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蒙古特派记者 霍文 环球时报记者 潘晓彤】国家主席习近平2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举行仪式,欢迎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天安门广场鸣放21响礼炮,两国元首登上检阅台,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呼日勒苏赫总统在亲切友好气氛中举行会谈,双方就中蒙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全面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重要共识。在会谈中,习近平指出,中蒙两国领导人时隔两月如约再次会面,充分体现了中蒙关系的高水平。
呼日勒苏赫总统曾于2018年以总理身份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2021年6月,呼日勒苏赫当选蒙古国总统,此访是他以总统身份首次访华。
资料图
28日,习近平在会谈中指出,中蒙互为重要邻国,保持中蒙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面对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上升的国际环境,中方愿同蒙方以构建两国命运共同体为引领,推动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稳致远,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习近平强调,中蒙同为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具有广泛共同利益。中方愿同蒙方密切协调配合,共同捍卫真正的多边主义,抵制阵营对抗,维护国际社会团结合作。
呼日勒苏赫表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成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蒙方对此感到高兴。蒙方坚信,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国共产党必将继续带领中国人民如期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蒙中是山水相连的永久邻邦,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双方相互支持帮助,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生动体现了“患难见真情”。蒙方愿同中方密切政治交往,坚定相互支持,尊重彼此选择的发展道路,深化蒙中钢铁般的友谊。
蒙古国外交官巴雅尔呼是访华代表团的一员。他2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访对蒙中关系具有高度政治意义,对双方加强政治互信以及双边经贸和投资等各个领域的合作都将产生积极影响。巴雅尔呼认为,蒙中关系已经成为邻国间关系的典范。蒙古国中国问题专家巴特尔夫说,此访无疑为扩大双边合作关系,增加投资、启动新的合作大项目等诸多问题带来解决方案,必将成功谱写两国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28日,中蒙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关于新时代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一致同意携手推进现代化建设,朝着共建和平共处、守望相助、合作共赢的两国命运共同体方向作出努力。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关于经贸、投资、海关、荒漠化治理等多份双边合作文件。
今年以来,中蒙经贸往来持续复苏,前十个月两国贸易额已突破110亿美元,实现了两国领导人此前提出的目标。该数字占蒙古国贸易总额的64.1%,有望再创两国贸易额历史新高。巴雅尔呼表示,蒙总统此访的重头戏是经贸合作事宜,签订的十几份合作文件将推动中蒙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蒙古国的主要对外贸易伙伴是中国,中国连续十几年都是蒙古国最大贸易伙伴。巴雅尔呼对蒙中经贸关系前景寄予很高期望。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不久的将来,随着两国多个铁路、公路口岸实现互联互通,蒙中两国年贸易额完全有可能实现200亿美元目标。
据蒙古国政府官网消息,11月25日,在蒙古“新复兴政策”框架内,东戈壁省宗巴彦-杭吉226.9公里铁路线历时8个月建成通车,为未来蒙中两国开辟又一条铁路运输新通道奠定基础。据了解,宗巴彦-杭吉铁路线通车运营后,年进出口货物能力将增加2000万吨,铁路运输总量增长65%,与国际市场的距离缩短242公里,节省了运输时间和成本。通过该条新铁路通道,蒙古国可运输出口奥尤陶勒盖铜精矿和塔旺陶勒盖煤炭等产品。
资料图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东北亚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笪志刚2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蒙古国总统此次到访展现了两国间合作发展的巨大潜力。中蒙两国友好互信、互利共赢的合作,不仅得到两国企业的积极参与、民众的高度认可,更有利于推动两国双边合作向周围国家和地区延伸。
延伸阅读
本周又有多位外国政要访华,他们为何接踵而至?
本周,又有多位外国政要访华。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正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下午刚刚与其进行会谈。老挝人革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将于11月29日至12月1日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紧接着,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将于12月1日访华。
这是自党的二十大结束以来中国又一波外交热潮。到底是什么力量牵引外国政要接踵而至?
蒙古国:希望搭上“东方快车”
11月27日,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及夫人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
这是呼日勒苏赫总统自去年6月当选后首次访华,他曾于2018年以总理身份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上周,蒙古国总统办公厅在脸书发布总统访华消息,引发舆论关注。当地网友纷纷留言表达期待,希望加强中蒙两国关系、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等。
资料图
作为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蒙有着约4700公里的最长陆地边境线。建交70余年来,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经贸联系日益加深。根据中国外交部介绍,此访延续了中蒙高层密切交往的友好传统,反映了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发展。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将就双边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共同见证合作文件签署,共同规划中蒙关系未来发展蓝图。
外界解读出此访的三重意义:增进战略协作、推进务实合作、规划关系发展。
上海政法学院欧亚研究所所长李新指出,呼日勒苏赫是中共二十大结束后又一位应邀访华的外国领导人。和其他访华的外宾一样,他希望了解中国在新时期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政治互信和合作关系。蒙古国只有中俄两个邻国,一直关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希望搭上中国这辆“东方快车”。
“搭车论”最早由习近平主席于2014年8月访问蒙古国时提出。他在演讲时表示,“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对此,蒙方曾多次表示,非常愿意搭乘中国快速发展的列车。
“过去一段时间,蒙方对外政策出现一些变化。”李新指出,比如逐渐淡化“第三邻国”政策,寻求对外交往多元化的同时,更关注与中俄两国的关系。2020年2月,蒙古国时任总统巴特图勒嘎在中国疫情胶着时刻访华,并捐赠3万只羊,体现了蒙方对中方抗疫的坚定支持。蒙方一直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将其“草原之路”战略规划与之对接,希望更大程度发挥其在跨境通道上的物流转运作用。
围绕此访,李新认为,经济合作将是一大看点。中方市场、资金和技术与蒙方资源优势高度互补。中蒙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俄蒙经济走廊框架下开展多领域合作,几方面进展值得关注。
一是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方面,中蒙多条新铁路建成通车,廊道建设项目正在推进中。蒙方专门修建标轨铁路以便与中方连接。中蒙间物流速度、大宗商品运输能力得到提升。
“蒙方希望进一步向东打通横向交通线,穿过内蒙古、吉林到达俄罗斯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从而与日韩等国建立更紧密的经济联系,融入整个区域贸易网络,挖掘新机遇。习近平主席2014年8月访蒙时指出,中国渤海湾港口都可成为蒙方出海口。”李新说,与此同时,蒙方希望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可以经过蒙古国,提升其作为跨境转运国的地位,推动其工业化进程。
二是矿产和农牧业方面,蒙古国矿产、奶制品、肉制品资源丰富,希望扩大对华出口,也希望中国能增加在蒙投资,助其实现工业化。
数据显示,尽管疫情肆虐,但中蒙贸易增长势头不减。去年,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中方已连续18年成为蒙方最大投资来源国和贸易伙伴,两国间贸易占蒙方对外贸易额60%以上。
“中国一直推进对外开放。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各领域生产能力在世界处于领先位置,未来中方如何加大对蒙投资,助其实现工业化,值得关注。”李新说。
老挝:走深走实命运共同体建设
11月29日至12月1日,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将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与蒙古国一样,中老也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更重要的是,两国自古以来就有兄弟般友好往来的传统。通伦称,建交61年来,中老两国在历史上各个时期都曾相互帮助,近代各自抗击外国侵略时相互扶持,特别是中国对老挝救国事业给予及时、有效且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帮助。
自1970年首次抵达广西南宁以来,通伦来过中国很多次。“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通伦对中国媒体这样说,“首先是经济稳步发展,其次是国家安全稳定,再就是国际地位提高,以及在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大幅提高,中国现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中流砥柱。”
2月7日,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左二)乘坐中老铁路“澜沧号”动车组。新华社发(李欢摄)
此次访问是通伦去年1月就任老挝人民革命党总书记、同年3月就任老挝国家主席后首次访华。他曾在2020年1月以老挝总理身份应邀访华。与当时相比,通伦这次的中国行又有何特殊之处?
“老挝领导人此访具有两层意义,一是制度层面,二是周边外交层面。”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指出。
首先,凸显了两个社会主义国家间独特的党际关系和积极互动。中老是“四好关系(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社会主义应该往哪里走、怎么走,成为大家共同思考的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在治国理政、维护社会主义制度方面有很多共同语言。中老两党会围绕中共二十大后形成的新判断、新的治国理政方略,展开交流学习,相互借鉴。这也是古巴、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政要访华的深刻含义。
其次,老挝是最早与中国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的国家之一(2017年提出、2019年签署行动计划),两国在战略问题上立场相近、互信程度高,在涉及国内发展、地区和全球繁荣的许多问题上看法相近。通伦是继印尼总统佐科、越共总书记阮富仲后今年第三位访华的东盟国家领导人。此访将为中老促进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注入新的能量。
外界预计,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将讨论全球面临的挑战课题,以及彼此有共同利益的领域。
“此访一大看点在于中老如何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落到实处,如何推进落实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许利平指出。
目前,中国已成为老挝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去年,从昆明到万象、全长1000公里的中老铁路正式开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标志性项目,中老铁路的贯通将让老挝这个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从此摘下“陆锁国”的帽子。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老铁路的经济效益,将成为双方下一步的合作重点。”许利平说,本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泰国时,中泰已就推进中老泰互联互通达成协议。老挝领导人此访将对三方合作深入推进发挥积极作用。此外,老挝是2016年启动、由中国主导的次区域合作机制“澜湄合作”的成员国。“澜湄合作”也是区域合作的一块样板。从这个角度看,中老关系可以为中国与地区国家构建更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提供示范。
世界在期待什么?
在本周访华的外国政要清单上,除了呼日勒苏赫和通伦,还有另一个名字: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据中国外交部28日介绍,米歇尔将于12月1日访华。双方领导人将就中欧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资料图
自党的二十大结束以来,中国元首外交热潮持续。10月30日至11月4日,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坦桑尼亚总统哈桑和德国总理朔尔茨相继访华。11月14日至19日,习近平展开东南亚之行,参加G20峰会和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与数十位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举行旋风式会晤。上周,古共中央第一书记、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结束访华。
大约一个月时间,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晤的外国政要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密集程度之高,引发外界关注。
《欧洲时报》称,不同地域的领导人,有的结束访问踏上归途,有的仍在赴华路上。这样热络的外交场景,为疫情发生以来罕见,被视为中共二十大后中国外交积极有为、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一个注脚,也折射世界的“中国期待”。
世界究竟在期待什么?舆论认为,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外部世界对中国有三重期待。一是更近距离观察中国,与中国加强沟通;二是从中国式现代化中汲取智慧,寻找合作机遇;三是期待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与其他国家携手共谋危机应对之道。
两位分析人士认为,多国政要密集访华,可从理念相近、智慧相通、利益相融多个角度观察。
其一,各国国情不同、政治制度不同、发展道路不同,但不同文明间的合作已成为大多数国家都认同的世界发展趋势。
其二,中国正在推进基于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每个国家都有适合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彼此间的深入交流,对推进各自的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将为其他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中国智慧。
其三,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和周边国家要打造利益融合的共同体。在利益融合方面,周边国家以及其他国家都对中国有强烈的合作需求。双方有巨大合作潜力可挖。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本国,也在惠及周边国家和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