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保护法》这部法律有什么特点 《长江保护法》这部法律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社会热点2022-10-01 11:27:01佚名

  长江保护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把保护和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同时,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

  二是,突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基本要求。长江保护法坚持更高的保护标准、更严格的保护措施,强化资源保护、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

  三是,做好统筹协调、系统保护的顶层设计。建立长江流域协调机制,统一指导、监督长江保护工作。

  四是,坚持责任导向,加大处罚力度。长江保护法强化考核评价与监督,实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建立长江保护约谈制度;针对长江禁渔、岸线保护、非法采砂等重点问题,在现有相关法律的基础上补充和细化有关规定,并大幅提高罚款额度,增加处罚方式,加大处罚力度。

  长江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针对一个流域的专门法律,它的立法理念、制度设计和立法工作经验对黄河等其它流域立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长江流域水生态破坏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在今天(23日)的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介绍,目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已发生转折性变化,水生态破坏趋势得到初步遏制,长江流域首次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干流首次全面达到Ⅱ类水质。但总体来看,长江生态环保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一是城市和工业污染的治理任务依然繁重。部分地方的环境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黑臭水体的整治、工业污染的治理等污染减排成效还不确定,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巩固。二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亟待突破。农业的种植业、养殖和城市初期雨水等面源污染在一些地方,正在由原来的次要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城乡面源污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三是水生态问题突出。一些地方湿地、湖泊面积萎缩,水生态系统的功能失衡,重点湖泊的蓝藻、水华居高不下,水生态保护和修复亟待加强。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推进城市黑臭水体、工业园区、入河排污口和自然保护区的重点整治和四个专项行动,统筹水环境、水生态和水资源等要素,力争实现在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

  明确“四个禁止” 与相关法律互为补充

  目前我国涉及长江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各种政策规定已经为数不少,如何加强《长江保护法》与其它相关法律的衔接?在今天的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长江保护法》与《水污染防治法》《水法》《航道法》等相关法律相比,既有不同的侧重领域,又存在较密切的衔接关系,《长江保护法》的施行将不影响相关法律在长江流域的适用。

   《长江保护法》属于特殊法、专门法,它有关长江保护的规定。相对于其它法律而言,是补充型的规定、细化型的规定和加强型的规定,这两大法律体系之间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共同构成长江生态保护的完整的法律体系。

  从法律内容来看,《长江保护法》比较明确地体现了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保护红线,以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这“三线一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四个禁止。第一是禁止在长江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布局对生态系统有严重影响的产业,禁止重污染的企业和项目向长江的上中游转移,禁止在长江干支流干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禁止在长江干线的岸线三公里范围内和重要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改扩建尾矿库。对于已经建成的与生态环保要求不符合的小水电项目,将要求地方政府实行分类整改和逐步退出。

  首次建立生态流量保障制度 设立监管平台

  水流量是维持河湖生态系统的保障,一段时期以来,长江流域一些地方人与自然争水、生态流量难以保障,出现了河湖生态系统萎缩、生境退化等问题。《长江保护法》在我国法律中首次建立了生态流量保障制度,提升了河湖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生态流量方面,《长江保护法》提出了生态流量管控指标,将生态水量纳入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将生态用水调度纳入工程日常运行调度规程。同时,明确了相关法律责任,为生态流量管理提供了法律支撑。

本文标签: ,长江  ,长江流域  ,保护法  ,生态  ,相关法律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