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办公百科2022-04-15 17:46:17未知

工业设计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本文分析了目前工业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现状与瓶颈,提出从系统规划课程、改进教学内容、健全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使立体构成课程与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其在专业设计中的价值,以期为我国的设计课程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一、工业设计专业立体构成课程定位
  
  立体构成又称“三维构成”,该课程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Bauhaus)设计学院,并逐渐由建筑领域扩展到工业设计领域,是研究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组合形态美学的综合性课程。作为三大构成系列课程之一,立体构成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关注三维空间的色彩、材料、结构等因素,从物质最基本的点、线、面、体入手,探索立体形态元素间的构成法则及在产品造型设计领域的应用,旨在提升学生对形体概括、提炼以及对工业产品形态的立体思维能力,建立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方法,并应用在设计过程中。工业设计专业的立体构成课程应主要将重点放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对形态组成要素的认知与学习,包括点、线、面、体中色彩、肌理、体积、比例等要素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是将课程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将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灵活运用到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完成产品模型设计。
  
  二、立体构成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设计教育是在苏联现实主义画派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真正引进设计基础课程仅30余年。国内各高校所开设的工业设计专业均把立体构成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和重点课程,然而从大量的立体构成教材和授课内容来看,大多存在发展不成熟、千篇一律,缺乏专业针对性等弊端①。结合立体构成的课程设置、教学现状与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通过考察诸多高校的立体构成课程发现,大部分立体构成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的安排缺乏合理性。主要表现在:①在横向上,立体构成课程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被单独设置,安排在不同的年级,并由不同的老师分别完成教学任务,易使学生在进行设计时忽略造型的色彩、纹样、材质、肌理、体积等各方面要素之间的整体关系。另外,对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师往往不作特殊要求,其专业大多是平面设计、美术绘画等专业的教师,专业不匹配,导致其无法深入理解课程意义。②在纵向上,立体构成课程在授课过程中缺乏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缺少关联性,导致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脱节。虽然在课堂教学环节已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操作环节大部分学生还是不知如何入手、不理解课程设置的意义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设计中,忽略了教学的整体性规划。
  
  2.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性
  

  教学内容的结构、难度、要求是影响教育效果的关键要素②。由于我国大部分设计课程为舶来品,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缺乏经验,大部分院校没有考虑到自己国家的民族特点,盲目照搬和模仿国外艺术院校的教学方式和办学理念,没有结合工业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而缺乏自己的专业特色。在传统的立体构成教学中,主要是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用幻灯片进行学生作业范例的演示,一般将教学重点放在对点、线、面、体构成要素的理解与习作上③,缺乏专业性、针对性训练,这就导致了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点、线、面、体的理解太过形式化,练习方式也是局限于折纸、做手工,线材、面材、块材等材料的叠加,导致作品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往往是不同专业的教师使用了内容相似的教材,教学方式缺少创新性,基础理论往往达不到专业教学的深度,在学生的作业训练中利用简单的流水线式灌输方式,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缺少“与时俱进”式的创新思维训练,无法达到立体构成作为工业设计基础性课程的教学意义。
  
  3.考核方式缺乏客观性
  
  目前,立体构成课程的考核方式大多以作业为主,学生出勤为辅,教师考核打分往往参照作业最终打印版的表现形式,忽略了学生对作品设计思路的表达以及设计过程的理解。由于该课程作业大部分为立体形态的制作,如果忽略创意过程、制作工艺与流程而仅仅依靠最终的平面图作为考核依据,往往不能反映学生的整体成绩,而单一片面的考察方式也无法全面衡量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熟练程度。与此同时,学生为了获得绚丽的表现效果,盲目依赖花哨的装饰、昂贵的材质或者电脑后期的修图来博人眼球,完全背离了课程对形体、材料、工艺的综合考核要求。
  
  三、教学改革的内容

  
  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工业设计专业的立体构成课程应形成自己的体系特色和施教方式,打破围绕教师建立的以教为主的传统封闭式教学方式,贯彻“少教多学”的思想,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⑤。
  
  1.系统规划课程

  
  根据课程大纲与工业设计专业培养计划来系统规划三大构成课程的安排进度,力求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三大构成基础课程尽量在同一学年教授完毕,使其在整体课程建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课程系统的梳理上不与理论知识脱节,并与设计实践相关内容结合。在教师分配方面,尽量分配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教师教授该专业的三大构成课程,使教师从专业性质出发,能够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地设计教学方案。在课程设置方面,采用“必修+选修+实训”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必修课程是包含三大构成等课程的基础课程,为学生课程的必选项目;选修模块可细分为交通工具设计、日用品设计、家用电器设计、文化产品设计等多个方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意向进行多种选择;实训课程即根据学生所选择的选修课程进行实训基地的分配和实习,赴产品设计公司或模具加工工厂等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此类规划方式使立体构成等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进行有机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具有目的性和规划性,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模式不仅优化了课程设置,也适应了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改进教学内容
  

  工业设计的目的是创造出富有美感和实用功能的产品,学习立体构成,应培养学生创造性立体思维的能力,以适应专业课程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应由以往的“填鸭式”教育转变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性”教育,建立多形式互动交流方式,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因此,与工业设计相结合的立体构成教学应该设立以实践为核心的教学侧重点,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做铺垫。据调研,立体构成课程有平均60课时的学习任务,教学课时量相对充足,可以将其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模块进行改革。在学时的分配上,理论教学部分分配15课时,主要讲解关于立体构成点、线、面、体的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教学部分分配45课时,主要将立体构成的课程任务与工业设计相结合进行课程练习,摒弃以往按部就班的课本教学模式,采取“学练同步”的方式,进行分阶段教学,不断挖掘学生的创作潜力。
  
  渐进式教学不仅在课堂内容上将理论知识与现实产品设计相关联,而且可以通过动手能力的锻炼来思考更深层次的创作理念,具体可分为三个步骤进行,见立体构成课程安排表。第一阶段为感知阶段,教学内容为仿制日常生活中的产品,用时10课时。学生可选择自己熟悉的日常用品进行形态的仿制,形式为石膏翻模或陶瓷烧制。学生可到商场中进行调研,接触市场中的前沿产品,有选择性地拍摄自己认为美的产品形态,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并作为练习时的参考。在感知阶段主要培养学生从二维空间形态向三维空间形态转化的能力,强调草图绘制的重要性,把握形体与空间的关系。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叠加、消减、重组等基本的立体造型方法的同时,对加工工艺有初步的了解,能够对产品使用形式、体积、比例等产品的基本构成要素有一定的认知,并促使学生思考功能和形态的关系。
  
  第二阶段是抽象命题创意,教师给出类似“坚硬与柔软”“光滑与粗糙”“方与圆”等抽象词汇作为主题概念,进行针对性训练,用时15课时。学生在理解造型语言的基础上利用点、线、面、体等造型方式进行立体形态的创作,形式与材料不作限制。学生可借鉴某些著名的建筑设计、家具设计、雕塑艺术等实例进行转化与提炼,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这一阶段是让学生充分理解物的特征以及形态的差异性,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增强学生的造型语言意识和空间概念。第三阶段为小组自主命题阶段,可要求同学们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创作,4~5人一组,组内自主统一命题,组员根据命题内容进行风格统一、具有一定功能性的产品形态设计,用时20课时。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开拓思维,进一步明确学习立体构成的目的,认识到手绘与立体塑形并不是构成实践的唯一方式,可采用多种手段达成训练目的,如结合3DMAX、Rhinoceros等三维建模软件进行辅助设计。
  

  利用辅助软件可提高学生对空间的想象能力,可以不受现实材料与环境的限制,在电脑中完成对形态的设计模拟,而且方便从各个角度观察模型。但由于计算机无法真实模拟物体的自重以及重心配置等问题,故该方法应与制作实体模型的作业方式相结合,取长补短完成教学过程。小组自主命题训练阶段注重引导学生在设计思维、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开发。
  
  3.健全考核方式

  
  传统的作业考核方式存在着主观性强、评价不全面等弊端,故在考核方式上可采取小组互评、自评与作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小组互评首先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讲解,学生代表通过演示汇报组内的灵感来源、设计思路、难题攻克等过程展示自己组内的最终作业效果,其间可建议加入故事漫画演示、视频演示、情景剧演示等丰富生动的汇报形式来丰富产品设计方案。汇报结束后,其他小组成员分别提出修改意见并为其打分。汇报环节使学生开始认真考虑如何表达设计思想,甚至汇报的语速、手势、PPT内容的排版都将是学生需要考虑的细节问题。
  
  学生通过对方案的讲解,锻炼了口才能力、规划能力、思维能力,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设计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这种自我主动学习的方式与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更加深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以后的设计工作中与客户交流沟通、汇报方案的能力,对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条理性的培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自评即学生结合自己的设计情况、工作贡献为自己打出一个客观公平的分数,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自己、审视自己、反省自己的机会,也是教师从侧面了解学生思想状态的契机。将小组互评、自评与传统的作业考核相结合,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教师单方面评分的主观性与片面性,另一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己并交流思想的平台,培养团队意识,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知己知彼”,及时查缺补漏。
  
  结语

  
  立体构成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开展专业课程教学、专题设计的基础。因此,改革立体构成的教学方式与内容,将课程实训与工业设计的专业需求相结合,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本文结合目前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瓶颈,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建议,由于篇幅有限,文章中的论述不够充分,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方法的细化、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创新以及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都将是今后教学改革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本文标签: 工业设计  思维能力  标签  简介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