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持背景干净!尽可能使得背景与食品的颜色产生对比,不要使用与食品颜色相近的背景。比如,放在红色盘子的草莓会使得主题不够鲜明。此外,背景也要干净。如果你不敢确定,那么就用一只白盘子。
2、调整白平衡!根据你的拍摄食品调整白平衡。比如拍摄肉类,最好使用暖色调,在偏蓝的日光灯环境下拍出的肉类一定相当可怕。
3、用自然光拍摄!任何时候,用自然光拍摄食品总是不错的。白天,你可以选择在阳光充足的窗边拍摄;而晚上,尽量避免使用直射向食品的闪光灯作为光源,这样的光线很不自然,就算用闪光灯,也应该使用通过天花板或者墙壁反射的闪光灯效果。
4、切开!细分!除了食品表象,食品内在的纹理和颜色有时更能吸引人。比如把蛋糕切开来,展示那一层层不同的美味。
5、利用食物温度!这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概念,只要是食物都具备最佳食用温度,而许多餐饮产品经常会“温度错位”,特别是把热食拍成了冷食沸腾—烫,烧烤涮烫类食物较为适用,表面的油脂气泡、环绕的烟雾效果。
温润—温,温润是一个很难把握的视觉温度,很容易被表现得不准确。一般适用于舒缓的汤汁类食物,表面有细微的烟雾与气泡,呈现粘稠质感。凉爽—凉,适用于一些甜品、蔬菜、刺身,体现凉爽“新鲜”。典型的技巧就是水珠加烟雾。
6、表面点缀!表面点缀包括浇汁、刷油、颗粒点缀以及线条点缀。浇汁,在食物表面淋上酱汁增强食欲感。最好食物本身表面粗糙,才能与酱汁形成鲜明对比。酱汁本身为粘稠状、带颗粒物最佳。刷油,在食物表面刷上油脂,达到更强的反光效果,通过暗示油脂来达到强化食欲的目的。就算是鱼肉、生牛肉等物品也可以通过这个技法来强化光泽增强食欲。
颗粒点缀,常见的有点缀芝麻、花生、红绿辣椒段、蒜末、炸过的酥皮、鱿鱼丝等。 最好为颗粒状的红、黄色点缀物,可增强食欲。在一些过于油腻的食物中,可用绿色蔬菜、葱花代替。线条点缀,用绿色葱丝、豆芽等条状物对食物表面进行点缀、日式料理中也用酱汁挤成线条状。适用于本身色彩、形态较单一的食物。可以让画面效果看着更“丰盛、有料”,从而强化食欲感。
7、突显食物色泽!红色对于食物来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颜色。红白纹理,最通用的食物色泽,红色。肉类的红白相间色彩、以雪花牛肉为代表。模仿或呈现这种红白纹理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强化食欲,也算是一种红色的表面点缀。乳白、乳黄,粥、牛乳类所独有的视觉感受,伴随有颗粒感、黏稠度等。摄影中可用白乳胶代替。
可配合线条、红黄颗粒点缀来增强食欲。焦黄、焦虹,烧烤、烘培制品常见,如面包、芝士、烤乳猪。长期饮食经验判断,略带焦黄色的食物口感更脆、更入味。在很多食物摄影中,有刻意将食物上出焦黄色泽的情况。
8、巧用食物背景!木质,最广谱性的背景处理,百搭、亲和力强,不知道用什么时的首选。包括木底板、竹编、箩筐等,偶尔会加入辣椒、花椒、八角等香辛料。火焰,尽量不要用单色、纯黑色背景,显得没有亲和力。
背景火焰是一种最直观引导食欲的方法,大多为PS处理。麦穗,面点、土豆、米饭等主食类的百搭背景,干爽、颗粒的感觉配合金黄的色泽很容易烘托整体氛围。中国人本身也较为熟悉麦穗的形象,很容易联想起食欲。
9、善用拍摄工具!使用三脚架,食品拍摄大都在室内进行,光线并不会很好,所以最好使用三脚架。凑近一点,可以用微距拍摄装着食品的盘子局部,凑近拍摄目标可以展示食品更精细的部分,让其更有趣,耐人寻味。
从各个角度拍摄,尝试各种角度,不要老是居高临下,像一只鸟看着我们那样看着食品拍摄。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变换你的视角,也可以多调整变换食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