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黄羊去私文言文翻译: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缺个县令,哪一个是担任这官职的合适人选呢?”祁黄羊说:“解狐可以胜任。”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晋平公称赞说:“好!”于是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推荐外面的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祁黄羊去私》原文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祁黄羊去私》注释
1、 祁黄羊:名奚,字黄羊,晋国大夫。于:向。
2、令:县官。
3、其:语气词,无义。
4、而:同“以”。
5、居有间:过了些时日。
6、尉:军事,长官。
7、举:举荐,推荐。
8、其谁可而为之:哪一个是担任这官职的合适人选呢?可,合适;其,语气词,无义。
9、外举:推荐外面的人。“外举”二句:对外人,不因为和他有仇而避不举荐;对自己,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亲戚而避不推荐。
10、为:当,担任。
《祁黄羊去私》赏析
《祁黄羊去私》是出自《吕氏春秋·去私》的一篇文章,文章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赞扬祁黄羊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恩怨的优秀品质。
祁黄羊出于公心公正无私,唯才是举的做法今天仍应大力提倡。
祁黄羊对平公咨询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从逻辑的角度看运用概念要注意所运用概念的含义(内涵)具有确定性,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得随心所欲增加或减少概念含义的内容。
祁黄羊根据“可为”与“不可为”正确的回答了问题而不把个人的亲疏恩怨掺进其中。否则就就不能准确回答了平公所问的问题了。祁黄羊没有私心正确把握概念的而备受人们称道。
《祁黄羊去私》创作背景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
《祁黄羊去私》作者介绍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
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早年经商于阳翟,将秦国质子异人带回秦国,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后,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