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塔吉克族体育文化(哈萨克族的民族传统体育)

时间:2023-08-05人气:作者:未知

源远流长的塔吉克族体育文化(哈萨克族的民族传统体育)

文章目录:

1、源远流长的塔吉克族体育文化

2、你所不知的塔吉克族礼仪文化

3、多姿多彩的塔吉克族乐器文化

4、颇具特色的塔吉克族婚俗文化

5、源远流长的山东体育文化

6、猜你喜欢:

1、源远流长的塔吉克族体育文化

竞技体育已经从一项娱乐活动晋升到文化的一部分,甚至各个国家以体育竞赛为荣,每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更是让国家各个运动健儿使出浑身解数,为此一搏。塔吉克族文化也是博大精深,它的体育项目丰富多样,也是精彩不已,那么塔吉克族都有哪些体育项目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叼羊

我国塔吉克族在婚礼、剪发礼、割礼、引水节等喜庆日子里,一般要举行叼羊活动,这种时,男女老少,观者如云,他们吹笛击鼓、唱歌跳舞,为骑手们助兴。

骑马叼羊是男子的体育竞技活动。叼羊过程中不允许有争执、伤人伤马等情况出现。

塔吉克人在叼羊比赛中还要进行奖励,这在塔吉克语中称作“派太”。奖品则要根据叼羊的规模,根据叼羊活动组织者的经济情况来况定。一般在比赛开始时奖品为笔、毛巾等小物件,在叼羊进入高潮时奖品就是表、服装、衣料等较贵重的物品了。

塔吉克族除有骑马叼羊外,还有骑牦牛叼羊的形式。

赛马

塔吉克人的赛马和叼羊一样,也是在操办喜事或逢年过节时举行。短距离的赛马不甚隆重;规模大,赛程远的马很隆重,获胜者是有奖品的。用来参赛的马匹是精选出来的,并且要单独喂养。若参加赛程10公里的赛马,马匹在半年前就要选好,这段时间里,要使马匹养精畜锐。赛程远的赛马的奖品有骆驼、马、牦牛、牛、羊、钟表等大小牲畜和物品,据说,历史上还有奖赏元宝的。

大型赛马在塔什库尔干每10年举办1次。

马球

从历史传说来看,马球这种体育活动在塔吉克人接受伊斯兰教之前就已经有了。据说,由于伊斯兰教哈瓦利吉派的人将阿里的两个儿子—侯赛因和哈桑杀了,将他俩的脑袋当作马球打着玩,从此,伊斯玛仪派便禁止打马球了。我国塔吉克人信奉的正是伊斯兰教中的伊斯玛仪教派,或许由于以上的原因,马球这项体育活动在我国塔吉克人中不那么普遍,但又从未完全停止过。塔什库尔干县城北面至今还保存有马球场的遗迹。塔吉克人至今还是每10年举办1次打马球活动。

2、你所不知的塔吉克族礼仪文化

礼仪是一门学问,有特定的要求,礼仪在人际交往中很重要,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方面的内容。礼仪是我们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礼仪可以说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但是每个地方的礼仪文化都不同,那么,下面小编带你们来看看塔吉克族文化礼仪。

(一)待客礼

如有远方贵宾来临,须宰羊招待,若无羊也得以最好的饮食款待客人。宰羊待客时,主人先将羊牵至客前,请客人过目,客人表示满意,即行宰杀。进餐时,主人首先向最尊贵的客人呈上羊头,客人割下一块肉,客人往往互相推让,请主人分肉。食毕,大家按伊斯兰教的传统做祈祷,主人收拾残存,取走饭单,大家方能起身,如未收饭单客人起身,会被认为不尊重主人。

(二)见面礼

塔吉克族的见面礼别具一格,饶有风趣。

男子平辈相见时互相握手,然后俯身互吻握着的手背,或互相拥抱;不同辈之间长辈吻幼辈之额,幼辈吻长辈手心。女子相见时,长辈吻幼辈的眼睛或前额,幼辈吻长辈的手心;平辈互吻面颊,近亲之间则吻唇。男女相见,一般行握手礼;如男子是亲近的年老长辈,则女子吻其手心。近亲久别重逢时有许多问候语并互相拥抱。

(三)吻手礼

吻手礼是塔吉克族见面礼仪之一。两人相见时握手,然后俯身互吻握着的手背。孩子们每天早上要对父母行吻手礼。男女互相见面时,女的要吻男的手心,男的则要用手轻轻地按一下女的头部,以示敬意。

(四)割礼与剪发礼

男孩的割礼与女孩的剪发礼是塔吉克人比较重视的习俗。男孩割礼一般在6-7岁时举行,请宗教人士割,家长宴请亲友,以示庆祝。女孩一般在1-2岁时举行剪发仪式,此后女孩即开始梳发辫,亲友带来礼物,表示祝贺。

(五)尊重妇女的习俗

塔吉克族有尊重妇女的优良传统。如果一群人一起到某人家去作客,或者参加婚礼、葬礼、拜节等,主人将来客中年龄最大的妇女视为最尊贵的宾客,进门得请她先进,其他人则以先女后男,年龄先大后小的秩序进入,在塔吉克人室内炕上,右边为上席,左边为下席。客人进屋上炕后,女宾坐右边,男宾坐左边,女宾中年龄最长者坐右边首席,如果为客人们宰了羊,上肉时,主人将把他们认为最鲜美的羊头和羊尾装在一盘里,先放在年龄最长的女宾面前。见面时,幼辈男女都来吻女长辈的手心。

另外,塔吉克人的加玛艾提哈那(类似清真寺)中设有女信徒的礼拜室,而其他穆斯民族的清真寺一般是不允许女性入内的。这也反映了塔吉克文化中尊重妇女这一优良传统。

3、多姿多彩的塔吉克族乐器文化

人们欣赏音乐,少不了乐器的配合,两者的融入可以让音乐的音效有着大大的不同。对乐器的选材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对它的音质、音效也有要求,乐器那么多,每个民族都有标志自己的乐器。在塔吉克族文化中,又有哪些乐器是他们的专属标志呢?

颇具特色,既有别具一格的乐器,又有具有高原风韵的乐曲。乐器有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类。

吹管乐器是塔吉克族最具有民族风格的乐器,主要有鹰笛和竖笛。鹰笛又称“淖尔”、鹰骨笛或骨笛。它是用鹰的翅骨制作,全长约24厘米,管开3孔。因翅骨有粗有细,因而笛管也有粗细、长短之分。由于表演时多用成对鹰笛吹奏,故每对鹰笛的粗细、长短和管上的孔距均需一致,吹奏时,口半含笛上端,以舌尖堵住管口的一部分,斜吹。左手中指按上孔,右手食指与中指按下孔。另有一种鹰笛长28厘米,上端直径2厘米,下端直径1厘米,管开7孔(前6后1),上端正面开一方形吹口,宽0.4厘米,高0.5厘米。演奏时,一手拇指按背孔,食指、中指、无名指按下3孔,将下唇堵住上端管口,绷紧两唇,口风从吹口进入管内发音。

竖笛,塔吉克语称“苏奈依”。其管身木制,上粗下细,全长36厘米。上端管径2.2厘米,下端管径0.8厘米,吹口处有一方孔,内装一木片。有7或8个按孔(二者均有一背孔)。演奏时,音色柔和、细腻。多用于独奏,宜吹奏哀怨的曲调。

民间的鹰笛乐队一般由4人组成,两男吹鹰笛,两妇女以手鼓伴奏,轮番吹奏上下乐句。有时两人同时吹奏,一人奏主旋律,另一人奏花音协奏。

塔吉克族的手鼓,与维吾尔族的达卜相同,单面蒙皮,鼓框内缀有小铁环,也成对使用,由两位女子演奏,一人奏基本鼓点,另一人加花装饰,这是塔吉克族多年留下的传统风俗。

库木日依,是塔吉克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库木里。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库木日依和巴朗孜库木一样,旧时也为宗教性乐器,只能在送葬仪式上演奏《卡素依》哀乐时使用。今天已用于塔吉克族民间歌曲和舞蹈伴奏。待塔吉克民族乐队进一步发展,经过改革的库木日依,一定会成为理想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低音弹弦乐器。

4、颇具特色的塔吉克族婚俗文化

婚礼,一个多么神圣而纯洁的字眼,结婚意味着按法律规定的条件黄河程序确定配偶关系,承担由此产生的权利、义务及其他责任。一个人一辈子正常只有一次婚礼,所以对于新人来说是非常重大的,每个民族之间有不同的婚姻习俗,各具特色,有着自己的精华。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塔吉克族文化,了解他们的婚姻习俗是什么样的。

也许你知道许多少数民族的婚礼,但是你知道高原上的婚礼吗?在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上,居住着我国塔吉克民族,这是个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的生活富有神秘的色彩,而他们的婚礼也是别具一格的。

塔吉克族婚礼前二天,男女双方的主要亲戚就要骑马四处奔走,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参加婚礼。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到村里家中刚刚发生不幸的家庭去征询意见,一般要把他们请到家中来热情款待,然后将手鼓放到他们面前,请他们在即将到来的喜庆日子里擦干悲伤的眼泪,为新人祝福。如果客人在手鼓上敲几下,表示婚礼活动可以举行了。

婚礼前一天晚上,所有亲戚和全村的人都要聚在一起,宾客们都要在主人的墙壁上撒上一些面粉,表示庆祝。大家在手鼓声中翩翩起舞。在大家的歌舞中新郎新娘要提前穿好结婚的衣服。

举行婚礼的这天下午,新郎在两个伴郎和亲友的陪同下,去新娘家接亲。他们每路过一家人的门口,这家的女主人都要向新郎敬上一碗奶子酥油,并将面粉撒在新郎的肩上,祝他幸福。

新郎到新娘家后,也是先喝一碗奶子酥油,接着将礼物奉上。新郎进房后,由阿訇给一对新人祝福,接着两人同喝一碗盐水,交换缠着红白丝绸的戒指,仪式便算告一段落了。

5、源远流长的山东体育文化

体育不光能强健体魄,锻炼个人意志,更大的意义在于提升自己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凝聚力。体育从很早以前就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在中国很多的体育文化就是从这里开始。那么,对于山东的体育文化,你了解多少呢?下面的山东文化为你带来更多的内容,以前来看看吧。

梁山功夫

国子午门功夫又名梁山功夫,是山东省汉族民间武术之一。与河南的少林武术、湖北的武当武术、四川的峨嵋武术一样。是山东水泊梁山北,六工山建福寺方丈圆通禅师与宋江等众梁山英雄所创,融佛、道、儒、兵四大家等诸家各派武功之精华为一体。截止目前,子午门历代掌门人共二十一位,第一代掌门人是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武松,子午门现任第二十一代掌门人是当代人称“神腿大侠”的全国十佳武术教练宋义祥大师。

梅花桩,其设置用坚木棒5根,各长7尺,埋入地下3尺。桩头直径2寸,平头,外用铁箍加固。每桩相距2尺,中桩位于4桩中央,呈梅花形。先于桩上站马步,初用足心,继用脚根,最后用足尖,共练百日。之后在桩上随意跳跃,并练习拳功套路,活步练习,纯用足尖。此功既增长下盘实力,又锻练自身的灵活度,是梅花拳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基本功。

螳螂拳

螳螂拳是中国着名的汉族传统武术流派之一,象形拳的一种。它是山东四大名拳之一,也是首批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列入系统研究整理的传统武术九大流派之一。螳螂拳螳螂拳产生于明末清初,相传由明末清初抗清人士王郎(山东栖霞人于七)所创。

螳螂拳的形成发展,是凝聚了明末清初众多武术流派之长而成,仅依拳谱所载就有“十八家拳祖姓名”之说,可以说螳螂拳是中国古代武术文化的载体,研究这种拳术对于了解明清之际的武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此拳据传发源于明末清初年间(也有南北朝梁武帝时一说),一名叫王郎的武术家访友比武失败后,一次偶然机会看到螳螂捕蝉灵巧而又激烈的情形,有所启发,然后他捕捉了许多螳螂,经常地戏斗,观察研究螳螂的每一细小神态动作。在精神方面他吸取了螳螂的意念高度集中、刚毅机智的气概;手法上吸取了它巧妙运用两个前臂进行勾、搂、卦、劈等动作是所表现出的快速灵巧;身法上吸取了它腰身的仰、俯、拧、旋的灵活多变;步法上吸取了它的踏实、稳固以及前后左右闪展腾挪的突跃等。

他编制了一些巧妙的拳术攻防组合进行苦练,再度访友比武连连获胜。王郎在访友习武过程中又不断的总结经验,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丰富和改进已取得的成果,从而创立了初期的螳螂拳。明末清初时,山东有王郎者(有称王朗者)到少林寺学艺,艺成后与韩通斗,斗败及于树下休息,苦思破敌之法。

见一螳螂缘树而下,乃以划草戏之。螳螂则以一刀勾一刀打,转变有度,闪转灵活,乃携螳螂回寺,终日试之,而研究出勾搂刁采等螳螂手法。一日在树下练习时,有一猿猴取其衣,乃追猿猴而不得近其身,追逐很久,猿猴才弃其衣而去,王郎思之良久,摹仿猿猴之足迹,变换之角度,而研究出猴之步法。

至此王郎之螳螂拳初步形成了。不久,即有人写出拳谱。第一篇为“十八罗汉短打序”,其中说:短打者,少林福居禅师所着也,注释详确,义理精通…。并有“短打要论”,“八打八不打”,“八刚十二条”、“长拳即短打,短打要长拳”等等。练螳螂拳者“以此为总谱,或称为老谱”。可见当时螳螂拳只有一种。以后一传再传,逐渐演变,遂分为三大派了。

6、猜你喜欢: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