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06人气:作者:佚名
美国因“太阳能关税”陷入恶斗,专家:中国该领域太强是根本原因。
围绕着是否继续对东南亚四国太阳能产品加征关税,最终实现对中国进行打压,美国正陷入空前的政策混乱中。美媒5月5日报道,预计美国总统拜登将不惜动用总统否决权来否决美国参众两院刚刚通过的新法案,以维持他一年前做出的对东南亚四国太阳能产品暂停关税的决定。
美国总统拜登 资料图
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美国政策混乱、多方角力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在太阳能领域以绝对优势领先美国太多。在此背景之下,美国内部摆脱对中国依赖的政治诉求和基于经济利益的现实需求之间出现了互相纠缠和反复斗争。但无论如何,政治表演都挡不住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美国国会与拜登立场产生明显冲突
记者注意到,对是否结束对东南亚四国关税豁免以限制中国太阳能,美国内部所产生的混乱要超出对中国其他高科技领域的打压。
2022年3月28日,美国商务部应美国太阳能企业奥克辛太阳能的要求,怀疑中国太阳能企业通过在东南亚四国设厂并向美国出口以规避关税,决定启动调查。迫于此举将对整个产业造成的重大破坏,拜登在同年6月6日决定实行为期两年的关税豁免。2022年12月,美国商务部的调查结果出炉,声称中国太阳能公司正试图通过在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生产加工来绕过美国的关税,然后再将产品运往美国。
这诱发了美国国内废除拜登政府关税豁免政策的冲动。4月28日,美国众议院以221票对202票通过终止东南亚四国太阳能关税豁免法案。随后,美国参议院5月3日以56票赞成、41票反对亦通过该法案。期间,白宫发表声明,拜登将不惜动用总统否决权对两会通过的法案进行否决。
太阳能产品 资料图
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围绕着是否对东南亚四国太阳能产品加征关税,美国国会与总统拜登的立场产生了明显的冲突,民主党内部也出现了分歧。不仅如此。美国商务部与能源部也发生了政策对立,光伏生产商与应用商同样水火难容。
美国无法承受关税之重
2011年,美国商务部以反倾销为名,对中国太阳能产品加征关税,导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产品迅速下降,而从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进口激增。2022年的数据显示,美国太阳能组件严重依赖进口,其中来自中国的不到5%,却有超过80%的产品来自中国企业设在东南亚的工厂。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及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何伟文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太阳能产业肇始于美国,但当前中国在整个行业居于绝对领先地位。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拥有全球72%的多晶硅产能、98%的硅锭、97%的硅片、81%的电池片和77%的组件产能。虽然2022年拜登在做出关税豁免时,授权使用《国防生产法》加速美国国内太阳能组件制造,但目前与中国多年积累的优势仍差距悬殊。何伟文表示,无论是从质量还是成本角度考虑,美国进口中国的光伏产品都是更好的选择。
彭博社5月3日在一篇署名文章中表示,对中国太阳能加征关税是美国不能承受之重。文章说,在美国试图阻止全球变暖、对抗通货膨胀和避免经济衰退的时候,对太阳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就像在脚踝上绑着20磅重物参加奥运会短跑一样。
中美国旗 资料图
文章认为,美国的太阳能成本是世界上最高的,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的关税政策所致。而关税非但没有帮助美国制造业,反而只会减缓能源转型并损害美国经济。
美国媒体CNBC本周引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的数据说,如果恢复对东南亚四国征收关税,那么将为美国太阳能应用增加10亿美元的成本,导致34000名员工被裁,并减少整个行业42亿美元的投资。另据美媒报道,以民主党参议员杰基·罗森为主导的一组参议员在5月2日的一封公开信中写道,废除关税暂停令将“对美国太阳能行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将扼杀工作岗位、提高能源成本并降低美国实现清洁能源独立的能力。”
政治表演挡不住经济规律
但美国的一些政客并不在意行业以及最终用户的利益。据美媒5月5日的报道,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众议员杰森·史密斯5月4日发表声明,敦促拜登签署这份法案,停止对东南亚四国的关税豁免。
彭博社在报道中说,参众两院的新法案将减缓美国向清洁能源的过渡,并破坏《通胀削减法案》的效果,而这恰恰是拜登的标志性成就之一。白宫也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它“强烈反对”这项立法,如果提案获得通过,它将予以否决。
关于东南亚四国关税问题,美国内部的争斗正甚嚣尘上。何伟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太阳能产业发迹于美国,但时过境迁,中国历经多年发展却成了全球的领先者,在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上,中国都已遥遥领先,而美国则是落后太多了。何伟文说,“如果美国的政客们具备专业知识,就应该明白这种产业分工已不可扭转。因此,他们现在能做的只是出于政治正确进行的政治表演。”
何伟文表示,从钢铁到汽车,都经历了一个从美国再到全球分工,多国协作的发展规律。对于太阳能产业,美国也应该尊重这个规律,而不是以国家安全为由肆意破坏全球产供链的稳定与安全,任意违反世界贸易规则。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