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疫情政策调整一周,有医疗挤兑吗?医生们介绍最新情况!专家建议:一般患者可在家观察治疗

社会热点2022-12-07 10:00:25佚名

广州疫情政策调整一周,有医疗挤兑吗?医生们介绍最新情况!专家建议:一般患者可在家观察治疗


资料图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优化,面对致病性减弱,但传播性增强的奥密克戎毒株,是否会出现医疗资源的挤兑?一般患者是否可在家观察治疗?这些问题引发关注。


广州疫情政策调整一周

医院就诊人数并无大幅增加

据健康时报报道,广州多区解除疫情临时管控区,生活、生产秩序逐步恢复。政策调整一周,健康时报从广州多家三甲医院了解到,多家医院的门诊就诊人数略有增加,但增势不是很明显,整体平稳。

12月6日,健康时报致电广东省人民医院(惠福分院),门诊部工作人员表示,近来就诊人数增加不是很多,入院查验健康宝绿码可就诊;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门诊部工作人员也均表示,近期门诊就诊秩序平稳,根据不同科室涉及检查项目的要求,入院就诊部分需要查验24或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一名医生对健康时报表示,医院近两日刚刚开放,由于被列为新冠阳性患者定点救治医院,近期患者较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一名医师则表示,政策放开后,门诊就诊人数有明显增长,但整体平稳。

“政策开放一周以来,医院门诊就诊人数有所增加,但没有大规模的增长,每日就诊人数暂趋于平稳。”南方医科大学一位骨科医生告诉健康时报,门诊就医人群是否明显增加主要由外地就医人群和急重症人群决定。“例如有些医院主要就医人群为外地来就医的人群,由于各地政策不一,这部分人群就医有一定差异性,不会出现大规模增长。此外,急重症人群也是如此,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规模增长。”

同时上述医生表示,不同病患需要就诊的科室不同,也有轻重缓急之分,从目前来看,防疫政策的调整,对于医院就诊人数及医疗挤兑现象的出现,尚无直接的影响。


专家建议:

一般患者可在家观察治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建议,对新冠患者实行分层救治,一般患者可在家观察治疗,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留给重症高风险人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 王贵强:

在家里面,比如说出现发热咳嗽等表现,用点解热镇痛药,物理降温,或者是在医生指导下吃一些中药,一些抗病毒药等。但是我们也强调不要多种药混在一起吃,因为各种药物也有副作用的风险,相互作用也可能增加一些药物不良反应。

专家建议,如果出现发烧、头痛、喉咙痛、干咳等症状,怀疑是新冠病毒感染,可以自己在家里做抗原检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 王贵强:

做抗原检测,如果阳性后可以上传报备,出现发热这些表现后不要恐慌,就像感冒一样平常心对待,同时要密切监测自己的各种表现,包括测体温、有没有呼吸困难、气短这些表现,包括基础病要特别关注,比如说本来有高血压,用抗高血压药控制不住,需要及时报备并到医院就诊,包括糖尿病、冠心病这些病人出现基础病加重,一定要跟社区医生电话沟通,必要时到医院进行诊疗和救治。

一般来讲有发热的表现,我们强调还是先到发热门诊,但是如果基础病很重,极重危症非常危急的时候,可以直接到急诊去看病。


资料图


防止医疗挤兑要做好精准防控

在优化防控措施的同时,公众也在担心,是否会出现大规模的院内感染?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家金冬雁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传染病防治来说,院内感染是较为常见的,防止院内感染首先要把感染控制的工作做好。“一个专门接诊传染病人的医院,是不应该造成大规模院内感染或者聚集性感染的。其他的传染病,比如肺结核、麻疹、腮腺炎等,也是要注意院内感染的,防止院感是一个常态化的艰巨任务。”

金冬雁称,院内感染的出现跟感染控制的漏洞有关系,出现漏洞需要去堵,但不是说一有院感马上就要封院,马上全部停诊,这样会严重影响非新冠病人的救治。“中国香港今年因为新冠疫情死亡超1万人,这是一个非常惨痛的教训。但是中国香港每年死亡5万到6万人,如果因为新冠疫情,其他的病人都不救了,只可能会死更多人。所以我们在医院里要实现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就算是要封院,也是有必要的时候再局部封。”

金冬雁表示,中国香港在应对疫情的时候,从来没有采取过封院的措施。中国台湾当年SARS流行时采取封院,是因为医院已经出现了广泛传染,医生护士病人都有被传染,所以才采取更果断的措施。

金冬雁认为,出现散发性、小规模的院感后,不应该随便以封院的措施来应对,而是应该采取精准防控,比如可以对与感染者有密切接触的医护人员采取管控措施,但是无关的科室不需要停诊。

“我们一定要提前把应对新冠疫情的分级诊疗措施制定好,到时候如果出现了医疗资源挤兑,不一定是新冠病毒造成的重症和死亡病例比较多,很可能是我们的应对措施不合理造成的。把过多没有太大风险的病人都收治到负压病房,就影响了其他非新冠病人的救治,这就是在资源配置和分级诊疗上出了问题。”金冬雁称。

金冬雁表示,乙类传染病里面的流感、肺结核、手足口病等等,这些疾病也都是有危害的,但是并没有造成医疗资源的挤兑。“当然这些传染病的病例相对较少,另外一个是我们没有采取不必要的措施。我们把新冠病毒像对待季节性流感一样处理,其实也是可以的。”

金冬雁认为,医护人员感染以后,只需要短暂的休息就可以恢复工作,不需要排查一大堆的密切接触者去跟踪隔离。“一个医生感染了,你把他周围十几个医生都弄成密切接触者去隔离,医疗资源就受影响了,这其实是没必要的。”金冬雁称,只需要挑出最高危的人,通过抗原检测的方式进行常规检测,等到真正确诊阳性了,再让他们去居家隔离,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医疗资源。

“在中国香港上一波疫情的海啸期,香港医管局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员工都感染了,都是让感染员工休息好了就回来。虽然是一波接一波的感染,但也没有出现医疗资源的挤兑和崩溃。”金冬雁认为,如果对感染者采取过当的管控措施,造成医疗资源挤兑的可能性就会增高。


资料图

编辑|何小桃 杜恒峰

校对|孙志成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健康时报、央视新闻、每经APP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