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盾(拼音:dùn)。
2、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防御性兵器盾牌,引申作后盾,比喻支持和援助的力量。
3、康熙字典:《唐韵》食尹切。《集韵》《韵会》竖尹切。?犉上声。《说文》瞂也。所以扞身蔽目。象形。《释名》:遯也。跪其後,避以隐遯也。《诗·秦风》:龙盾之合。传:盾,干也。画龙於盾,合而载之,以蔽车也。《左传·定八年》:虞人以铍盾夹之。《周礼·夏官》:司兵掌五盾。注:干橹之属。《齐语》:管子曰:制轻罪,赎以鞼盾一戟。注:缀革有文如绘也。《管子·幼官篇》:兵尚胁盾。注:署之于胁,故名。《宋史·兵农志》:杨偕献所制神盾。《元史·世祖纪》:马八国进铜盾。