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药(白芍药图片)

三农助农2022-06-17 07:26:30佚名

白芍药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在中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外,其根并入药,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栽植,白芍药是中国七夕节的代表花卉,代表爱情,是花相。正如花的颜色,纯白无暇,象征着爱情无比的美好

白芍药

形态特征

白芍药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在中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外,其根并入药,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栽植,白芍药是中国七夕节的代表花卉,代表爱情,是花相。正如花的颜色,纯白无暇,象征着爱情无比的美好高尚。

白芍药

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根肥大,通常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茎直立,光滑无毛。叶互生;具长柄;2回3出复叶,小叶片椭圆形至披针形,长8~12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缘具极细乳突,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叶脉在下面隆起,叶基部常带红色。花甚大,单生于花茎的分枝顶端,每花茎有2~5朵花,花茎长9~11厘米;萼片3,叶状;花瓣10片左右或更多,倒卵形,白色、粉红色或红色;雄蕊多数,花药黄色;心皮3~5枚,分离。蓇葖果3~5枚,卵形,先端钩状向外弯。花期5~7月。果期6~7月。

生长习性

芍药适宜温暖湿润气候条件,性喜阳光、喜温、喜肥和一定的耐寒特性。在年均温14.5℃,7月均温27.8℃,极端最高温42.1℃的条件下生长良好。

芍药是宿根植物。每年3月萌发出土,4-6月为生长发育旺盛时期,花期5月,果期6-8月,8月中旬地上部分开始枯萎,这时是芍药甙含量最高时期。

芍药种子为上胚轴休眠类型,播种后当年生根,再经过一段低温打破上胚轴休眠,翌春破土出苗。

种植要求

一般多选择排水良好,通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栽前应精耕细作,深耕30-40厘米,耕翻1~2次。结合耕翻每亩施厩肥或堆肥2500~4000克作基肥,耙平作成宽1.3~2.3米的高畦,如雨水过多,排水不良,畦宽可减至1米左右,畦间排水沟20~30厘米,畦长可视地形而定。芍药忌连作。

分布范围

芍药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平原地带多有种白芍。分布安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繁殖技术

芍药主要为分根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但因种子繁殖生长周期长,生产上应用较少。

1、分根繁殖:分根繁殖是芍药生产上常用方法,生产周期短。收获时,将芍药芽头从根部割下,选健壮芽头,切成小块,每块芽2~4个,芍芽下留2厘米长的头,以利生长,随切随栽或暂时沙藏、窖藏后再栽,芍药8~10月种植,按行株距50厘米×30厘米,穴栽,穴深10厘米左右,每穴放芽头1~2个,芽苞向上,放平,然后覆土5厘米左右,盖实。每亩栽2500株左右。

2、种子繁殖:单瓣芍药结实多。8月上中旬种子成熟,随采随播,或用湿砂混拌贮藏至9月中、下旬播种。苗株生长2~3年后进行定植。

田间管理

早春松土保墒,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4次,结合锄草在根部培土,10月下旬,地冻前在离地面7~10厘米处剪去枝叶,根际培土约15厘米,以利越冬。第二年起每年追施肥3次,分别在3月下旬~4月上旬,施稀人粪尿,第二次在4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500千克,第三次在10~11月间,以圈肥为主,每亩1500-2000千克。第四年收获前追肥2次,追肥时宜于两侧开穴施下。芍药一般不需灌溉,严重干旱时,宜在傍晚灌1次透水,多雨季节,应及时排灌,每年春季现蕾时要及时将花蕾摘掉

药用价值

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养血、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

芍药甙有抗菌、解热、抗炎、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血流、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痉、抗溃疡、调节血糖的作用。白芍煎剂能抑制痢疾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等。白芍的四大医疗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d-儿茶精和没食子酸乙酯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2、护肝作用。对四氯化碳、黄曲霉毒素B1、D-半乳糖胺所致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3、解痉作用。对肠管和在位胃运动有抑制作用,显著对抗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

4、镇痛作用。能抑制小鼠扭体、嘶叫、热板反应,对吗啡抑制扭体反应有协同作用,并能对抗戊四唑所致惊厥。

食用禁忌

【宜食】血虚阴虚、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自汗易汗盗汗、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

【忌食】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以及小儿出麻疹期间不宜食用;此外,服用中药藜芦者也不宜食用白芍。

本文标签: ,白芍  ,标签  ,简介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