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字体设计被广泛应用于当今设计领域的各个层面,如同一种新的设计能源有待开发。它以其独立的艺术性、经济性和实用性,与图形、色彩等元素共同构成展现艺术与传递信息的桥梁。相比过去的几年,现如今的字体设计应用方面产生了很大变化:数字化、信息化等手段层出不穷,它渗透于标志、招贴画、书籍设计、包装、CI设计、计算机图形、服饰设计、摄影、印染纹饰、书法及书艺、绘画、雕塑、装置、环境艺术等领域,其表现语言是丰富的,包括表象装饰、意向构成、异形同构“、美术字”、成套字体设计、书法或现代书艺等。
改革字体教学模式——在创新的基础上注重“创异”
创新是所有艺术设计的灵魂,它具有独特性与新颖性,富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想要发展创新思维,光靠一定的先天基础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是后天的科学培养。在现如今的字体设计教学中,教育者不仅要注重讲授传统理论,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字体设计的创意性融入整个教学过程,通过经常性的文字创意设计训练,深层发掘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是使构造价值产生质变飞跃的决定性因素。想要创新,就要多观察分析,勤于联想,以实践激发。设计的本质是创新,创新需要灵感,灵感的出现是所积累的知识相互碰撞的结果。学生需要在生活中体验、积累和学习,由此提高和完善自我。
1.“创异”能力的含义
“创异”绝非猎奇,更不是不切实际。“创异”是对传统的叛逆,是打破常规的哲学;是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对接;是跳出窠臼之外的思路和超越自我、超越常规的导引;是创造性的系统工程。无论做什么样的设计,最可贵的精神莫过于创新、“创异”。“创异”不同于创新,并不是一味的求新、求异。对此,学生在学习字体设计时不仅需要建立“创异”的态度,更需要掌握“创异”的方法。在字体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异”能力。
2.如何培养“创异”能力
计算机作为一种表现工具对艺术设计有着非凡的贡献,这对设计者来说是极大的解放以及观念上革命性的改变。同时电脑灵活、方便的组合可以使平时看不到的景象变成可视的画面,对于开发设计思路有很多好处,这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近几年来,由于数字图像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对字体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对于年轻而好奇的学生来说,其在掌握了某种图像软件后在作业中往往会过多地运用软件的各种特殊效果来堆砌字体形象,以致他们的作品徒有绚丽的画面形式而毫无设计感可言。因此,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对文字本意内涵的挖掘和实际应用上,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上也该有所侧重,这样才能保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字体设计“创异”能力的培养上。
首先,在字体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络寻找和收集更多的作品和案例。欣赏、归纳、梳理这些优秀的字体设计的创意实例,一方面能培养学生欣赏优秀作品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分析作品,逐渐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细腻的感受力及创新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哪些作品的设计是具有“创异”性的;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从相关的姊妹艺术中获得灵感、启发,比如音乐、雕塑、绘画、电影、书法、文学等,提高对艺术的鉴赏力。这样既让很多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使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对知识保持浓厚的兴趣,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以便于学生进行后期的提高“创异”能力的实战训练。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一些短期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练习或游戏,让学生能够边玩边学。例如,让每位学生设计制作自己的中文和英文名字,并用自己设计的姓名构成一个品牌图形,或表达某种观点和理念。这种培养学生“创异”能力的训练是很有意义的尝试,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引导学生养成归纳、讨论的习惯,让学生在设计中交流互动,寓教于乐,使学习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
结语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需求和培养也有了一个更高的目标,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网络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设计教学的格局,它所产生的“设计效应”在理论与实践上为教育者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设计教学的教育者应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思路,取其适合自身发展的精华,结合原有的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投身于设计教学的研究,积极主动地提出完善教育教学的思路与方法,将现今社会需求作为目标和准则,以实用为标准,不盲从、不跟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认真研究与探索一条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教育之路,这也将是我国未来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