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效应渐渐强化(规模效应渐渐强化的例子)

三农助农2022-11-20 13:24:17未知

  规模企业出栏量不断增加,产能集中度提升也较为明显,猪价与规模企业出栏量联动效应不断增强,屠宰企业收购比例也渐渐由散户向规模企业转变,规模效应渐渐强化,生猪养殖集约化渐成趋势。

  4月后猪价五次上涨均与企业出栏量缩减有关

  根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4月份后猪价6次跌后反弹中有5次均与规模企业出栏量缩减有关。其中,4月17日样本企业出栏量缩减3000头左右,仅3天时间猪价涨幅达13.43%,是五次猪价上涨幅度中最大的一次。4月24日出栏量缩减6000头左右,2天时间猪价涨幅达7.98%;第三、四、五次出栏量减少偏小,且猪价涨至相对高位,受终端需求牵制,猪价变动幅度收窄,涨幅均在7%以下。

  一般情况,出栏量与猪价呈现负相关关系,其中出栏主体规模化程度的提高所形成的头部效应,成为影响当前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的重大因素。以山东为例,样本企业出栏数量对猪价影响程度较强,主要源于企业的规模效应带动。企业单日出栏量较大,覆盖范围较广,走货渠道较多,其出栏动作亦会促使散户有跟风使用,规模企业联动散户致使市场供应量发生不同程度转变,从而导致猪价变动。

  屠企猪源收购渠道由散户逐步向规模企业转变

  目前市场散户猪源亦有限,屠宰企业收购猪源比例发生肯定转变,部分屠企特别是北方地区对企业猪源依靠程度较高,进一步加深规模效应。仍以山东为例,作为全国生猪屠宰大省,屠宰能力位居全国第一。根据卓创资讯调研数据显示,山东宰量前列的企业散户猪源收购比例均不同程度的缩减,部分企业缩减高达20%。

  此外,从规模化程度较高的河南区域的变化也能够进一步得到验证。2021年河南大型屠宰企业收购猪源中,牧原及中小规模场比例为80%,散户占比20%;而到了2022年,大型屠宰企业收购比例几乎全部来自于牧原及中小规模场,散户猪源比例靠近于0。

  此外,河北地区大型屠宰企业散户猪源收购比例也存在类似变化,由50%以上亦缩减为20%-30%,同时上游养殖企业不断向下延伸产业链,部分同体系屠宰企业如千喜鹤、牧原等多数收内部猪源,更是进一步降低了散户猪源占比。

  即使如东北散户较多的地区,其猪源比例近两年也呈现出相应变化。根据卓创资讯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东北地区屠宰企业90%猪源均来自散户,而2022年散户猪源占比仅有60%-80%。

  2022年屠宰收购渠道变化更为明显,散户猪源占比均不同程度减少。一方面是散户猪体型较差,且出肉率不高,控食等标准不同,屠宰企业收购意愿降低。另一方面源于本轮猪周期亏损时间近9个月时间,散户承担风险能力有限,且受资金限制,退市使用居多,散户猪源占比减少,且规模养殖企业出栏量不断增加,屠宰企业对规模企业依靠程度提高。

  规模养殖企业出栏量不断增加,集中化程度不断提升

  根据图2所示,生猪出栏量不断增加,仅2019年因受非洲猪瘟影响,出栏量略有减少,2021年生猪出栏量增幅较大,同比涨幅高达70.22%。十大规模养殖企业出栏量占比由2017年的5.10%持续增加至2022年的14.62%,规模企业出栏量占比持续增加。

  通过上市公司财报数据能够看到,十大养殖企业2022年1-4月份生猪出栏量多数高于2021年,其中牧原同比增幅超100%,4个月时间出栏量突破1000万头。随着猪价触底反弹,规模企业利用其资金、资源等优势条件扩大产能,多数企业自留+外采并举,实现逆势扩张,现阶段部分省份规模企业集中度超60%,集中化程度不断提升。

  规模企业产能扩张明显,集约化发渐成趋势

  随着生猪养殖门槛的渐渐提高,养殖规模效益的渐渐显现,散户比例或将继续减少。规模企业出栏量如今处于高速成长状态,多数企业“内生+外延”扩张产能;同时生猪作为民生相关商品,保障其生产能力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础,生猪集约化生产也得到了更多财政政策及金融层面支持,未来行业规模化、集约化趋势渐渐形成。

本文标签: ,规模  ,集约化  ,生猪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