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阻止齐景公任用孔子,是因为他认为孔子奸诈狡猾,能说会道,高傲任性,自以为是,难以领导;他提出的复兴周礼的主张繁琐复杂,难于引导百姓,不但不能强国,还会误国误民,加速国家的灭亡。晏子当时一语中的说出了儒家思想的弊端,终于说服齐景公赶走了孔子。
事实上,不仅齐国,孔子后来周游列国,大肆宣传自己的思想也没有国家敢用于政治上,由此可见,儒家思想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好,而这种思想学说恰恰有利于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所以才成了封建王朝的主流思想。
晏婴劝阻齐景公故事:
公元前515年,鲁国动荡,国内局势一片混乱,孔子本着危邦不居的原则前往齐国,给齐国丞相高昭子做了家臣,并通过他见到了齐景公。
齐景公就施政纲领询问孔子。孔子说:“国君是国君,臣子是臣子,父亲是父亲,儿子是儿子,都必须要摆正自己的关系,不能错位。”齐景公大赞,说:“讲得好啊!如果真的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纵然有粮食,我怎么能吃得到呢!”
随后,齐景公打算将尼溪的田地封赠孔子,使他能取得贵族身份在齐国做官,但齐相晏婴却阻止了。
晏婴说:“这些儒者能言善辩不能用法度来规范;高傲自大自以为是,不能任用他们来教育百姓;崇尚丧礼尽情致哀,破费财产厚葬死人,不可将这形成习俗;四处游说乞求借贷,不可以此治理国家。自从圣君贤相相继去世,周朝王室衰落以后,礼乐残缺有很长时间了。如今孔子又主张恢复这些仪容服饰,繁琐地规定尊卑上下的礼仪、举手投足的节度,这些繁文缛节,就是连续几代人也学不完,毕生都搞不清楚。您如果打算用这一套东西来改造齐国的习俗,恐怕不是引导百姓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