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解读双减政策(青少年 双减 政策)

教育百科2022-09-23 03:40:41佚名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你读懂了吗?

  问题1:课外培训减了, 普通家庭孩子与富裕家庭孩子差距会越拉越大,教育更不公平?

  答:不会的!

  大家看“双减”,不要光把目光盯在“减”字上,更要看到背后的“加”字。中央此次“出手”,基本思路是“源头治理”,就是要通过更好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让学生的学习回归校园进而从源头上遏制参加校外培训的需(《“双减”意见》共30条,有16条都在讲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试想,随着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进一步提速,“择校热” 逐步降温,校外培训还能那么火吗?

  打个比方,国家在控制不合理的“零食”,但不是一禁了之,而是通过让所有孩子的正餐都吃好、吃饱、吃营养来实现。你说,这样的教育不是更公平了吗?

  问题2:大家都在减,我悄悄给孩子加码,我家孩子不就赢在起跑线了吗?

  答:不一定

  “双减”政策出台后,部分家长商议着如何转为“地下”继续“攒班”补习。家长个人选择无可厚非。但是也请注意中央文件中的一条政策一“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其中把综合素质提到了突出地位,而且要依靠不同科目特点完善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换句话说,随着国家政策逐步落地,目前这套培训方式对未来升学的针对性将大大降低。请您想想,牺牲掉孩子提升其他素质的时间去搞补习,还不一定用得上,这笔账划算吗?

  打个比方,大家都开始换赛道了,你在老的赛道上抢跑有什么意义呢?

  问题3:这次政策来得太突然, 国家是想让教培机构“团灭”吗?

  答:不是的!

  此次中央政策并非突如其来,而是有着充分的既定法律依据。比如,关于“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机构”的要求,2016年修改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19条就有过相关规定;关于“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的要求,2020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3条就有过指导性要求。此次政策只是根据法律作出具体规定。同时,国家并没有搞“一刀切”,在符合党和国家育人方向、符合行业规范的前提下,学科类、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依然有着“用武之地”,并且因为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而减少“无序竞争”、降低“信任成本”。

  特别说明,最近部分自媒体“炒作”教培行业被一些地方列为“扫黄打非”的对象,纯属渲染恐慌情绪。“扫黄打非”中的“非”指“非法出版物”,校外培训所使用的教材向来是被监督的重点,“扫黄打非”机构参与这项工作由来已久,并非这次政策出台后的新举措。

  问题4:“双减”就是提倡“放养”,没了压力怎么培养有用的人?

  答:理解有误!

  如果认为“双减”之后,孩子“放养”,家长“放飞”,那就错了。最近几年,国家密集出台了关于教育评价改革和思想政治、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系列文件,鲜明指示了未来的人才是什么样。一个对孩子真正负责任的家长,不能再认为给孩子多报班、多陪课就是尽责任,而要真正参与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事业中,这才是需要孩子、家长全力以赴的“大考”o

  打个比方,“双减”和一系列其他教育改革政策的出台,不是不让射箭了,而是换了一个更远的靶子,更考验选手。

本文标签: ,政策  ,孩子  ,校外  ,扫黄打非  ,国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