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年来首位!麦卡锡的当选将成美国人的噩梦?

社会热点2023-01-07 17:26:31未知

164年来首位!麦卡锡的当选将成美国人的噩梦?

来源:中国新闻网

综合报道,当地时间7日,在经过15轮投票后,美国众议院共和党领袖凯文•麦卡锡终于获得足够选票,当选美国众议院议长。这也令麦卡锡成为了美国过去164年以来第一位如此难产的议长。

他于同日宣誓就职,其他国会议员也宣誓就职,美国众议院终于“开张”。

麦卡锡的重大让步和承诺

从6日开始一直持续到7日的投票展开前,麦卡锡向记者表示,他对谈判的状态充满信心,“我们今天要取得进展,让你们大吃一惊。”

在美国政坛,众议院议长是“三号人物”,地位仅次于总统和副总统。众议长是众议院的政治领袖,掌管着众议院议事日程。众议院掌握弹劾权和政府的“钱袋子”。

虽然麦卡锡如愿当选,但整个选举过程进行得艰难而缓慢,历经了争吵和辩论。这次众议长选举共进行15轮投票,成为美国164年来投票次数最多的一次。


资料图

在选举过程中,麦卡锡的最强硬反对者之一、共和党众议员马特•盖兹就曾指出,麦卡锡必须做出艰难的让步才能成为议长,他将会穿着“紧身衣”走马上任

美媒披露,为了获得选票,麦卡锡做出了一系列重大让步和承诺,其中包括:

- 任何议员都可以提出罢免众议长的动议;

- 麦卡锡领导的“政治行动委员会”(PAC)不会参与安全地区的公开初选;

- 对包括平衡预算修正案、国会任期限制、边境安全在内的关键保守党法案进行投票;

- 提高债务上限必须与削减开支相结合;

- 单独动议12项拨款法案;

- 在包括众议院规则委员会在内的委员会中增加“自由党团”代表数量;

- 将可自由支配支出限制在2022财年的水平,即相当于降低国防和国内项目的支出水平;

- 在议案提交之前,有72小时的审查时间;

- 赋予议员们在众议院提出更多修正案的能力;

- 成立调查委员会来调查联邦政府的“武器化”;

- 恢复可以用来降低政府官员工资的“霍尔曼规则”。

麦卡锡当选,但也有不少人担心,这可能会让美国150年以来最严重的国会功能失调进一步加剧。

《纽约时报》记者悲观地表示,“如果为议长拉票都这么难,那就等着支出法案和提高债务上限的投票吧。”

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众议长凯文·麦卡锡梦寐以求的工作可能会变成美国人民的噩梦。”

CNN评论称,即使麦卡锡赢得了众议长职务,也很可能让议长办公室失去威信。美联社的报道也持有类似观点,即使麦卡锡即便能获得所需选票,也将成为一个被削弱的议长,放弃一些权力,令自己不断面临被批评者投票下台的威胁。


资料图

麦卡锡是谁?

麦卡锡出身平民家庭,他的祖父是位牧场主,父亲是消防员。“共和党领袖”网站介绍称,21岁时,麦卡锡曾做过小生意,但随后意识到这项工作利润微薄且工作时间长,于是卖掉生意,在加州州立大学贝克斯菲尔德分校完成学业。

大学时期,麦卡锡开始为国会议员打工,此后逐步踏上从政之路。他在2006年成为联邦众议员,2011年起担任众议院多数党党鞭,2014年升至多数党领袖位置。

英国《独立报》称,今年的选举并不是麦卡锡第一次角逐众议院议长一职,2015年时任众议院议长约翰•博纳辞职后麦卡锡曾参加竞选,但随后宣布退出。

加州议员麦卡锡曾与前总统特朗普结盟,赢得了一些共和党极右翼人士的信任。但《纽约时报》去年4月曾爆料,麦卡锡在国会山骚乱发生后,曾表示过将推动特朗普辞职,指责特朗普“煽动”民众攻击国会大厦。

虽然麦卡锡后来又转而维护特朗普,但其反反复复的态度,令外界觉得“难以信任”,麦卡锡也因此被指是“政治变色龙”。


资料图

此次选举中,麦卡锡又因主张“不够保守”,在与民主党的争斗中“不够强硬”,而遭部分同党派议员反对。

在法新社的介绍中,麦卡锡在国会任职期间从未主持过众议院委员会,也缺乏重大立法成就。法新社指出,麦卡锡似乎精于经营人际关系网络。

妥协换选票,美国政坛前景堪忧?

胜选后麦卡锡开玩笑称,“这很容易,是吧?”但事实上,此次美国众议长选举历经艰难,控制众议院的共和党长时间以来无法解决党内分歧,将通常“一轮过”的众议长选举拖至第五天。

麦卡锡在第15轮投票中最终获得216票,达当次投票半数以上,当选议长。民主党人提名的众议员杰弗里斯获得212票,成为第一位在国会领导政党的黑人议员,同时,他也是二战结束后出生的第一位众议院民主党领袖。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称,在一系列戏剧性的投票后,该结果终于结束了共和党人四天来“痛苦的党内斗争”。

为了争取选票,麦卡锡做出相当多的妥协,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发出警告称,麦卡锡的让步“将导致政府关闭或违约,给我们的国家带来毁灭性的后果”。他认为,“众议长凯文•麦卡锡梦寐以求的工作可能会变成美国人民的噩梦。

本文标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