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设计中所包含的城市交通导视系统设计对城市的交通规划、人流分布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字作为城市交通导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起着重要作用。文字是信息传达的重要载体,易识的、协调的、无障碍化的字体设计是城市文化的缩影,是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的有利因素。本文主要对国外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对我国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的启发。
信息时代数字化的迅速发展使人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状态,传媒业的兴盛及互联网的普及,使全球资讯得以共享,信息设计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信息设计是用合理的设计方式将难以描述、枯燥乏味、烦琐复杂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和组织来进行信息传播,让复杂难懂的数据信息易于理解和接受。城市交通导视系统作为信息设计的一个方面是伴随着经济繁荣、城市交通发展而产生的。它是由文字、导向符号和导向图形构成,用于引导和指示方向。它主要包括交通道路和交通设施中的指向牌、信号灯、指向符号、地名牌、路牌、车站牌、交通信息荧光屏、街区地图等。[1]成功的城市交通导视系统设计可以帮助人们便利出行,减少出行时间避免出行延误。城市交通导视系统中的字体设计作为城市交通导视系统中的核心元素,要清晰、准确、无障碍化的传达城市交通信息。
1 国外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的发展
早在1850年人们就关注城市交叉口处交通安全和拥堵。1868年,英国工程师纳伊特在伦敦威斯特敏斯特街口安装了一台红绿两色的煤气照明灯,用来控制交叉路口马车的通行。加拿大多伦多市于1964年完成了计算机控制信号灯的实用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的普及,城市交通拥挤、阻塞现象日趋恶化,随之产生了智能交通系统。与此同时欧美的城市交通导视系统的字体设计的研究也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
1.1 英国的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
19世纪的英国伦敦已经成为全国的商业、金融、贸易中心和社会文明的神经枢纽。1863年伦敦已拥有第一条民用地铁。英国机电工程师哈里?贝克在1932 年设计了第一张伦敦地铁图,为人们提供了现代地铁地图的范本。
伦敦地铁图运用了爱德华?约翰斯顿(Edward Johnston)在1916 年为伦敦交通公司设计的“无衬线字体”。这套字体以经典的罗马字体的基本形态为基础。为了使文字清晰、易识、规范统一,约翰斯顿去掉了罗马式字体的装饰性笔触,削弱了字母线条粗细的变化。最终在视觉上达到比例和谐的效果。这套字体的识别性很强,主要使用在海报和指示牌上。因此英国成为最早在地铁导视系统中使用现代无衬线字体的国家。该套字体后来添加了小写字样的新版本“New Johnston”至今仍然使用。“无衬线字体”字号的选择根据地铁图的印刷尺幅而定。站名紧靠站点标识,文字编排也与线路方位保持一致,便于使用者阅读。英文采用了水平或对角线倾斜排列,注意了文字秩序性与一致性的原则,保证了图面的整体效果。[2]“铁路体”是世界上第一款城市交通导视系统的专用字体。“铁路体”的产生,标志着城市交通导视系统中字体设计理论体系的形成。
1950年,英国建立了第一条高速公路。由于之前旧的路标系统没有公开可见的规范说明,也没有法律明确规定,于是当时的郡议会采用他们自己的设计,或是采用来自制作商的各项标准条例进行设计。当时的路牌基座往往刻上制作商名称,路牌上的文字信息排布也过于复杂,文字周围容易出现缝隙,影响辨识度。认识到这些不足,1957年英国政府组织了一个顾问委员会来研究针对时速70英里(约113公里)的新高速公路重新设计路标系统。切尔西艺术学校的平面设计师乔克?金尼尔(Jock Kinneir)被指派进行设计。新的字体取名为“Transport”(图1)。“Transport”具有空心的,清晰的字形,根据欧洲和美国的实际经验,使用大写和小写字体,而不是1933年以来英国公路上使用的大写字体,这样增加了字体的易读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
1.2 德国的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
德国在二十世纪初就开始了交通用字设计的标准化。由皇家普鲁士铁路设计的DIN 1451的字体是德国的公共设计标准用字。DIN 1451 的设计力求简练和标准化,是以一个网格系统为基础,使用尺规,以至于手绘都能够完成绘制的基本字形。DIN 1451字体包括 DIN Mittelschrift 和 DIN Engschrift 两款,前者是后者的窄体版(图2),两者都具有很高的区分度和易读性。1936年开始,DIN 1451 成为德国路标和公路的标准用字。
1.3 美国的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
美国早期的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FHWA(The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美国公路管理局)系列字体是在20世纪50年代晚期开发。FHWA字体包括七个系列(从窄到宽依次为):A系(已被弃用)、B系、C系、D系、E系、E(M)系(比E系笔画宽约20%)和F系。现在FHWA同样在加拿大和台湾作为路标用字使用。(图3)[4]
近年来,对FHWA改良的新字体Clearview取得美国联邦政府认可。在美加两国的一些地区,新字体Clearview成为旧标准FHWA字体的唯一替代者,开始被广泛使用。
Clearview字形设计的特点:1)小写字母设计的较高,如:小写字母b, d, f, h, i, j, k和l的顶部都穿过了顶部的X线,提高了字母的区分度。字母g的圆弧部分被设计在基线上部,增强整体识别性(图4)。2)字母中间的空间设计的较宽阔用以提高识别性,并且字形也考虑到在普通和高光材料对年长司机(美国截至2005年65岁以上司机3600万人,占司机总数的1/5)的视觉影响,使字体设计更加人性化。3) Clearview 的设计使用了大小写混排提高易读性。实验表明,Clearview提高易读性使时速72公里的车辆识别距离增多24米,或多出1.2秒的反应时间。而在年长司机夜间开车的研究中,大小写混排的Clearview的识别性比全部大写的FHWA提高了16%。[4] 1.4 对亚洲的启示
亚洲的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发展较晚,欧美的城市交通导视系统的字体设计对亚洲有着很深的影响。为了容易让司机在较快速度情况下能够清楚地阅读标志,许多国家使用无衬线的黑体字或类似字体。例如:台湾和韩国使用的是美国的旧标准 FHWA,香港使用的则是英国的标准字体 Transport。近年来,香港和韩国在新路牌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海尔维蒂卡体(Helvetica)。在中文用字方面,中国大陆、港台地区,选择了商用印刷字体。欧美的实验方法和通用的标准如字距、笔画粗细、内部空间设计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而这方面,日本经过针对道路功能的细致考量设计出的高速公路字体,是值得学习的。
日本道路公团标准文字(图5)由前日本道路公团设计,这款字体设计舍弃了传统的汉字笔画的美学,也不按照日本的汉字标准进行设计,而是大量省掉细节、简化笔画,将笔画尽量归纳为厚重的横、竖、45度斜线。虽然近看不符合常规,但这种设计在高速运动中的实验效果极好,基本达到了设计的初衷:“时速100公里,距离140米,判断所需时间在5~6秒”。日本道路公团标准文字在日本高速公路被广泛使用,对亚洲地区有启示性的意义。
2 我国城市交通导视系统的字体设计
2.1 我国城市交通导视系统的字体设计的现状
由于公共交通环境的特殊性,我国的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一般选择使用黑体字和Helvetica字体(从2009年起英文字体改用FHWA字体)。黑体字笔画粗细相等、字体构架方正、易于识别,在一定运动速度和距离内辩识度较高。仿宋体字形清秀优美,老宋体字形端庄有力,在静止和近距离状态下阅读的效果较好。但是与同样大小的黑体字相比在远距离和高速运动的情况下,仿宋体字的全部笔画,老宋体字的横笔画由于过细而识别不清,容易产生错觉和疑问。[5]
虽然中国大陆使用黑体字,但设计时具体该选哪一款黑体字,没有统一要求,字距设计、文字比例、中英文比例基本上都没有一个规范。因此我国城市交通导视系统中的字体设计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从(图6)中看,字体统一用的是黑体,但是是两个不同的黑体,而英文字体运用比较混乱,右边公路用字似乎是Helvetica,从比较典型的G和R就可以看出。而左边的公路用字似乎就不是Helvetica了,因为G的底部是圆滑的。而在京沪高速公路上出现了使用衬线字体的情况,这些都是有待改进的方面。
总之,我国城市交通导视系统中字体设计需要再优化,字体的选择、文字的排版、信息翻译的规范等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提高我国城市交通导视系统的设计水平。
2.2 城市交通导视系统的字体设计原则
(1)字体设计应当清晰、易识便于受众理解。由于城市人群密集、流动性大,城市环境复杂,就要求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要清晰、易识、便于受众理解。因此在设计时字体轮廓要简洁,尽量使用无装饰线的字体,保证人们能够在一定距离内看清楚内容。字体色彩与背景色彩要区别开来,字体色调与背景色调反差越大,字体的醒目程度和易识程度就越高。一般采用醒目的白色、黄色或红色配以深色底色,以保证有较大的对比度,这样不会造成误导。[6]
(2)字体设计应当注意在动态阅读时的辨识度。我们在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中还要注意字体在动态阅读时的辨识度。在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中,有些字体是供以每小时80公里的车行速度来阅读的,而有些是供行人停下来时仔细阅读的。标识作为一个城市交通导视系统的一方面,它的识别多是在一个动态空间之内,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那么字体的体量与尺度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字体设计时注意信息内容分类清晰、字体间距大小调整适中。过大的间距会导致人们的阅读受阻,破坏视线移动的流畅性,过小又会造成识别度降低。与此同时每行字需要对齐,以便于人们在远距离阅读、辨识时不会跳行偏行。[6]
(3)字体设计应当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在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应当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就要注意文字整体风格的协调统一,设计时每个字符体量大小要匀称,字符之间排列整体和谐。汉字字体设计时应当注意字体间架结构的处理,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感。汉字的笔画结构相当于文字的骨架,无论怎么改变字体笔画的形态,都应当对文字结构的疏密进行仔细的推敲,达到字体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4)字体设计应当体现民族文化符号特征。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应当体现民族文化符号特征。优秀的字体设计能够体现本民族的文化内涵,传达民族审美观,增强民族自豪感。不同时代的很多国家设计师以及字体爱好者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字体设计上。我国的城市导视系统的字体设计以汉字设计为主要部分,国际语言的使用为辅。我国的汉字字体设计的历史悠久,经历了殷商的甲骨文、秦小篆、汉隶书、魏晋隋唐楷书、宋代雕版印刷字等文字体系,一脉相承沿用至今。由于汉字笔画多、结构复杂的特点使得要进行汉字字体设计的难度较大。因此在进行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时需要注意汉字的视错觉、字面和重心等这些方面的问题。
(5)字体设计应当遵循无障碍设计原则。1974年,联合国组织提出无障碍设计(Barrier Free Design)这个概念。无障碍设计强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群众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应答、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也应当遵循这一原则。
由于在城市道路中人群视力、记忆力的反应等各种能力的不同。很多小孩老年人往往难以领会复杂的出行信息,这就要求城市交通导视系统的字体设计所表达的信息符合小孩、老年人等人群认知能力的特点:1)所设立的标识牌要位置明显,标识牌上的示意图设计简单明了,使的绝大多数人能很快识别。2)文字凹凸程度大,高度适中,使人们清楚看到,视觉障碍者能触摸掌握。[7]盲道的转弯分岔处,应考虑将盲文或声像导向设计于其中,以遵循无障碍设计原则,实现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3 小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交通需要提供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城市交通导视系统中的字体设计快速、清晰、准确的传递信息,给城市居民带来便捷的出行环境,提供便利的指示和服务。同时城市交通导视系统字体设计也是提升城市形象和人文情感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