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人气:作者:未知
交通事故人伤交警扣证是否合法
1.交通事故扣交警执照合法吗?
从法律上讲,交警认为应当对当事人采取暂扣、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可以扣留当事人的机动车驾驶证,并出具行政强制措施凭证。扣留机动车驾驶证的期限为处罚决定作出前。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扣留驾驶证:
(一)饮酒或者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二)机动车驾驶人将机动车交给未取得驾驶证或者驾驶证被吊销、暂扣人的;
(三)机动车时速超过50%的;
(四)驾驶拼装机动车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的;
(五)一个记分周期内累计记分达到12分的;
(六)使用他人驾驶证的;
(七)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
二、交通事故处理流程1、向交通管理部门报告。
除了少数可以通过交通事故简易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案件外,大多数交通事故案件的处理都依赖于公安交管部门。发生交通事故时,当事人应当尽快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交管部门报案。如果交通事故的所有当事人都受了重伤或失去知觉,路过的路人也有义务向交通管理部门报案。
2、交通管理部门赶赴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处理。
一般情况下,简易程序办理的交通事故案件只需要一名交警到现场办理,而交通事故一般程序办理的交通事故案件至少需要两名交警办理。对于重大,特别是重大交通事故案件,其他部门需要帮助,比如医疗救援部门。交警赶到现场后,首先要对现场进行处理,尽快恢复正常的交通秩序。同时,对于一般程序办理的交通事故案件,也需要现场勘查。
3.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制作交通事故证明。
交通管理部门在充分了解事故情况并结合收集到的各种证据后,客观公正地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区分事故各方的事故责任。
4.交通管理部门对事故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对事故责任者给予警告、罚款、暂扣、吊销驾驶证或者拘留。
5.损害赔偿调解。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公安交管部门可以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请求,调解交通事故损害赔偿10天。
6.受害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事人不同意调解或者在法定调解期限内未能达成调解协议的,受害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交警在执行公务过程中有权扣留驾驶人的机动车驾驶证。在扣留驾驶证时,交警还应依法开具相应的行政处罚单。尤其是有人受伤,其中一人可能已经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对交警扣留驾驶证的原因有疑问,可以当面询问工作人员。
交通事故人伤开庭怎么处理
如何在法庭上处理交通事故和伤害?
(1)试验准备
庭审准备是人民法院在案件正式实质性审理前为确保案件顺利审理而进行的准备工作。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判准备的内容包括
1.传唤当事人并通知其他诉讼参与人出庭。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三日前将传票送达当事人,并将出庭通知书送达其他诉讼参与人。传票和通知书应当载明案由、开庭时间和地点,确保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做好出庭准备。
2.公开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三日前公告当事人的姓名、案由和开庭时间、地点。公告可以张贴在法院公告栏,巡回审判可以张贴在案件发生地或者其他有关地点。其目的是加强新闻媒体和公众对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了解和监督,确保案件审判的公平和效率。
3.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当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
4.庭审中,审判长对当事人进行核对,核对顺序为原告、被告、第三人。检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业、居住地。当事人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核对其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行政负责人的姓名和职务。诉讼代理人应当查明其代理资格和代理权限。核实后,审判长会宣布案由,宣布法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
(二)法院调查
法庭调查的主要任务是:法官当庭全面调查案件事实,审查核实各种证据,为正确认定案件事实、适用法律奠定基础。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规定》,法院调查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当事人的陈述;二是举证和质证。
1.双方声明
2.出示证据和交叉询问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各种证据按照下列顺序出示,并由当事人质证:
(一)证人证言。
(二)书证、物证、视听资料。
(3)鉴定结论。
(四)勘验笔录。
经法庭质证的证据能够立即鉴定的,应当立即鉴定;不能立即确认的,可以在合议休会后确认。
当事人可以在法庭上出示“新证据”。这里的“新证据”,是指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以及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许可仍不能在延长期限内提供的证据。当事人提出的新证据或者经许可重新鉴定、勘验得出的结论,必须在法庭上重新质证。法院决定重新开庭的,审判长应当对本次开庭进行总结,指出开庭确认的证据,指出下一次开庭调查的重点。二审只对未调查的事项进行调查审理,对已经调查、质证、确认的证据不再审理。
法庭调查终结前,审判长应当对法庭调查认定的事实和当事人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总结,征求当事人的意见。(3)法庭辩论
法庭辩论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合议庭的主持下,根据法庭调查阶段发现的事实和证据,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用文字进行辩论的诉讼活动。法庭辩论是辩论原则最生动、最集中的体现。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针对法院在侦查阶段审查的事实和证据,围绕案件争议焦点,相互进行口头辩论,争取合议庭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决。同时,通过辩论,法官能够把握案件要点,有助于查明案件事实,明辨是非。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1.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2.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3.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
4.互相辩论。
法庭辩论结束后,如果案件事实清楚,审判长应询问当事人是否愿意调解。当事人愿意调解的,可以当庭调解,也可以休庭后调解。调解后,双方达成协议的,应当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盖章。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后,立即履行完毕。不需要调解书的,应当记入笔录,经双方当事人、合议庭成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发生法律效力。调解不成的,合议庭应当及时作出判决。
(4)案件评估和判决公告
这是法庭审理的最后阶段,是合议庭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依照法律和政策,分清是非,厘清责任,作出判决,宣布判决结果,解决当事人之间民事纠纷的阶段。
1、合议庭评议
法庭辩论后,调解不成的,合议庭应当休庭,进入鉴定室进行鉴定。合议庭在审查时,应当确定案件性质,认定案件事实,分清是非责任,正确适用法律,最终办理案件。合议庭应当秘密主持案件的审议。合议庭有不同意见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但少数意见应当如实记入笔录。鉴定笔录应当由书记员制作,由合议庭成员和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存档备查,不得公开。鉴定结束后,应当作出判决,并由合议庭成员签名。
2.宣布判决
判决书的内容包括:确认的事实、适用的法律、判决的结果和理由、诉讼费用的负担、当事人的上诉权、上诉期限和上诉法院。
判决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当庭判决。即经合议庭评议后,审判长宣布继续开庭并宣读裁判。宣判后,将在10天内将判决书发送给相关人员。另一种是常规量刑。也就是说,如果判决不能在法庭上宣布,将会另定日期。宣判后,应当立即作出判决。
简而言之,当民事法院已经决定举行审判时,审判后的审判过程是由法官按照诉讼法的规定逐步进行的。如果被害人已经重伤,所谓开庭审理,可能是指刑事法院直接按照交通肇事罪进行审理。虽然检察机关将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但受害者也可以在法院审理后提起附带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