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技术服务中国大众(德国大众服务器)

时间:2023-04-15人气:作者:佚名

德国技术服务中国大众(德国大众服务器)

德国技术服务中国大众

中国有这样一辆车。它来自一个著名的家庭,但经常被指责为私生子。它的产品实力并不起眼,却屡创销售奇迹。上市不到十三年,销量突破四百万,二手车五年增值率高达50%,厂家敢以新车价格的75%回购二手车三年...

是的,你可能已经猜到了,这款车就是朗逸,一款来自上汽大众的紧凑型家用轿车。作为家用车行列中的“顶流车型”,上汽大众朗逸为何能一步步登上神坛?是无意的巧合吗?还是上汽大众有先见之明?今天就从上汽大众朗逸的起源说起,说说这款车的前世今生。

上汽大众自主研发德国大众技术,第一代朗逸惊艳亮相

在谈论上汽大众第一代朗逸之前,我们需要先说一些关于上汽大众(“15年前的上海大众”)自主研发的事情:

众所周知,上汽大众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初,随后推出了经典的桑塔纳。然而,作为中国最早的汽车合资企业之一,上汽大众自然希望率先示范。于是,上汽大众开启了探索自主研发的进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SAIC研究院考虑与上汽大众联手,在桑塔纳的基础上打造一款MPV,上汽大众同意了。在资深设计师钟伯光的带领下,“桑塔纳MPV”诞生了。这款比例协调的“子弹MPV”不仅登上了国内报纸的头条,还在海外一举成名。德国杂志《汽车卡塔洛》在1989年发表了这条新闻。

在SAIC-大众合资公司成立后不久,这家汽车公司就展现出了出色的自主研发能力,这也为后来的大众朗逸打下了基础。朗逸的萌芽源于2006年的北京车展。当时,上汽大众一款名为“NEEZA”的概念车在车展上亮相,随后这款车获得了广泛关注。

然而,让车迷们困惑的是,即使在海外查看了大众的所有车型,也找不到这款概念车。直到2007年7月上汽大众与大众集团签署“上海大众R·D系统纳入大众全球R·D系统”的联合声明,大家才意识到这是上汽大众主导的新车。

在2008年北京车展上,基于这一概念车元素的量产车正式亮相,新车命名为“朗逸”。其实“朗逸”这个名字与保时捷有渊源,它起源于二战时期保时捷开发的代号为“爱娃朗逸”的四门轿车项目。

在这个产品中,可以说是中德汽车工业的精华汇聚。在设计方面,朗逸的造型由SAIC乘用车技术中心设计部主任邵景峰牵头,国产化设计在上海完成。在机械和调校方面,该车采用PQ34平台,各方面调校均由德国团队完成。至此,一款“中西合璧”的家用车诞生了。

第一代朗逸上市后,新车迅速占领国内家用车市场,并将口碑和销量齐飞化。上市仅半年,朗逸就实现了月销量过万。这背后是上汽大众对国内消费者的深刻洞察。

与同期流行的宝来相比,第一代朗逸非常清楚大空房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在第一代朗逸上,其轴距较同期的宝来增加了97mm,达到了2610 mm,同时更加精致修长的车身造型和更加宽敞舒适的乘坐体验直接击中了消费者心中的软肋。

凭借设计上的优势,上汽大众并没有停止对朗逸潜力的发掘。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喜爱,堆码配置成为了这款车的常态。当时的一系列先进技术,如激光焊接、前排双侧安全气囊、陶瓷刹车片、碰撞后自动断油解锁等,都应用到了第一代朗逸上。而在2010年,随着1.4T发动机的推出,朗逸也率先搭载了这款拥有各种先进技术的动力系统。

你说,有了这样的产品支撑,为什么朗逸就没有地方卖了呢?

为了与速腾竞争,第二代朗逸拉开了多车型竞争的序幕

时间已经进入2012年,今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与2008年朗逸问世时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俗话说,看到第一代朗逸的巨大成功后,国内其他合资企业和自主厂商也加快了追赶的步伐。在众多竞争对手中,真正让上汽大众胆寒的是一汽-大众推出的速腾A6。

2012年,速腾刚刚完成更换。虽然主销车型更贵,但全新的设计语言、全新的技术和配置相比第一代朗逸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这时,朗逸也开始了更换策略。在2013年上市的第二代朗逸车型上,虽然仍采用PQ34平台,但采用了当时最新流行的家族设计语言,整个系统标配ESP车身稳定系统。

得益于更好的产品性价比,第二代朗逸上市后,其市场竞争力同样强劲。一直以来,朗逸和速腾也开启了“小帕萨特/小迈腾是谁”的争论。事实上,朗逸和速腾的竞争已经意味着“越级竞争”。

毕竟在大众体系中,朗逸的目标车型是宝来,至于速腾则是更高级的车型...但这不是问题,因为事实证明,只要有东西吸引消费者,朗逸的销量就不会减少,而朗逸依然可以成为速腾的有力竞争对手。

事实上,在本轮竞争中,上汽大众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比如家里只有一辆紧凑型轿车。面对拥有速腾、宝来、高尔夫的北方兄弟,上汽大众的紧凑型轿车阵容依然不足。于是,第二代朗逸也开启了多车型战略。先后推出了朗星旅行车、郎静跨界旅行车、朗逸两厢等多款车型。在多车型战略下,上汽大众朗逸家族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胃口,在综合竞争力上也有所进步,最终想增加销量。

以品质巩固地位,第三代朗逸走向成熟

第一代朗逸的测试和第二代朗逸的铺垫,其实都是上汽大众目前拓展紧凑型家用车市场的准备。上汽大众在国内紧凑型轿车市场的高潮要靠第三代朗逸。本来第一代和第二代朗逸凭借其高性价比和大众品牌的号召力已经可以在国内市场为所欲为,而第三代朗逸也可以“偷偷懒”。

不过,上汽大众在第三代朗逸上并没有“吃老本”。相反,它大幅引入新平台和新技术,全面提升品质,让第三代朗逸更具竞争力。

2018年,随着MQB模块化平台的成熟,国内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开始了全方位的“更新工作”。其中,朗逸走在前列。2018年,上汽大众正式推出基于MQB平台的第三代朗逸车型,并命名为“朗逸PLUS”。这一次,可以看作是由内而外的巨大变化。

在第三代朗逸PLUS车型上,我们开启了品质路线。外观上,新车采用大众最新的全球化设计语言,前脸造型更具层次感,车身姿态更加优雅成熟,特色线条更加有力。无论从任何角度看,这款车都没有“死角”。

另一方面,在车辆舒适性和内饰设计方面,新车进一步扩大了车身尺寸,长宽高达到4670/1806/1474mm,轴距达到2688mm,内饰空宽敞度几乎达到了A级水平。同时,内饰设计也得到了极大的优化。虽然还是采用了时下流行的家族化内饰设计,但选材、做工、内饰的和谐度都更接近b级车的水平。内饰质感得到全面提升后,第三代朗逸可以说是真正的“小帕萨特”。

在配置方面,新车也注重“更好的舒适品质”。LED灯、带后出风口的电子手刹自动空调节、双区自动空调节,甚至主动刹车系统、ACC自适应巡航等智能安全辅助设备都在列。从舒适到便利,新车质感全面提升,售价一直保持在1129-1619万区间,满足了普通家庭消费者的全方位需求。

最后,新车也开始在核心动力系统上进化。全系搭载全新的EA211系列发动机。得益于新技术的加持,1.5L车型和1.4T版本的动力更强,油耗更经济。这时,大众速腾和隔壁的大众高尔夫也在使用这种全新的动力。更低的价格换取更先进的核心技术和更实用的产品体验。对于家庭消费者来说,这样的创新无疑非常有吸引力。

就这样,依托长久的口碑、不断进化的产品力和更好的质价比,上汽大众朗逸继续乘风破浪,持续为家庭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体验。

标签

作为“中国特供车型”,朗逸在不到十三年的时间里就实现了400多万的销量,这可能连大众自己都没想到。但是,销量在,消费者口碑在,谁也无法扭转这一辉煌历史。事实上,在朗逸取得巨大成功的背后,也展现了产品之外的另一个东西:上汽大众本身拥有优秀的自主研发水平。除了朗逸,上汽大众开发的途昂、辉昂、魏冉哪一款车不够好?相信在经历了朗逸的神话之后,上汽大众能够凭借其出色的R·D基础带来更多的朗逸。

德国进口大众有哪些车型

大众是德国知名汽车品牌,大众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也比较不错。德国进口大众车型包括甲壳虫、辉腾、高尔夫、大众CC、途观、帕萨特、EOS、途锐、赛洛克等。

1.大众CC

大众CC是大众的标准轿跑车。CC是德国大众设计师团队四年潜心研发的结晶。它的出现延续了优雅的身材,保持了成熟的商业感。汽车的灵活稳定性与跑车的超强灵敏度完美结合。轮胎采用米其林PS3系列,尺寸为235/45 R17,运动性能出色。采用4门无框设计,舒适动感;内饰有明显的运动风格,延续了大众高端商务车系列的风格。色彩鲜艳的高端真皮跑车座椅和真皮智能运动方向盘,展现了大众CC速度与动感激情的特质。此外,大众CC还配备了多项高科技配置,为驾乘人员提供最便捷、最舒适的驾驶体验。

2.大众EOS

大众的“黎明女神”——EOS跑车,外观继承了大众新一代的家族式风格,包括泪眼投影大灯和亮盾形水箱护罩。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大众EOS采用CSC五件式设计车顶。大众为Eos开发的CSC (Coupe天窗和Cabriolet)车顶折叠系统,只需25秒即可开启和关闭天篷,流线型车身设计,车内四人视野均为最宽敞的天空空。Eos也是全球首款配备电动硬顶和天窗的敞篷车。大众还在敞篷车顶结构中增加了电动天窗,让车主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可以随意选择敞篷、硬顶Coupe或者只开启天窗模式,方便快捷。

3.甲虫

甲壳虫标配电子车身稳定系统、主副安全气囊、前侧安全气囊和气帘,在各种用车情况下全心全意为您保驾护航。同时,多重防撞系统的出现可以使车辆在第一次碰撞后一定程度上刹车,减少第二次碰撞带来的伤害和风险。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