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疫苗研发困难 防控疫情还需依靠生物安全管理

三农助农2022-03-27 23:27:45未知

  面对非洲猪瘟(下称“非瘟”),疫苗研制濒临诸多艰难,当前防控的手段是什么?

  自从去年8月爆发非瘟以来,由于非瘟传播途径多,防控不简单,疫情一旦发生,短期内很难根除,中国政府已经提出“需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10日在泰州医药高新区召开的“媒体开放日”上,华威特(江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执行总经理苏玮玮对首席财经表示,惟独从综合管理方面把生物安全做得更好,切断病源的传播,对产业才会有更大的帮助。

  她以为,非瘟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因为非瘟的爆发,整个养殖行业意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更加注重生物安全,使得全行业的管理水平有所提升。

  出于对疫情的担忧,资本市场也对以兽用疫苗生产为主的瑞普生物(300119.SZ)寄托很强的预期。陷入5月,相关疫苗股浮现持续上涨。业内预期,要有效解决非瘟疫情,需要相应的疫苗研制。中国生猪产能占全国一半,每年出栏量在7亿头左右,硕大需求推动着后期疫苗的研制,疫苗企业将获得丰厚利润。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疫苗研制濒临诸多艰难。

  疫苗是成本最低的防控方式

  根据防控实践来看,非瘟的发病规律是:现阶段80%多发于各阶段母猪,不分胎龄胎次,20%疫情多发于50公斤以上的育肥猪。普通母猪自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采食量降低,高热不退,最高可达42度,严重时浮现典型的腹式呼吸,呕吐,腹部耳部等发绀发紫,然后逐渐死亡。肥猪发病与典型猪瘟、蓝耳混合感染极为相如,后期死亡的表现为便血,神经症状较为显然,伴随耳部腹部的发绀发紫现象,抗生素类药物使用均无显然改善。

  在业内看来,疫苗是最为有效、最快速且成本最低的防控方式。

  冠通期货生猪分析师姚桂玲对首席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来看,相关机构及企业正在踊跃研制非瘟疫苗。有了疫苗并不代表就能尽全杀死病毒,但可以保证猪群对非瘟病毒具有抗体,不影响生猪的健康。

  她以为,非瘟在我国大面积发生,而且部分地区对病死猪处理存在不当现象,也有病猪流向市场的情况发生,这对非瘟防控十分不利。因此,从疫苗角度来看,效果应该是最好的,但短光阴内还无法实现。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也以为,由于蓝耳病、口蹄疫有防控疫苗,在过去虽也多次浮现疫情,甚至有时候影响范围较大,但是在扑杀之后,对其他猪群做好相应的疫苗防疫,就可以在短光阴防控疫情。但目前国内外均无有效的非瘟疫苗,这主要是由其病原生物学特性决心的。

  譬如,非瘟病毒基因类型多、数量巨大、免疫逃逸机制重杂多样,可躲藏宿主免疫细胞的清除。现阶段已研制的一些非瘟疫苗,虽然能诱导产生一定水平的抗体,但并不具备中和非瘟病毒的能力,无法达到有效防控非瘟的目的。

  有业内人士称,科研人员应马不停蹄进行攻关,做疫苗,做诊断。不管最后能不能用上,这个工作一定要做。而非瘟疫苗要研制,最需要考虑的是疫苗的安全性,一定要吸取蓝耳病的教训,不能再做不安全的疫苗,让非瘟的疫情雪上加霜。“疫苗有效性打折扣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安全性不好一定是不可以的。”

  华威特(江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制副总经理李真光对首席财经记者表示,基因工程疫苗是未来约摸的一个研究方向。首先要确认具有保护性功能的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表示出来,制成基因工程疫苗,这样既安全又能起到保护效果。

  他以为,在非瘟没有疫苗可防、没有药物可治的情况下,加强自身防疫是重中之重,尤其要做好口蹄疫、伪狂犬、蓝耳病,猪瘟、圆环等疾病的加强免疫,解除猪体免疫抑制,增添猪群抗风险能力,避免猪群在疫情面前一触即溃。

  做好生物安全才是正道

  那么,疫苗是不是最后的希翼呢?

  苏玮玮以为,疫苗一定不是最后一道防线,而且也不能把战胜非瘟疫情的希翼,尽全寄托于疫苗。葡萄牙、西班牙没有研制疫苗,但也净化了疫情,因此疫苗只是一种途径而已,养殖场还是需要从自身的生物安全管理出发。

  在尚无有效疫苗对付非瘟疫情的当下,这意味着,整个行业也需要在未来的动物疫病防控方面,由过度依赖疫苗、药物转向生物安全防控。譬如,提高猪场的生物安全设施、人员素质等。目前,已经有部分养殖场正在研究带“毒”生产的方式,这和早先处理高致病性蓝耳病的主意类如。

  当前,内地各省均浮现了疫情,且呈扩散状况,部分地区疫情导致生猪产能浮现过半下降,严重影响了国内猪肉供应。因此养猪企业需要把生物安全做到极致。

  从行业集体来看,非瘟疫情爆发的集体趋势,在国内是下降的。一方面在于前期猪都得病了,处于前期影响的峰值;另一方面整个行业内的防御意识也在加强,生物安全的认识也提高了,譬如,做好猪场生物防御体系工作,加强环境消毒工作,控制人员的出入,车辆的流动,来降低环境中存在的非瘟病毒侵袭风险。

  自非瘟爆发100多年来的防“非”实践中,成功防控非瘟疫情的国家,短的需要5年左右,长的需要30多年。巴西约摸是用了5年左右光阴,而西班牙花了35年,俄罗斯从2007年到现在已有十多年光阴,依然是低流行的状态。非洲始终没有消停过,因为没有采取主动性的干预措施。

  大部分业内人士以为,非瘟是可以控制的。更何况现在已经有了欧洲成功的生物安全防控经验。

  因此,基于国际非瘟防控经验,当前的首要任务依然是,尽善非瘟的综合防控措施,同时强化新型免疫技术攻关。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仇华吉称,在中国对非瘟固然要踊跃“抗战”,不战而退是不行的。政府应该广泛调动民众的踊跃性,否则养殖场各自打自己的小算盘,不立在国家和行业的利益上,8年、10年都未必能够取得成功。

  他以为,防御非瘟,事在人为,中国有体制方面的优势。

  姚桂玲也表示,猪场只能加强在生物安全方面的护理,即使是做得很好的猪场,还是不能杜绝非瘟的发生,因为饲料、水、蚊虫、来往车辆等,防不胜防。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高温天气,养殖场/户对疫病的恐慌心理有所加重,同时受贸易摩擦引发的饲料原料成本上涨预期、屠宰场对大猪的扣费和资金压力等因素,使得部分养殖户开始出栏生猪,当前生猪价格处于偏稳调整的状态。


本文标签: ,非洲猪瘟  ,疫情  ,生物安全  ,猪病防治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