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的厉以宁:参与改革,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逝者

社会热点2023-02-28 21:07:56佚名

“两会”上的厉以宁:参与改革,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逝者

据北京大学新闻网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厉以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2月27日19时31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2岁。


厉以宁 资料图

厉以宁(1930年11月22日-2023年2月27日),经济学家,于1955年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资料员、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图源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厉以宁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并参与推动出台“非公经济36条”以及“非公经济新36条”,对我国经济改革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也因此被称为“厉股份”“厉民营”。

两个称号并不是同一时期出现。从1988年到2003年,厉以宁当了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这期间他最关心的是国有企业改革,包括股份制的推进和《证券法》的制定。从2003年至2018年,厉以宁又当了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工作重点转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的确权和扶贫,“非公经济36条”也在这一时期提出。

从1988年到2018年,连续30年参加全国两会,伴随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分之三的进程。他的诸多建议和提案一定程度上反映并影响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与方向。

厉以宁自己总结,30年的参政议政可以归结为四件大事:参与立法、推动股份制改革、扶贫、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他说,“参与改革,推动中国的现代转型,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参与立法、最早关注三次分配

从1988年到2003年,厉以宁曾任全国人大第七届、八届、九届常委会委员,并先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这一时期,主持起草《证券法》是厉以宁最主要的工作。

据他自述,《证券法》的起草,最早是七届人大提出来的。当时他正担任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虽然还没有买过股票,但对资本市场已经有一定研究。

最终能够出任《证券法》起草组组长,“据说是万里委员长推荐的。”1992年8月,《证券法》起草组正式成立,厉以宁任组长。此后,经过六年酝酿、跨三届人大,直到1998年12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证券法》。

随着这部规范证券市场运作的基本大法出台,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步入了新阶段,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影响深远。

此后,《证券法》又先后历经了2004年、2013年、2014年3次修正和2005年、2019年2次修订。2019年修订后,厉以宁曾谈到,当初在主持《证券法》起草的时候,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还不够成熟,并且在认识上也还有一些争论之处,所以1998年版《证券法》在证券的定义、注册制改革、投资者保护和法律监管等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今的修改和完善令人欣慰。

每一年的全国两会上,以敢言著称的厉以宁都是媒体追访的对象。在2002年的全国两会上,厉以宁曾面对记者谈及缩小收入差距的问题。这也是当今中国实现共同富裕必须面对的课题。


2010年3月5日,国际饭店,政协委员厉以宁接受采访。薛珺 摄

他当时表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实践证明这是对的,这条路还要继续走下去。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期都会同时存在两种差距,一是本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另一是国内各地区之间的差距,这是不可避免的,必须正视贫富差距的存在。

由于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厉以宁很早便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并在国内最早提出构建三次分配体系。在1991年所著的《论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道路》一文中,他便提出影响收入分配的第三种力量,即道德力量,是超出市场机制与政府调节的力量之外的又一种可以影响收入分配的力量。

进入“十四五”,我国提出扎实促进共同富裕,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对照当下,厉以宁关于三次分配的研究无疑是种启发。

为民企发声,曾言改革还有两个“硬骨头”

2003年,厉以宁转到全国政协工作,担任全国政协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常委。在又一个15年里,他在民营经济研究上投入了更多精力。其间,他参与制定出台“非公经济36条”,在北京大学成立民营经济研究院并出任院长。

那些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厉以宁多次为民营企业发声。他曾屡次呼吁,“非公经济36条”中有好多还没有得到落实,并指出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玻璃门”,部分领域的准入对民营企业还没有放开。

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针对4万亿投资客观情况下多数流向了国有经济部门的情况,厉以宁进一步建议,“应该给民营企业适当的比例”。在经济界委员小组讨论和接受采访时,他特别谈到对企业的扶植,“优质企业的发展,最重要的不在于给贷款,也不在于给补贴,而在于给订单、给市场。没有订单、没有市场,企业再好也很难竞争过国外企业。优质企业发展起来以后,我们的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就能处于优势地位。”


2014年3月6日,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记者会上,厉以宁委员答记者问。薛珺 摄

在2014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记者会上,厉以宁表示,改革已经进行30多年,一些比较容易改革的都已经改了,剩下硬骨头是两个大问题。第一个是利益集团,第二个是制度惯性,利益集团应该服从中国未来发展的大局,不要因为一些利益集团的反对或者阻挠而使改革出现障碍,这就需要有决心。


2017年3月6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关于“政协委员谈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记者会,厉以宁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侯少卿 摄

2017年3月6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首场记者会上,厉以宁就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等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他表示,中国正处在转型阶段,要从原来把速度和数量放在主要位置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以效率和质量为中心的发展方式。我国的结构性调整没有结束。我国国情表明,我们是在不断地转型、不断的改革当中来达到新的位置。

这也是厉以宁最后一次以全国政协常委的身份出席两会,那一年他已经87岁了。面对媒体,厉以宁说,“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骄傲,就是我们参加了改革,这是我自己可以得到安慰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代新人应该要义无反顾地投身改革。”

作为中国改革进程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厉以宁有诸多身份。他曾任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原副主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等职。

而最为公众所熟知的,是其在国内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并参与推动出台“非公经济36条”以及“非公经济新36条”,对我国经济改革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厉以宁获得“改革先锋”称号。

什么是“厉股份”?两个“36条”具体是什么?厉以宁为什么表示“今后几十年整个经济学可能会改写”?……

记者/姜慧梓

编辑/刘茜贤

校对/李立军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