口栽鲜树枝,三天内禁止生人入内,期间不外借东西,不准拿皮、毛之类的东西从灶前走过。阉猪人三天内不准靠近灶台、木柴和灶具,不得说“死”、“无”字。
人分娩、牛猪狗生崽、人患病、狩猎进出门前均插忌讳树,三天内禁止生人入内;外村亲朋前来,要在门口征得主人同意后,连说三声“鬼怪不要入内”,由主人陪同客人进屋。没有征得主人同意而入内,被视为带来了鬼怪和对主人不尊重,会被驱赶。猎狗为珞巴族狩猎立下了汗马功劳,珞巴人视狗如子。
珞巴人家家都养猎狗十多条,不咬人,不狂叫,对人十分亲善,对兽十分凶猛。客人不得打狗、骂狗,否则有被驱逐之险。珞巴族的禁忌除了与动物有关之外,在农业生产上也有许多讲究,如从刀耕火种开始到秋收要集体进行5次祭祀,个体进行3次祭仪,祭祀之日禁止劳动,违者遭首领鞭打。
珞巴族是个不上锁的民族,以偷盗和说假话为世上最丑之事,最可恨之事,若出现这类事情,一是教育;二是偿还;三是驱赶;对惯犯则以杀之为戒。
梦也有许多禁讳,如梦见杀牛、宰猪、太阳下山、娶媳妇、掉入水中、摔下悬崖、被蛇咬、鼠咬衣、牛抵架等,预兆家要死人或发生祸灾,第二天不出门。梦见藤蔓物,十天里谨慎小心,生怕发生纠纷。相反,梦见死人却是吉兆。
通过劳动生活等途径演变而来的语言节奏变化。慢慢演变成如今的音乐形式。在各个不同的民族文化里,诞生的音乐表演形式也是不尽相同的。古老的珞巴族文化里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音乐语言就是他们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方式。
珞巴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总人口约60万。其中处于中国控制区的有2300余人。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渝地区,主要从事农业和狩猎。珞巴族有自已的语言,基本上使用藏文,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珞巴族大部分居住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以西的高山峡谷地带,直到20世纪中期,珞巴族社会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至今还在沿袭。珞巴族依靠祖辈相传的口头传说,延续着自已的文化传统
音乐有声乐和器乐。声乐是将诗歌和一定的曲调组合而成的一种歌唱形式,最有代表性的是加金这种民间最古老的曲调,流行于各部落,它是叙述民族来源和迁徙历史为主要内容。另外,《哭嫁歌》、《哭丧歌》,还有大量的情歌,常常在传统的曲调中触景生情,即兴随编随唱,出口成歌。一般调子都很简单低缓,节奏地不严格,缓慢庄重,每句一般四个节拍。
珞巴族的民间乐器,有哨叶、竹口弦、笛子和二胡四种。
珞巴族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